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李渔的优雅慢生活
哥本哈根的小渔村,丹麦悠闲生活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小众旅行目的地#
《闲情偶寄》:李渔的优雅慢生活
A-A+2014年12月17日07:03新浪博客评论
配图
三百年前的明末清初,虽然还没有“慢生活”一词,兰溪才子李渔却远离尘世功名,在亲手修缮布置的芥子园里,醉心于一种自由丰盈的优雅生活,并将自己多年来种植花草、衣食起居、娱乐养生等方面的生活经验,用简洁生动的文字,著成了《闲情偶寄》一书。
《闲情偶寄》,顾名思义,写的都是生活闲事。不过,当你翻开一读,便能读出品味不俗的万般情趣。让今天的我们透过几百年的烟尘,不仅感受到李渔其人的率真可爱,更倾羡于他在与自然、艺术的默契相融中,所享有的人生轻喜之美。
李渔的生活虽不富裕,却不妨碍他处处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格调,比如他对水仙爱如性命。某年春节,在“度岁无资、衣囊质尽”的窘境下,仍然执意变卖簪饰而购花。理由是:宁短一岁之命,勿减一岁之花。可见在他心中,精神的愉悦远胜于物质的享受。
在李渔眼里,花草不仅仅是植物,更是与他朝夕相处的朋友亲人。所以他笔下的花草,皆有人一样的情感和品性。他写紫薇是一种怕痒的树,知痒则知痛,知痛则知荣辱,因此树木与人、动物一样,也需要尊重,不能因为它不会说话就随心所欲地乱砍乱伐。
在饮食方面,李渔提出要“重蔬菜、崇简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是一种既低碳又不失人道主义的饮食之道。并且提出“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他的这些观点,与我们今天倡导清淡饮食的养生主题,竟然不谋而合。
在居家装饰上,李渔充分展示其别出心裁的创意,将一方居所打造得精致舒适,四面墙壁“皆冰裂碎纹,有如哥窑美器”。 他还把家里的窗户做成画轴的样子,窗外置以假山、流泉、松柏,看上去就像墙上挂着一幅画。晚年,他住在西湖边上,将窗户正对着西湖,就像是一幅西湖风景画悬于窗台,晨昏日月有异,四季风景不同,真是妙趣无穷。
李渔对女人的修容服饰也有不俗的观点。他认为,女为悦己者容,但要“容”得自然,不可刻意而求之,不然就失去了真美。旧时女子有裹足的恶俗,以三寸金莲为美,李渔对这种只满足男人的感官享受,而摧残女子身心健康的腐朽陋习提出批评,足见他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之高。
兵荒马乱的明末清初,大多数人所求的无非是现世安稳,可李渔并不满足于此,他不仅要把日子过得舒适宁静,还要自由惬意风情万种。《闲情偶寄》便是他一生闲雅生活的归纳和总结,这对当下的人们而言,不失为一本启迪心灵,提高生活品味的艺术指南。
当今天的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日益觉得灵魂枯萎,再也嗅不到花草芳香时,不妨慢下来,读一读李渔的《闲情偶寄》,让那些清新短隽的文字,带我们重归恬淡安宁的心灵花园,去感受更多的诗情画意。
文:《醒狮国学》
网址:《闲情偶寄》:李渔的优雅慢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00610
相关内容
谈谈李渔《闲情偶寄》中的日常生活美学明朝的生活美学:闲情偶寄
在“渔诗虞图”中 沉浸式感受李渔的生活美学
日子,不过闲情偶寄(内附唐图书目)
【远见塔|每日一书】《闲情偶寄》: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
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
李渔,生活美学家。
找回我们自己的生活美学——评《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研究》
文人书房的生活雅趣
艺术消费引领西式优雅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