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生活适应新教材教学建议
定期更新游戏教程适应新版本 #生活乐趣# #游戏乐趣# #游戏教程#
统编版生活适应新教材教学建议
许海英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颁布后,2017年起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适应》(以下简称新教材),陆续通过审议并投入使用。教育部办公厅要求“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学科相应年级原则上使用特殊教育新编教材”。如何用好新教材开展生活适应教学是教材整体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必然举措。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教师会遇到种种的困惑,如面对班级中个体差异大的学生如何制定与落实教学目标、如何基于实际把握与调整教材内容等。本文基于对新教材的理解、把握与使用,谈生活适应教学中的“三个关注”,以期为特教同仁提供一些应对思路。
一、关注生活性,创设生活适应能力习得环境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特殊人群提高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对各种事物的理解依赖于具体情境。自闭症儿童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但形象思维所依赖的表象特征比较贫乏、零碎,内容相对单调。因此新教材强化与生活的关联,所设计的人物形象、相关场景及设施等,都力求再现真实的生活。编写者尽可能将学科知识镶嵌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具象的情境中建构知识,再泛化运用到生活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新教材每课编写体例大致相同,基本由五大板块组成,即主题图、基础部分、拓展部分、综合练习和学习评价。分析一至四年级8册新教材的主题图、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就会发现,其中呈现的主环境是家、社区和学校。家的次环境主要涉及客厅、餐厅、卫生间、厨房、卧室等;社区的次环境主要包含小区(新村)、超市、街道、公交站、菜园、公园、餐馆等地方。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了儿童发展的情景性,认为发展来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家庭、学校、同伴关系都是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即微系统。学校是除家庭外,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微系统。而国内一些培智学校是寄宿制的,以福州市为例,约64%的培智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住宿。如此一来,学校就成了住校生学习与生活最主要的场所。因此使用新教材开展生活适应教学,应重视学校的环境创设,并以学校为核心创设“家庭、社区”的模拟情景、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真正适应生活环境。 第一,根据新教材的内容进行相关图片的布置。比如将“小心台阶、当心触电”的安全标识张贴在学校的楼梯、配电箱处;将“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环保标识张贴在学校的水龙头和电源开关上方;将四类生活垃圾分类的标识张贴在学校的分类垃圾桶上等等。第二,根据学校的条件尽量模拟创设“家”“超市”“公交站”“餐馆”等场景,以支持学生特别是住校生的学习。第三,新建或者改建校园时,可以整体设计,建设如垃圾分类站、菜园、游乐园和电梯(直梯)等,使得教学能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当然,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还得想方设法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复现,让他们泛化所学。此外,要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友爱的同伴关系,创设互助的班级学习氛围。
二、关注差异性,做好学生生活适应能力评估
新教材编写组前期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结果均表明,当前我国培智学校学生的障碍程度大多为中重度,个体障碍表现各异,群体障碍类型多样,不仅有智力障碍,还有自闭症、多重残疾等。新教材每课内容采用了“基础+拓展”的结构设计。基础部分是落实课标规定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等。拓展部分则是在基础之上的复现与补充,泛化与提升。“基础”为主,“拓展”为辅,就是试图兼顾课标要求的普遍性与教学对象的差异性。集体授课时,既要达成共性目标,又要关照个性需求,就必须要开展教学评估。只有通过教学前评估,才能确定哪些学生只能夯实基础,哪些学生可以充分拓展,从而根据学情定位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教学形式、教学策略以及评价方式。只有教学中、教学后不断测评,才能落实分层教学目标,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
首先是教学前评估。低年级段的生活适应、生活语文、生活数学三科教材是在统一的框架与主题之下,遵循各自的学科逻辑线编写而成的。这就意味着同一主题的内容,不单生活适应教材呈现,生活语文、生活数学教材也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复现、强化,最大限度地实现综合理念下的分科教学。因此,使用新教材教学前要开展评估,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等。要基于教学前评估,落实最近发展区理念,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课时分层教学目标,调整、处理教材内容,设计与教学目标匹配的差异化活动,搜集教学资源。 其次是教学中评估。在新授教学中要有机组织集体、小组和个别教学,采取差异化的支持性策略,同时进行适时评估,助力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使自身的知情意行都得到发展。以生活技能类的内容为例,编写者借鉴了工作任务分析法,在教材中适当展示对生活技能的动作分解与细化。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基于本班学生的先备能力,将动作分成几个小目标安排相应环节进行教授。集体教学可以选用录像示范法,小组或个别教学则视学生的支持需求,采用现场示范、动作辅助、视觉提示或口语提示等策略。在一个新授环节结束后,紧接着就进行差异练习探测活动,及时了解各个层次学生小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继续推进或者调整教学进程,直至最后目标的评量。最后是教学后评估。新教材重视教学评价,在每一课篇末都列出了评价内容,明确学生学习要达成的目标。评价主体多元,有教师,有学生,还有家长。生活性、实践性与开放性是生活适应课程的三个特性。为提升教学有效性,不但要在课堂中开展教学评估,而且要与家长紧密协同,课后让学生在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不断练习、强化,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观察学生的行为,适时评价。此外,要依据学生的能力实际,发展其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关注适切性,调整新教材内容
虽然新教材凝聚了编写组人员、审查专家和一线试教、审读教师的智慧,但是不可能满足全国各地培智学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调整其中的一些内容,提高适切性成为必然。调整的前提是要落实三个对话,即对话课标、对话新教材编者和对话学生。
(一)对话课标,理解教材
教材是什么?是将课标具体化的材料,是课标解析、重构后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是将课标转化为教学现实的桥梁。调整内容,教师首先要对话课标,养成以课标为依据的意识与习惯。教学每一课,可以以《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课程内容”为抓手,准确把握新教材与课标的对应关系,再根据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调整。例如《我生活的小区》的课程内容是“知道自己家所属的社区,知道社区周边重要”;《这里是我家》的课程内容是“知道自己的居住地址、电话及周边环境”。教学时就必须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信息以及图片,调整新教材内容。
再如三年级的《美丽的大自然》和《多样的天气》,这两课是同一课程内容“认识大自然,知道爱护环境”的具体化。《美丽的大自然》一课中呈现了湖泊、高山、草原、森林等自然景观,其他的本学段后续就不再呈现了。《多样的天气》一课中呈现了晴、阴、雨、雪等常见的天气,让学生感知天气与生活的关联。其中“雪”是基础内容,“台风”是拓展内容。基于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从贴近学生的生活视角考虑,东南沿海的培智学校教师就可以将“草原”调整成“海洋”,将“台风”调整为基础内容,将“雪”调整为拓展内容。
(二)对话编者,把握意图
新教材的编写人员对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国家与世界”五大领域,分成五个相对固定的编写小组,以便各小组编者能深刻地理解、把握同一领域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更好地统筹安排新教材内容的编写。因此教师调整内容之前,一要逐册系统地梳理新教材内容,厘清同一领域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编写逻辑。明确每一课在本领域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是前面内容的复现,还是后面内容的铺垫。如果是不断复现的内容,足见其重要性,就要慎重待之。二要揣摩每一课的拓展部分与基础部分之间的关系。弄清拓展部分编者是意在横向的广度拓展,扩展学习边界,还是纵向的深度拓展,加深基础内容。如果是横向拓展的,一般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如果是纵向拓展的,则要注意编者所设的难度梯度。三要善于抓住编者的“小心机”,领会编写意图。编写意图往往通过每课主题页的导言、图片、人物的泡泡提示语等来体现,教师要善于揣摩、领会这些内容,再调整教学内容,增强规范性和适切性。
(三)对话学生,调整内容 由于各培智学校的生源不同,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起点不同,肯定会存在新教材中某些内容与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不匹配的情况,教师应该以生为本,关注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立足学生实际,调整内容。要评估、了解学生学习新教材内容是否有困难,是否需要提供学习支架;又或者是否太简单了,是否需要补充、加深教学内容。例如四年级上册第1课《学穿外套》中的“系纽扣”这部分内容,虽然是新教材的首次呈现,但在具体操作步骤上,新教材只介绍了两个易错点——“纽扣和扣眼须对准”“依次扣好其他纽扣”,一个关键点——“将纽扣穿过扣眼”,没有展示其他系纽扣的操作步骤。如果教学前评估结果显示学生并不具备系纽扣的技能,就需要教师调整内容。要关注其操作难点,对系纽扣的动作技能进行更细致的分解,根据所教学生的能力基础安排小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反之亦然。
探讨如何更好地使用新教材开展生活适应教学,除了前述的三个关注外,还有必要针对新教材中的生活常识类、生活技能类和人际交往类等不同的内容,开展相应的教学方法研究,进而更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习。也有必要研究如何让家长参与,特别是如何让住校生的家长利用节假日开展家庭教育和训练等等。总之,培智学校教师应以“支持”与“生活质量”为导向,基于对课标的了解,对新教材本质和特点的把握,对新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再联系本地、本校、本班实际,以生为本,学习、实践、研究,更好发挥新教材的应用价值。
网址:统编版生活适应新教材教学建议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74223
相关内容
【课程与教学】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新教材中“综合活动”教学建议生活适应新教材教学体会及反思探讨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a href=https://bb.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关于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思考及建议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人教版教材改版后,小学生自创“教材插画”,绘画水平被众人称赞
创新建筑材料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doc
“互联网+”背景下建筑材料应用创新教学改革探索
第22课 环保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上册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教学法:教学过程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