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活重塑教育 原文摘录
发布时间:2024-11-30 16:41
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原则。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育儿生活经验# #幼儿教育理念#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购书单 电子图书 2023年度榜单 2023年度报告《为生活重塑教育》的原文摘录
按热度排序 按页码排序 “全人之美”课程体系的宗旨,不是让每个生命在所有方面平均地获得发展,而是让每个生命尝试和享受人类所有精神领域的成果,最终找到并发展自己生命最深的愿望和最大的可能性。 (查看原文) 马玲老师说:“为学生而教,这种说法我不赞同。首先你应该是为自己而教。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做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当我自己发展了,当我自己的生命更新了,我也会感染其他人,然后他的心中有了转变,会自发地觉醒。”“做教育的前提是,我自身作为个体,如何去朝向美好。当每个人都去朝向美好的时候,社会就在走向美好。” (查看原文) 在这里,“以孩子为中心”不是单的无拘无束或任其发展,而是每一个教育者蹲下身去,以他们的视角去感受和观察周围的世界,从而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生活与教育,并且种“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应该既有益于孩子当下的健康快乐,又有利于其道德人格的长远发展;让孩子在不断得到呵护与尊重的环境中,还能内向寻求、自我反思,追求自我完善。 真正的“以孩子为中心”,是认可孩子是有独立尊严和思想的个体,孩子本身是教育唯一的目的,而不是达成任何目的的工具。 (查看原文) 尤其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大部分都采取寄宿制,因为学校的封闭和以“应试”为唯标,孩子跟社会脱节,如果学校没有一点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学校本身就成了文化传承的隔阂所在,甚至在不断加重这样的隔阂 (查看原文) 张良认为,从生活、新闻、阅读、教材、兴趣等方面产生的专题研究式学习,看起来是一种跳跃式学习。它打破了教材编排的章节顺序,看似破坏了学科的知识完整性。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当专题的数量逐步増加,以及学生的视野逐渐开阔,很多似乎毫无关联的知识开始自动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内在逻辑更加紧密的知识网。“在学习上,并不需要按照知识的学术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的教育模式并没有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思考。从各科的教材内容看,设置陈旧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教育观。实际上每一个学习者天天在接各种最新的知识信息,他们有学习和了解的欲望。”张良说。 (查看原文) 我们杂耍的时候,演员让所有东西快速流动起来后,可以做到让9个盖子配10个杯子。我们希望达到这样的效果,最后所有的资源必须流动起来,从而使这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现在的教育体系里的所有资源是不可流动的,一张课表就把所有的资源,包括老师、时间、课本上所有东西等都固化下来,我们希望未来所有资源在体系里是能够流动的。 (查看原文) 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实施起来难度非常高。首先,对教学体系资源的要求特别高,如果一个教学体系,整个组织的方式比较刚性,就很难提供弹性的、不同的课程和教学方法。第二,对老师的工作方式要求比较高,因此我们不能指望老师通过提升个人的能力或所提升个人的觉悟来完成,而一定是靠搭建一个体系,比如说我们希望全体系里的学生只要有不同的方向,我们就可以提供足修的教学内容和其他教学资源去支他的学习。但是如果靠一味地往体系里增加资源,比如说配更多的老师,配更多的经费,就完全没有可持续性,或者未来只能走贵族教育的方向。我们希望靠有的资源投入,达到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对整个教育的结将和体系做比较大的调整。 (查看原文) 在教师方面,我办百年职校很多年,坚持认为职业学校决不能自己养一批教师团队。老师应该以兼职为主,应该来自社会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本行业出类拔萃的人才都应该分享自己的时间来当老师。比如,我们酒店服务业课程的老师就来自酒店,是酒店培养出来的精英人才,他们讲酒店,用的永远是最新的理念、最新的管理、最时尚的服务,学生学着就很过瘾。百年职校全职老师非常少。学校是教学的组织者,而实施教学的老师来自全社会。 对学生来说,班额越小越好,便于个性化教学;而对老师来说,他们应该像医生多点执业一样,多点执教,多点就业,到企业去工作,到不同学校去上课。一个好的老师不应该被一所学校所拥有,应该更多地发挥他们的能量,获得更多学习和提升的机会,这才是人才价值的最大化。 (查看原文) 王晓峰一直认为,小女是约東自己努力适应环境的那种性格:“这样的孩子将会是传统学校里“受害最深”的优秀学生。” (查看原文) “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之三:尊重孩子成长的模糊性和隐秘性 把孩子还给他自己。为了寻找安全感,成人将孩子的成长目标化、步骤化、精细化,这是很自私的。成人应给予孩子一个健康的自然长大的、充满安全感的世界 (查看原文) 华德福教育从事的儿童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在世界华德福幼儿园联盟主席苏珊·霍华德( Susan Howard)看来,华徳福教育的本质因素实际上是教育者本身。教育者不仅通过各种布置、活动以及一天的节奏来影响孩子,更重要的是通过个人的特质以及他与外界的关系,包括他与孩子、同事、家长和幼园的日常生活,以及自然界的各种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来深入影响孩子 的确,人是一种关系的存在,在真实的关系中能成长。20世纪著名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 Martin Buber)在他的著作《我与你》中写道:“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在成都华德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相遇,创造出了真实而精彩的人生,教师的能量和生命力流动于每一个孩子身上。 (查看原文)网址:为生活重塑教育 原文摘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25791
相关内容
生活之道 原文摘录打理生活 原文摘录
生活艺术 原文摘录
攀岩人生 原文摘录
夫妻性生活艺术 原文摘录
自我实现的人 原文摘录
微尘 原文摘录
生活与美学 原文摘录
为生活重塑教育 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4月召开
作家的信念:生活、技巧、艺术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