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心理调适

发布时间:2024-11-11 16:10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心理调适

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医疗保健处 薛元丽

去年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乱了我们生活的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原来的生活习惯,例如活动受限,担心自己担心家人,较长时间与子女团聚不了,与老友小聚机会少等等,这都给每个人的心理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甚至恐惧、埋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随之增加。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我们要学会理性看待疫情的影响,学会客观的感知自己情绪的变化,促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心理健康。

一、 疫情之下常见心理的变化

在疫情的影响下,我们的身心可能会发生以下几方面的变化,我们只有认识了他才“不会怕”。

在认知上,有些人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对生命过度敏感,对身体各种感觉变化特别关注,并且会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疫情联系;

在情绪上,会出现紧张、焦虑、绝望、孤独、压抑等,特别担心自己,担心家人患病,莫名地感到无助与悲伤;

在行为上,容易激动,逃避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偏激相信某些信息,过度关注疫情进展情况,反复的测量体温,减少甚至杜绝社交;

在躯体上,有些人会出现肌肉紧张及发抖,双腿乏力,头痛,胸闷,坐立不安,恶心,腹部不适,尿频,出汗,睡眠差,饮食过多或过少,甚至会出现血压、体温升高等情况。

出现以上这些现象是我们身心整体的协调反应,是身体的一种正常保护机能,我们要能正确对待,并且坦然接受。

二、 克服疫情下不良情绪的方法

Part 1

如果你尚未出现任何新冠肺炎症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1.从容的接受

在这个特殊时期,一般人都会感到厌烦、担心、焦虑等,有这些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合理的,心理学研究指出,情绪具有功能性,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主观体验或反映。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过度地去对抗它。

2.充足的睡眠

保持充足的睡眠是放松身心的基础,这对老年人和青年人都十分重要。我们要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老年人在午饭后,还可以适当休息,以30到60分钟为宜。

3.稳定的情绪

稳定化始终是自我心理调节的第一要务,是抵御疾病的最重要武器,所以要尽量保持生活和作息的稳定性。

4.科学的认知

要通过正规的渠道来关注疫情相关的资讯,对接收到的信息要科学看待,不被谣言影响。保持对前景的盼望,留心身边的美好事物,这可以愉悦自己、健康身心。

Part 2

如果你是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或者密切接触者,在按规定隔离和观察期间,要积极面对。

一定要服从安排,积极主动应对;要树立疫情终将被战胜的信心;明白现状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决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心态更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可提高抵御和战胜疾病的能力。

1.保持平常心

如果你正在被隔离,一定合理安排好自己作息与生活,不必过度关注自己身体的感受,过度关注会导致问题的放大,加重内心的恐慌和害怕,这对于康复和抵御疾病是很不利的。

2.允许有情绪

有些人感到慌张、焦虑,害怕自己被确诊。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不必过分强求自己保持镇定,要允许情绪的表达和宣泄。

3.畅通的联系

隔离多是单人独处,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要和家人朋友多聊聊天,告诉自己并不是孤立无援的,要用心去体验家人和朋友帮助的温暖。

4.适量的运动

在自己可以活动的范围进行一些积极的活动,例如,进行短呼长吸呼吸练习,把不良情绪用呼气努力吐出;慢走或踏步30分钟;做一些简单的拉伸;也可以听一些轻音乐、看一些有趣的视频。可以在网上组群进行“云锻炼”,互相打气提升正能量。

5.坚定的信心

希望是最好的药品。保持对生命的希望和活力,在特殊时期尤为重要,肯定自己生命的价值,建立抵御疫情的信心。

总之,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大考中,每个人都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要维持稳定的生活,提高心理免疫力,筑牢心理防疫堤坝,为抗击疫情大考交上合格的答卷,为明天的美好生活打下稳固的心理基础。

您的健康 我们守护

欢迎关注

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

官方 公众号

责任编辑:

网址: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心理调适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3252

相关内容

实用!这份常态化疫情下的心理调适指南,请查收!
大学生疫情防控心理健康调适指南
【疫情防控】@学生、家长、教师,这份疫情期间心理调适指南请收下
青岛十九中疫情防控心理调适攻略
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学生生活、心理准备的建议
疫情当下,学会心理调适
假期“心”助力——疫情下的心理调适
疫情下的教师心理调适指南
疫情防控 | 居家学习生活心理调适指导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科学健身?专家给出权威指导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