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社区:“老”社区里焕新机
在音乐社区里发现新曲和经典老歌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音乐欣赏的乐趣# #音乐社区#
一身干练的职业套装,胸前党徽闪亮,手中拿着厚厚的讲义……站在LED屏幕前,孙晓萍接地气的宣讲吸引着大家。
11月17日,渭南市临渭区人民街道东风社区内,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孙晓萍正在为党员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我长期在社区工作,见证了社区从一间房两张桌,到如今的便民服务大厅、日间照料中心、阅读室、娱乐室一应俱全;见证了群众社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孙晓萍说,“党的二十大报告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民生温度。我们社区工作者将把这种温度传递给更多的人。”
“大家对社区工作还有什么建议?”孙晓萍结合本职工作,边宣讲边调研,把一条条意见建议记下来。在孙晓萍的带领下,东风社区工作人员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群众解决烦心事,用心守护百姓美好生活。
党建引领,“三无”小区变了样
东风社区所处的位置,在20多年前曾是城市的中心。随着城市中心西迁,这里往日的繁华喧闹不再。
“社区有6个‘三无’小区,共70多户居民。都是老旧小区,其中5个因单位搬离而弃管。”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苏家乐介绍,“‘小而乱’是这些‘三无’小区最明显的标签。老年人口多、人员流动快、基础设施不到位、卫生脏乱差,这些现实问题让社区治理难上加难。”
6月中旬,东风社区迎来了一件大事——有了“鼎新红色管家”。
“鼎新”有何意?
孙晓萍介绍:“‘鼎新’取鼎力相助、还予新家的含义,通过党员、共驻共建单位、志愿者和物业企业等多方力量协作、支持,给‘三无’小区居民以新家般的体验。”
为了更好服务居民,该社区汇集了6个小区的党员,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在“一个核心、三点支撑、一业兜底”的工作原则下,通过“居民出一点、小区原所属企业筹一点、共驻共建单位支持一点”的方式筹得资金,推动辖区“三无”小区实现从“三无”到“五有”的转变,将党建服务延伸到每一户居民家门口。
“张姨,这么早就出来锻炼身体啦!”11月20日清晨,121院子里,“红色管家”王玉红一边认真打扫院落卫生,一边向邻居热情地打招呼。王玉红也是社区居民,曾因家庭困难受到社区帮助。感动之余,王玉红想到的是回报。她申请成为“红色管家”,为社区打扫卫生、种树栽花、开展物业管理,使邻里间的感情迅速升温。
此外,“红色管家”还开展了“大圆桌 小板凳”居民说事活动,倾听居民心声,完成居民心愿,调动居民参与小区治理、商议小区事务,形成“三无”小区从“无人管”到“人人管”的新格局。
科技助力,助老服务升了级
“阿姨,早上准备吃点啥?我给您带过去。”11月20日一大早,独居在东风社区的八旬老人毕淑琴的手机响了起来,是苏家乐打来的视频电话。
平日里,苏家乐每隔几个小时就会打开手机系统,通过手机画面确认毕淑琴老人的身体状况。“由于老人独居,子女不放心,主动找社区给老人装上监护系统,这样可以实时通过屏幕了解到老人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态。”苏家乐说,“这是我们社区开发的‘一键看护’功能,通过可视化的平台监护老人的健康状况,并能随时和老人通话。”
“一键看护”的功能不止于此。社区通过给老人佩戴智能手环的方式,将老人的心率、血压、体温、轨迹等信息实时同步显示在社区的信息平台上,从而实现对辖区内老人健康状况的监测。年过八旬的老人张卫患有高血压,在佩戴了智能手环后,社区工作人员每日重点观察老人的血压情况,一旦出现异常,便能第一时间联系医院。“现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了。我和老伴儿在家完全不用担心,子女也能放心在外工作。社区真的是用心为我们老人着想!”张卫说。
5月,张卫在东风社区和其他20位寿星一同迎来了自己86岁生日。时值端午佳节,在这场生日会上,张卫收到了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多部门工作人员、志愿者的祝福,收到了生日蛋糕、鲜花和端午节香包、粽子。在热闹温馨的氛围中,张卫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天,社区还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节目,有新疆舞蹈、诗朗诵、华阴老腔……这个生日我将一直铭记。”张卫说。
为老年人过生日,是东风社区“浓情夕阳·德润东风”关爱老人品牌项目活动之一。“通过这些活动,在社区营造关注、关心、关爱老年群体的浓厚氛围。”孙晓萍说。
“晚间聊吧”,聊出小区新生活
东风社区外协小区之前是一个典型的“三无”小区。“不是夏天停水,就是冬天停电”是小区居民对当时外协小区的真实描述。
“小区问题这么多,该咋解决?”2018年,外协小区党支部成立之初,书记赵艳萍对小区的诸多乱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面对当时的情况,光凭党支部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群智、汇众力,才能把问题一一解决。”赵艳萍对记者说,“既然有问题,问题还比较多,那就大家开诚布公地聊出来,大家一起解决问题,总比一个人解决起来要容易。”
说干就干。赵艳萍多次组织小区居民在晚上闲暇时间召开“晚间聊吧”议事会,让大家对小区当前存在的问题好好“发发牢骚”,一起想方设法解决。
聊着聊着,居民代表产生了,水电费有人收取了,卫生有人负责了,安全也有保障了。聊着聊着小区的各种事情都变得井井有条了。
11月,外协小区党支部还发动党员群众粉刷了墙面和楼道,更换了小区大门,安装了电子锁,整个院子焕然一新。11月18日,记者在外协小区的“晚间聊吧”,发现大家的牢骚变少了、夸奖变多了。
这些年来,到外协小区的“晚间聊吧”已成为小区居民每天晚饭后的“老规矩”。而这一“居民+支部”的共建共治模式由于效果良好,也被推广到了东风社区辖下的每一个小区。
东风社区,这一“老”社区虽不再喧闹繁华,但依然暖心宜居、焕发新机。“我们将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孙晓萍说。(本报记者 李妮 梁少飞)
网址:东风社区:“老”社区里焕新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25493
相关内容
长沙一大批历史街巷和老旧社区在城市有机更新中重焕生机旧房焕新颜,补贴进社区
维纳社区跳蚤市场:邻里共享,旧物焕新颜
富源里社区垃圾分类宣传行动 让低值回收物品焕发新生机
宁波北仑长山社区:“旧物焕新“行动 志愿传递“针”情
老城区:老民居焕发新生机
家居式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
社区APP排行榜:十款应用引领社区互动新风尚
“旧物置换 焕新生活”汪田社区举办首届旧物置换公益摊位活动
新区:旧物置换 社区兴起低碳环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