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岁月流转,一些老物件早已消失在大众视野,但是,看着这些老物件,心中总有些莫名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当初的那个年代。
这种老物件带来的怀念感是无以言表的,但是,能够认识这些老物件的人都不年轻了吧?
现在就是暴露年龄的时刻,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老物件你认识几个吧,是不是你年轻时的记忆。
窗户纸
“捅破窗户纸”说的就是这个物件,在当年玻璃的价格还是比较昂贵的,一般家庭根本就用不起,尤其是农村地区,而窗户纸就是除了玻璃之外最好的平替了,并且我国使用窗户纸的历史也是比较久的,早在唐宋之时就有富贵人家使用窗户纸。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改进,一般窗户纸都是被油浸过的,因此窗户纸的韧性有了很大的增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加上房子在建造时有着很长的房檐极大地减少了雨淋的情况,因此窗户纸在使用时不用担心被雨淋时之后破损的问题,当然台风、大暴雨除外。
窗户纸的透光性好,并且由于窗棂的存在分散的风对于窗户纸造成的冲击力,因此窗户纸的抗风性也很强不怕风吹,不漏风,在东北地区也会使用经过用油处理过的窗户纸抵挡寒冬,因此在东北窗户纸也成了三大怪之一“窗户纸糊在外”。
因为窗户纸的价格低廉,并且便于携带,因此窗户纸在农村地区使用广泛。一般窗户纸可以使用一整年也不用更换,但是经过一年的使用,窗户纸会发黄并且可能会有人为的破损,所以会在过年大扫除的时候更换新的窗户纸。
能抵挡风雨的坚韧的窗户纸最怕“熊孩子”,一戳就是一个洞,小时候因为戳窗户纸少不了被大人教训。你小时候戳过吗?
耧车
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播种工具想必以前在农村长大的人十分熟悉。现在已经被机器所替代,耧车也就消失于大众视野,但是在机械不好耕作的地方,三脚耧还会零星的出现。
耧车在我国汉代就已经出现,耧车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播种效率,比西方提早几千年,播种效率比西方高出10倍以上。
我国的耧车从一腿耧到七腿耧都有,但是一般以三腿耧为主。由牲畜或人力提供动力,有牲畜时,由牲畜在前方牵引,人在后面掌控方向和投放、观察种子。没有牲畜的话,就需要两到三人以上在耧前牵引,为耧车提供前行动力,依旧由耧车后面的人掌控方向和种子。
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农耕机械水平不断提升,耧车逐渐被播种机械所替代,现在更是向现代化、智能化农业迈进。
作为当时年轻的劳动力,你拉过耧车吗?
平板车
平板车,也叫平车、马车,由强度很大的木头制成的,结构简单,结实耐用,用来运输重物和体型大的物品。
一般由牲畜拉动,人在旁边或者在车上掌柜方向和速度。拉车的牲畜以驴、马、骡、牛四种牲畜居多,四种动物也各有优缺点,有时会按照运输物品的不同而利用不同牲畜运输。
在农村的出现频率很高,无论是从事农业生产,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它的身影。拥有平车之后,运输效率上有很大的提升。在之前的农村经常可以见到人赶着驴车带着家人去远处赶集,或者运输大量的货品。
手电筒
手电筒在现在非常常见,各种款式都有,但是在之前的时代,手电筒在一般的家庭里可以说是唯一的“家用电器”了。
铁皮制的外壳虽然经过电镀工艺处理,但是依然容易生锈。使用一号碱性大电池供电,但是电池续航不足,没有多久就需要更换电池。手电筒可以更换灯珠,一般使用钨丝灯泡,灯珠寿命比较短,极容易烧坏,亮光为黄色。
作为为数不多的“家用电器”和照明工具,家庭对于手电筒比较“宝贝”,一般只有急用的时候会使用手电筒,并且保管严实,小孩子很少可以接触到,避免因为玩闹导致手电筒的损坏。
梭子
梭子,也叫“飞梭”,是织布时需要用到的主要部件。现在家庭里已经不再需要经常织布了,所以织布用的梭子也不再出现在家庭里面。
在当年农村家庭除了要下地耕种之外,在平日闲暇时间也需要在家织布填补家用,一般是家庭里的女性所做,即使是比较小的女孩子,在家里也会帮忙进行织布。
梭子一般由纤管和梭子两部分组成,在使用时需要将编好的纬线放入梭子,将线头由梭子的小孔穿出,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织布,由飞梭的左右运动将纬线放置在织布机上。也是因为梭子的存在,织布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当年的梭子一般由木头制成,现在有了尼龙材质的,但是织布已经脱离了家庭的制作范围,由现代化的纺织厂所代替,梭子也在现代织布机械上被进一步的改进。
马灯
马灯,在沿海地区也叫“船灯”,是煤油灯的一种,可以手提,也可以挂起来,在夜间负责照明,由于有玻璃的防护,所以不怕风吹和雨淋,在当年也是先进的工具。
由于使用煤油作为燃烧材料,所以在以蜡烛为主要照明工具的当年,价格比较昂贵,一般家庭难以提供大量的煤油作为燃料使用,所以,一般只有在生产队可以见到,家庭里比较少见,直到之后,煤油灯才被家庭作为照明工具使用过。
家用煤油灯会和马灯在造型上有所区别,并且煤油灯在使用时会因为煤油的燃烧产生黑烟,但是煤油灯的亮度比蜡烛亮度高,所以有时在晚上也会利用煤油灯的照明进行缝补或其他手工活。
到了现在,即使有了先进的照明光源,仍然会使用马灯的经典造型,并且深受户外露营爱好者的喜爱。
枕巾
这些花花的枕巾充满了时代感,一般以大红色或者粉红色为主,上面描绘牡丹、鸳鸯或者喜字图案,充满喜庆的感觉。
为了减少对枕头的清洗,使用枕巾对枕头进行保护,在清洗时将枕巾从枕头上解下,只清洗枕巾,枕头只需要太阳晒晒就好。
即使是现在也有枕巾的存在,但是由于人们审美的改变,枕巾的图案和样式已经大不相同了,但是老式的红枕巾依旧让人们记忆犹新。
花被
与枕巾相同,被子主要是自家手工做的,一般采用一面花布一面白布进行被子的制作,从花布的图案、造型和颜色上就可以表现出不同于现在的年代感。
由自己家采购棉花弹制或者找到弹棉花的人请人家对棉花进行弹制,购买适合尺寸的花布和白布,手工进行缝制,一般用来为新婚夫妇准备的,女方也会采用花被作为嫁妆。
即使是现在不少的家庭里依旧可以见到花被的存在,这种被子不仅厚实而且很结实,充满了家人的爱意。
这种被子你盖过吗?
葫芦瓢
作为劳动人民智慧的一种体现,葫芦瓢是重要的舀水工具,在现在舀水工具出现之前,我国农村地区基本上都是使用葫芦瓢的。
要制作葫芦瓢就要选择合适的葫芦进行制作,只有圆肚葫芦才可以使用,在葫芦生长过程中也会进一步进行筛选,一般会选择左右对称,外形优美的葫芦进行制作,而一些歪瓜裂枣的葫芦会趁着比较嫩摘下吃掉。
在葫芦藤干枯之后,用手轻掐葫芦,在掐不进去时,说明葫芦已经可以制作瓢了,经过一系列的加工之后就会得到一个完美的葫芦瓢,在不碰不摔的情况下,葫芦瓢可以使用很多年。
并且由于葫芦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制作成瓢之后可以软化水质和净化水质。
但是现在工业的发展,随时可以购买一个塑料或者金属的水瓢,并且金属和塑料的水瓢更加结实,所以葫芦瓢就慢慢地不见了。
塑料凉鞋
塑料凉鞋在当年可是十分时尚的鞋子,在当年非常流行,整体由塑料制成,比其他材质的凉鞋便宜很多,并且塑料凉鞋颜色鲜艳,可谓是物美价廉。
由于是由塑料制成,所以不怕水,也不怕发霉和虫蛀、鼠咬,因此在农村是非常受欢迎的,即使是下雨的土路,沾满泥泞也会很好清洗,并且在后帮带损坏之后可以减掉变成拖鞋,一鞋两用。
但是,也是因为是塑料制作的,所以穿起来比较不舒服,并且也容易损坏,帮带和鞋底的连接处经常会断开。对于此家里的大人也会用火钳或者火杵加热之后,将它们重新粘在一起。
这个时尚的塑料凉鞋你穿过吗?是不是被家里人用工具修补过呢?
石磙子
这个大石头你认识吗?这个类似圆柱体的大石头就是石磙了,它的作用就是帮助谷子脱粒用的,在当年没有脱粒机的时候,只有利用石磙进行脱粒。
一般石磙一头大一头小,用特制的木架子套上之后就可以开始使用了,农民会在谷子收割晾晒之后,在打谷场进行脱粒,由牛拉着石磙在收割的谷子上碾压,经过晾晒的谷子就会在经受碾压之后脱落。
除了可以脱粒之外,石磙可以和石碾盘进行配合,通过碾压可以将米粉碎,也可以将麦子碾压成为面粉。
在现代机械广泛使用之前,石磙和石碾盘一直在农业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现在石磙和石碾盘已经被机器所替代,因此石磙和石碾盘已经不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只有在影视作品或者在乡村的不知名角落里才能看到了。
自行车
作为三转一响之一的大件,在当年可以拥有一件的就可以说是富贵人家了,能不能拥有四大件是当年女性选择结婚对象的重要考量标准。
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想要购买自行车需要有自行车票和足够的金钱,无论是哪一样就不是普通人家可以拥有的,哪怕是放开之后,能够购买自行车的人家也少之又少。虽然在现在看来,一辆自行车不算什么,但是在当年可是奢侈品。
在此后的许多年,自行车才进入到普通人家中,成为家里的得力助手,在世纪之初,自行车仍然可以帮助农民贩卖农作物,一般是在二八大杠的后座位置挂上两个菜篓,方便进行较远距离的运输。
缝纫机
同为三转一响之一,一般是飞人牌或者熊猫牌的,在当年也是奢侈的物品,不是一般家庭拥有的,即使之后可以购买之后,所购买的也是其他牌子的,在质量上和使用上,都与飞人牌和熊猫牌缝纫机有很大的区别。
在拥有缝纫机之后,就可以通过缝纫机对于已经破损的衣物进行快速的缝补,也可以凭借缝纫机对衣服款式进行一定的修改。因此在当时拥有缝纫机和优秀的缝补技术、改衣技术,就可以赚钱。
直到现在有的人家里依然拥有当年生产的缝纫机,并且依旧好用。但是,会使用的人已经慢慢变少了,现在也不再经常使用它了。缝纫机也就慢慢脱离普通家庭。
结语
时光荏苒,无数的老物件消失于我们的生活,也有各种新兴事物来到我们的身边,但是,看着这些老物件也会颇为感慨,它们是时光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也许当年的生活比较贫苦,但是不得不说这些老物件已经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它们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品,更携带着我们的怀念和记忆。
除了这些老物件,你还知道哪些呢?你是怎么看待这些老物件的?
信息来源:
1.原文登载于中国日报网2020年11月28日“三转一响与大上海”文化展在沪开展
2.原文登载于2023年5月5日淄博日报淄博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讲好工业遗产故事
3.原文登载于2021年8月31日沧州日报朴素智慧的结晶——马灯
4.原文登载于2023年11月27日大河网跟着老物件穿越时空 唤醒农耕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