“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不懂苏东坡”李宗桂讲苏东坡人生哲学
东坡肉是苏菜经典,由北宋文学家苏轼创制 #生活技巧# #饮食烹饪技巧# #中餐烹饪历史#
“今天,我们可以从苏东坡身上学到的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家国情怀,是不畏权势、不媚世俗的士人风骨。”
12月19日下午,荔湾区在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读懂广州,读懂荔湾”永庆坊大学堂——“苏东坡的人生哲学:兼谈现代人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宣讲活动。主讲嘉宾、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宗桂以上面这句话来总结苏东坡的人生哲学对于现代人的意义。
本次活动由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区新闻出版局、版权局)主办,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街道办事处协办,由小庚的跨界读书会承办。
当下社会越来越卷,现代人应如何应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答案,或许会使我们豁然开朗。李宗桂教授在授课中讲到,“我觉得苏东坡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苏东坡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也是坎坷困顿的一生,但他战胜了自我,超越了自我,走向了精神王国的胜利彼岸。”这正是苏东坡人生哲学的当代价值所在。
李宗桂教授以“以儒为主,兼综佛道”来剖析苏东坡人生哲学是如何形成的。他从苏东坡少年时代讲起,“早岁便怀齐物志,微官敢有济世心”,少年时代的苏轼就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积极的入世精神。公元1057年,20岁的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进京赶考,三人同中进士。在这场考试中,苏轼现场发挥的应考“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备受好评。“这篇文章展现出苏轼治国安邦、经世济民的儒家思想,积极有为,倡扬仁政。”李宗桂说。
因敢于冒犯天子威权、大胆上书批评新政,苏轼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被贬。然而,无尽无休的苦难并没有使苏轼厌倦人生,变得冷漠。无论处于怎样困苦的境地,他都能以儒家积极的态度认真地生活,以道家超越的态度平衡心灵,以释家的空寂安慰自己。体现在他的诗文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现出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岭南荒远,古人莫不视为畏途。韩愈被贬至潮州,柳宗元被贬至柳州,所作之诗文多是凄苦哀怨之声。而当苏轼被贬至惠州时,却高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及至被贬儋州,他又说:“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这种乐观旷达的核心,是苏轼坚毅的人生态度和不向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不懂苏东坡。李宗桂教授指出,苏东坡的人生哲学是向前、向上、向善的哲学,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哲学,是穷独达兼、止于至善的哲学,是随缘自适、安时处顺、天人合一的哲学。从苏东坡的人生哲学里,当代人可以找到解决现代性紧张问题的路径,找到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价值和智慧支撑,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滋养。对民族而言,能够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借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据了解,“永庆坊大学堂”和“永庆坊名家访谈”系列活动是荔湾区委宣传部全力推动文化强区建设的重要文化品牌。活动自举办以来,广邀国内外文化名人、行业学者、学术专家,就政治、科技、文化、城市等热点话题进行探讨与交流,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城市级”活动品牌,有力提升了岭南文化的品牌力和美誉度。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袁晓佳 通讯员荔宣
责任编辑:
网址:“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不懂苏东坡”李宗桂讲苏东坡人生哲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16578
相关内容
中大教授李宗桂: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不懂苏东坡从苏东坡的人生哲学中学会快乐 中山大学教授李宗桂眉山开讲
从苏东坡的人生哲学中学会快乐
从苏东坡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学到如何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浅析苏东坡诗词文中乐观的人生哲学
苏东坡的生活禅
苏东坡:3+7=0,这就是人生!
苏东坡:3+7=0,这就是人生
下得了朝堂,进得了厨房——“吃货”苏东坡的解压秘诀
吃货苏东坡掌握的烹饪秘诀
随便看看
- “书香暖童心”爱心捐赠图书倡议书
- 【中国内容】1912年书页插图(照片图版)《清末的中国木匠在锯木板》(AT WORK IN A CHINESE SAW
- 华君武、英韬题词,苗地、王复羊、缪印堂、左川、常铁钧、何韦、段纪夫、张以增、邓连杰、徐迎等漫画家签名册页。华君武(1915
- 【得自画家本人,保真交流】谢吉桥老师写意荷花鱼,四尺整张便宜卖了,谢吉桥,1980年生于安徽萧县,国画《清香》在广东省举办的青年书画家画展中荣获金奖,国画《硕果》葡萄在北京博展馆展出并被收藏,山水画《渊远流长》选送日本展出,现为珠海市美协会员,珠海市书画家协会会员。
- 1944年沦陷区期刊《杂志》月刊 第十三卷第三期 六月号(复刊第23号)民国33年6月10日出版。刊载张爱玲作小说并插画:《红玫瑰与白玫瑰》内被撕三张六页内容、扉页画张爱玲《小暑取景》套红图;《天涯海角篇》;白石、文载道、班公、丁谛、谭维翰散文;汪正禾《曲园记》;董天野、令狐原插图等 江苏镇江扬州文章,插图有六面很漂亮。从第一页到188页,缺封面封底目录。无版权页。少见民国期刊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