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发布时间:2024-11-11 17:28

点评 | 出行

出行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紧密,所以在解决“行”的问题上,人类一直未曾懈怠过,智慧在这里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出行工具的发明创造,到出行方式的因地制宜,再到变化多样的出行选择,共同绘就了丰富多彩、快速便捷的生活模样。

将镜头聚焦出行这一主题时,又该如何作精彩表达呢?在出行中,交通工具是重要元素,也是重要的拍摄对象。关于交通工具,可以从故事性和形式感入手去表现。

注重故事性,就是着意表达交通工具与人之间的关系。交通工具一般多在使用现场出现,现场的氛围表达往往比较重要。而交通工具被人所使用,若单独拍摄交通工具可能会比较枯燥乏味,如果让交通工具与人产生联系,尝试展现交通工具与人的密切关系,就会增加画面的故事性,拓展工具的表达空间和深度,使画面更具吸引力。要强调形式感,则是因为交通工具自身在经过独特的、因地制宜的设计之后往往有着独特的构造,可以从中发现美妙的结构来帮助构图,形成形式趣味。此外则是来自交通工具的使用特点,其往往处在颇具动感氛围的环境中,或是环境中具有鲜明的线性特征,因此在画面营造上若能强调结构设计,以及动感表达,会比较贴合实际。在交通工具的态势表达上,则可通过改变其动感状态来增加画面吸引力,比如通过控制快门速度来作虚化或者凝固处理。

展开剩余88%

当然,练就“看”的本领也很重要——能从出行的主题中发现并捕捉到精彩、独特、有趣的画面瞬间。面对出行的多样性,像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同的出行状态、不同的出行空间与环境、不同的出行人物与对象等,要锻炼自己在不同的速度和环境中定格画面,比如从形式和结构中找画面、从动静和虚实对比中找画面、从决定性瞬间中找画面等,在这种对拍摄对象的不断观察和抽取中提高自己对趣味画面的敏感度,从而获得主体突出、形式生动、氛围浓郁、情态鲜活的精彩画面。

还有就是技法加持。技法有很多,重要的是运用恰当,不画蛇添足,不矫枉过正。比如出行中的动态处理,我们往往先会想到在对象的高潮瞬间进行清晰凝固。那么,在凝固之下,是否还可以根据拍摄现场的环境和周围环境,做一些画面和取景范围等方面上的选择和考虑呢?比如让画面更加简洁,或构成效果更强烈,或色彩对比效果更鲜明,或虚实变化效果更突出等。通过这种技法上的组合运用,来使画面的对比和协调意味更加饱满,可进一步提高画面的表现力。

空中优势 邹永江 摄

点评:将地面和空中不同的交通工具置入同一画面,瞬间给人以新奇感,利用路灯形成左右均衡的构图形式,左右前景中的汽车,以及对飞机的恰当捕捉,在形式感上实现了强化,并将交通的繁忙状态充分展现。在元素安排上,地面元素与天空元素形成的繁简对比,赋予画面更生动的视觉效果。

构成 许建全 摄

点评:近似于垂直俯瞰的空中视角,将地面景物作了更加抽象的处理,汽车的排布特征更加鲜明,画面的构成感更加强烈,而其中红色车子的出现则成为画面的最大趣味点。

瞧新娘 苌新军 摄

点评:作者在现场善于发现和捕捉更具鲜活感的场景瞬间,当一辆被装扮的婚车和一群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相遇时,有关婚礼的欢快气氛和对车内新人的想象便油然而出了。

复兴启程 陈利安 摄

点评:画面呈现出强烈的线性特征,线的构图和分割带来生动的形式和鲜明的视觉感受,高铁列车整装待发的排列状态让人印象深刻,右侧已启程的列车,则以动态元素点明主题,生动了画面。

老牛出海 曹郑宏 摄

点评:对于瞬间的捕捉体现出了生动性,不管是拍摄的角度,还是老牛与人物的状态,都展现出了鲜活的现场气息,而海水环境和渔船的衬托,则让画面充满了故事感。

码头 田明章 摄

点评:作者采用侧面角度拍摄乘客下船的真实场景,以生动的线性结构,从左到右依次展现出了画面内容,可谓生动,而朦胧的背景则为码头上的人、景、物平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

穿梭红树林 蔡进 摄

点评:鲜明的色彩反差是画面带给人的强烈印象,而蜿蜒曲折的河道,则带来生动的视觉引导效果,并增强了画面的动感气息,河流之上的船只画龙点睛。

运输 何秀林 摄

点评:以大场景展现河道繁忙运输的生动场面,水面的留白显现出船只的排布和运行状态,竖幅构图不仅展现了河道穿行城市的周边环境,也充分呈现出河道形态。

流水游龙 周公平 摄

点评:俯拍角度下的水面,为画面元素提供了简洁的背景,凸显了船的排布结构。航行中的船只在其中起到了点缀和对比的作用,在点、线与面的生动结构中实现了协调和统一。

长城脚下运输忙 白焕明 摄

点评:汽车的点元素和公路的线元素特征,往往可以作为表现画面的有效条件来加以运用。比如图中曲线的运动感和视觉引导作用,以及点的排列效果,将公路运输繁忙体现得淋漓尽致。

争分夺秒 张立 摄

点评:停机坪上的“争分夺秒”,在人物紧张的行动中得到体现,氛围感浓郁,而不同人物的情态刻画和瞬间捕捉也体现出了生动性,可谓恰到好处,虚化的灰色背景也起到了衬托作用。

复兴号引领乡村走上致富路 吴四妹 摄

点评:前景中的收获场面为画面营造出浓浓的主题意味,背景中被凝固下的高铁列车与采摘场景形成对比和想象空间,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主题感鲜明。

穿越 彭伟 摄

点评:通过长焦镜头对缆车运输场景进行切割,丰富的空间层次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尤其是前景中的建筑形式与背景建筑形成的反差,为穿梭于城市上空中的缆车营造出生动的空间氛围。

城市轻轨 曹春兰 摄

点评:穿梭于绿荫之中的轻轨,在光线的刻画下,展现出生动的质感和明暗效果,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背景中林立的城市建筑与绿树环绕的前景产生了某种反差效果,带给观者以联想空间。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3年·第73 期· 4版

文、点评:高振杰

《中国摄影报》邮发代号1-126

对开每周两期

24个版全彩印刷

全年100期共150元

怎么订阅2023年报纸

前往邮局订阅或拨打邮政订阅热线11185咨询

我就知道你“在看”

网址:点评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5152

相关内容

自我评价=内在的父母的评价
疼痛的评估ppt下载
生活家电评测
如何评估家具产品的品质?这种评估对家居生活有何影响?
健身锻炼方法与评定
收纳整理评价语.pdf
生活良方的书评 (38)
家务劳动家长评语通用
心理课评课稿(通用23篇)
创意生活的剧评 (12)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