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文 | 礼物还是商品:在旧物出售中转手的是什么?
为什么鞋子总是先旧掉一边?因为另一半总是在走路。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每日笑料#
Herrmann,G.(1997).Gift or Commodity: What Changes Hands in the U.S. Garage Sale? AmericanEthnologist , 24(4), 910-930.
该文是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学院的人类学家Herrmann于1997年发表在国际人类学顶级期刊《美国民族学家》上的一篇力作,讲述一种与众不同的贸易形式:旧物出售,亦称车库贱卖(garage sale)。它指的是在自家车库或家门前,将家中不需要的旧物进行出售的非正式的二手交易。作者从中发现,在看似是以市场机制为主的旧物出售中,实际上却有许多交易是以礼物赠予的形式发生的。该如何解释这样的现象?又应该如何理解礼物与商品之间的矛盾张力?作者希望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呈现出一个不同于当前西方普遍市场逻辑下的经济交易形式,这些交易中流动的可能是礼物或是商品,也可能具有两者的双重特征,而作者认为共同之处却是在于,它们都是基于社会关系的交换。
首先,作者回顾了人类学关于礼物与商品的研究,而关于礼物交换的起点便是莫斯的《礼物》。莫斯通过考察古代社会发现,礼物的给予者与接受者通过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中的物品或服务的(被)给予从而联系在一起,建立起互惠(reciprocity)的纽带,并且物品不可转让的。而商品更多是随着工业资本主义而出现的,它是发生在相互独立的交易者之间,物品是可以进行转让的。所以,在人类学的研究中商品与礼物一直被认为是二元对立的。但之后,阿帕杜莱(Appadurai) [1]尝试以非二元的视角来看待礼物与商品间的关系,但作者认为他掩盖了两者的区分,与尼古拉斯·托马斯 [2](Nicholas Thomas)的观点一样,在此作者恰恰需要强调该类区别从而解释特定交易中的社会关系。
接下来,作者开始对于旧物出售进行详细描绘。在本文中,作者将旧物出售定义为私人住宅内部或旁边的个人所有物的非正式出售,它通常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商品,大多有着非常低廉的价格。大部分来参加旧物出售的人们主要都是中产或有稳定职业的工薪阶层,集中在20岁到40岁之间,他们将自己家中多余不用的家用物品拿出来进行售卖。而大多数的交易都发生在陌生人或不大熟的人之间,这为他们认识彼此提供了机会。最后所要强调的是,他们会有一些关于旧物出售的共同价值观念。一般来说,人们交易的时候都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彼此是友好平等的,是将公共领域的商业活动与私人领域的热情好客结合在一起的交易活动。
图1:旧物出售的现场(源自:wikipedia)
与此同时,在本节中,作者对于旧物出售中的再商品化进行解释:旧物出售实际上是不同于原先市场的正式逻辑的,因为售卖者已经不需要从他们原先的所有物中获得利润,那些物品已经被购买、支付与使用过了,而这便是旧物出售的再商品化的关键。由此,售卖者实际上可以脱离正式市场,按照自己的方式定价,甚至可以免费赠送。这特别是发生在当买卖双方之间是邻居、朋友等有着其它社会关系的时候,交易便不会有着明显的商业特征,并且在价格上变得十分不确定。在这里,人们可以扮演另类的更多是嵌入于社会关系当中的交易者。
但是,作者是在何种意义上将旧物出售中的物品称作为礼物的?这是笔者认为该篇文章最为有趣的一部分,展现出人类学所具有的独特关怀。在文中,作者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解释为何是“礼物”。首先,出售的物品实际是原来被售卖者所拥有并使用过的,这使得物品带有原来主人的印记。当它被交予另一个人的时候,所传递的不仅是简单是物品,还有物品上的痕迹与情感的联系,它的背后包含着微小但又切实存在的历史。这一点便完全是不同于商店中出售的崭新物品,在二手买卖的过程背后实际是有意义、有内容、充满故事的,承载着个体的情感与记忆。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作者才会说旧物出售的物品是礼物,它是一类不可转让的所有物。作者在此引用一位受访者的话:“我有一种人类经验是统一在一起的神秘感觉,当我的椅子传递给那位年长的妇女的时候,我们两个人共享了一些我们自己与我们的生活。”与文中所提到的一样,笔者同样想到的是莫斯在《礼物》一书中所说,他认为礼物馈赠实际呈现的是某种自我,“接受某人某物,就是接受了他的某些精神本质,就是接受了他的一部分灵魂。”(莫斯,2016:19)。基于此,作者才认为旧物出售的交易形式与平常商品交换是有着质的不同的。
其次,类似于礼品还体现在旧物出售的物品都有着普遍的低廉价格。人们定下那么低的价格当然不再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动机。有些人提到类似赠送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并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也有的是为了让那些处在糟糕状况中的人保有面子。当然,作者观察到,价格的不确定会导致处在相同交易的人们会对价格有着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而这个过程也会导致交易物品所具有的礼品与商品的成分变化。售卖者提供一个基于他个人生活而来的折扣价格,对他而言像是礼物一般的赠送,但可能仍会有人认为它的价格高于自己心中对于礼物的标准。这便体现出礼品与商品的紧张张力,它不仅表现在单个人身上,还是处于彼此互动的关系与不同位置上的。
最后,作者继续强调旧物出售的礼品所具有的单纯给予的性质。它不同于实质上基于社会不同阶层地位且仍在生产着象征资本的慈善行为,旧物出售尽管仍会受到不同阶层地位、性别、种族等特征的影响,但在其中会更加强调交易者彼此的平等。作者认为,在旧物出售中以礼物为交易的大多具有一般性互惠(generalized reciprocity)的特征,即给予物品或服务的那些人并不要求对方在任何时候有所回报,而这最能描绘出旧物出售交易的特点。
在本文中,作者呈现一幅旧物出售中微妙的交易图景,物品在礼物的社会关系与商品的社会关系间波动。这进而打破了长久以来大众认知当中的市场逻辑,因为在旧物出售中,交易并不是单纯出于理性与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会有着各种给予赠送的行为,它们实际是嵌入在社会当中的。所以,本文的贡献便在于作者让我们理解到交易和其所在的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与差异性。此外,作者认为她为以后的人类学家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范式,以此可以对于社会关系进行分析。而旧物出售的存在仍然强调着人类学理论中需要有一个对于礼物-商品区分进行分析的合适模型,而本文便是向其进展的一小步。
[1]印度裔美国人类学家,对全球化理论有重要贡献。
[2]澳大利亚人类学家,历史人类学教授,自2006 年起担任剑桥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馆长。
参考文献:
1.[法]莫斯.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M].汲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复旦社会学 金瑜瑄 推介
复旦人类学 赵雅卓 编辑
责任编辑:
网址:每日一文 | 礼物还是商品:在旧物出售中转手的是什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46695
相关内容
给礼物包装要去什么店 礼品盒一般在什么店买现在除了闲鱼转转还有什么买卖二手物品的平台?立转
手工diy:生日礼物送什么好?
【二手物品】出售二手物品有哪些平台?
小程序商城售卖生活日用品的运营策略是什么
什么是数字权益商品
有什么可以自己DIY的手工礼物吗
旧物变新品:令人意想不到的二手商品生意经
手工制作的礼物:让每一份心意都变得独一无二
是什么催生了万亿二手市场?又是谁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