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童诗:来次大扫除,去掉世上所有把人隔开的东西
用扫帚清理冰箱,结果把里面的东西都扫出来了,自己却找不到扫帚了。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家居笑话大全#
《雪人》剧照。
没人愿意被“栅栏、城墙、壁垒、篱笆、禁令、关卡”所限制,而我们是否意识到,每个词语也可能会变成“一个个小小的笼子”,囚禁着我们的感受与认知。于是,德国诗人约瑟夫·雷丁“建议”除掉这些不好的词语、单句,让一切回归本真。
在本期“孩子与诗”系列专栏中,作者闫超华分享赏析了德国的童诗。在他的描绘中,“真正的儿童诗人是在第二次诞生之后继续想象的人。所有优秀的童诗都是世界童诗,它是属于全世界的孩子们的。用什么写作?诗人雷丁告诉我们,写童诗没有什么秘诀,唯一的途径就是你的心灵、情感、想象和思考。”
作者 | 闫超华用心写作,可以的话
再用点脑
用什么写作?如何写一首童诗呢?语言在哪里?……如果一个孩子有这样的疑问,我们该怎么回答?德国诗人约瑟夫·雷丁在童诗集《日安课本》的开篇曾这样说道:“对于每个孩子的每个问题,都应当给予诚实的答案。因为一个孩子可以通过他的问题,更好地理解环境,更好地认识和熟悉人们……”(绿原 译)。倾听孩子说话如同再次进入自我的童年,他们的心灵本身就是一只飞鸟,在纯真的天空里飞着,隐隐发出细微的光芒。这时,诗人雷丁会告诉我们他写作的秘诀:
用什么写作
作者:(德)约瑟夫·雷丁
翻译:绿原
我的一个儿子,
把我的打字机,
搞坏了。
“现在叫我
用什么写作呢?”
我问他。他说:
“你一贯用什么
就用什么吧。”
“用手吗?”我问。
“用心,”他说,
“而且如果
可能的话,
还用一点
脑。”
有趣的是意外出现了,诗人的儿子不小心弄坏了诗人写作的打字机,虽然有些不高兴,但他并未大发雷霆,而是略带责备地说:“现在叫我用什么写作呢?……用手吗?”很明显诗人不希望自己以手写的方式去写作。接着,这个孩子的回答直抵写作的核心:用心和用脑。什么是用心?那是一种对万事万物独特的感受、发现和情感;用脑则意味着思考、智力和经验。没错,在写作的世界中,心灵和大脑是相互照亮的火焰,是彼此凝望的花朵。孩子看待世界总是如此简单、纯粹、直接,却往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日安课本》,作者: (德)雷丁,译者: 绿原,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1年3月。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首童诗,我们都知道,现在作家写作基本上都用电脑了,静心倾听,隐约中你会发现诗中的一些词语像老鼠一样吱吱地唉声叹气,它的孩子们也沉迷于网络了,听吧,它们的爪子——“鼠标”,正在不停地噼里啪啦:
老鼠们的唉声叹气
作者:(芬兰)基尔希·昆纳斯
翻译:劳燕玲
我的孩子
真让人生气。
它们不愿意睡觉,
更喜欢看电脑,
什么网页都想瞧,
看起来就没完没了。
唉,可怜的小老鼠啊,
可怎么是好?
唉,小米奇、小尼奇、
小迪奇、小皮奇和小维奇!
它们一定是被困在了哪里,
迷了路,吱吱叫:
“我们在哪里,在哪里?”
小米奇在哪里?小尼奇在哪里?
小迪奇、小皮奇和小维奇,
你们都去了哪里?
你们又被什么吸引?
你们又为什么着迷?
你们又为什么兴奋不已?
吱,吱。
咔嗒咔嗒,鼠标还在不停点击。
这里我们能感受到一只老鼠妈妈的无奈。而老鼠与鼠标建立的联系营造出一种诗意般的童话世界,仿佛我们忽然进入了丛林,忽然又回到了城市。诗人写诗其实就是写自己的生活体验,童诗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轻盈。从这首童诗中你会发现,老鼠与人类、与世界是融为一体的,都是自然之中生命的一部分。
我丢了一只老鼠
作者:(德)古根姆斯
翻译:刘英兰
你们听着,我办了一件什么事。
我在一家报纸上,
登了一则广告。
“我丢了一只老鼠。
一只长眼睛的可爱的黑老鼠。
谁拾到不还,以小偷论处。”
今天
有七十五个人
都到我家送一只老鼠。
现在我的小房间里
一共有七十五只小老鼠,
都长着眼睛,
都是黑色的,
都是可爱的小老鼠,
眼睛都是圆圆的大大的。
全都在叫喊:吃,吃!
我现在该怎么办好?
看吧,一只丢失的老鼠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一房间里一下子被人送来了七十五只老鼠。整首诗幽默有趣,读起来令人发笑,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思考:即使很多人并不喜欢老鼠,但在自然之中,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诚如宋代诗人苏轼在诗中所说:“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这群老鼠的涌现让我想起德国作家维里·费尔曼的作品《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灰色大宅中生活着一群老鼠,每晚夜深人静时,老鼠们便从洞子里爬出,在各个房间奔跑嬉戏,大啃大嚼……这或许就是语言魔法的力量,只要将自己置身于万物中,每一种事物都是一个奇迹,哪怕它是一个“雪人”:
雪人来参加化装舞会
作者:(德)杰·克吕斯
翻译:韦苇
一张美丽的画儿告诉小朋友,
新年晚上举行化装舞会。
这张画儿把雪人也逗起了兴趣,
乐声响起,他就向舞场走来。
雪人的鼻子老长老长,
打老远大家一看就觉着稀罕,
大家叽里哇啦哇啦争着说:
“他的化装在我们舞会上数最好!”
“这化装可真是太奇特了呀!”
大家都说他的化装最讨人喜欢。
舞会评判员根据大家的意见,
让他的化装得了一等奖。
热烈的掌声弄得雪人难为情,
他说:“各位各位请原谅,
我生来就是鼻子老长老长的,
我没化装,本来就是这个模样。
我是雪人一点不假!”
大家都说:“我们不信!”
大家都说:“那就这样吧,
您把您的假面拿掉看看!”
转眼之间,滴答滴答!
“你们这会儿相信了吧!”
融化的水从他的头顶淌下来,
他受不了啦,这就要垮下……
大家看他越化越厉害,
就赶紧扶着他的两只手臂,
他的双眼也看不见东西了,
两只脚也不能继续站立。
“我受不了啦……我想坐一下!"
他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这里有冰箱就好了!”
“快,快,快让他离开这地方!”
“外面吧! 扶他到外面去!”
“马上就把他扶到冰雪上!”
他在冰雪上坐了半个钟头,
就完全好了,还挺有精神。
“好啰好啰,没有事啰!”
“谢谢大家,太感谢了!”
他说着离开了化装舞会,
在雪地上嘎吱嘎吱大步走远了。
很多人应该都堆过雪人吧!有些孩子喜欢将胡萝卜作为雪人的鼻子,用树枝作为他们的手臂,再给他戴上帽子、戴个围巾……在孩子的世界中,雪人也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仿佛我们瞬间进入了英国作家雷蒙德·布里格斯的无字图画书《雪人》的故事中,并跟随他一起开始了无尽的探险。
《雪人》内页图。
你可以像雪人一样参加一场化装舞会,大家都戴着神秘的面具欢快地跳着舞。然而,“雪人”长长的鼻子令所有人都感到稀奇,大家都希望他拿掉假面看看他的样子,然而,它像这首诗一样一点点融化了……
“第二次诞生”之后
继续想象的人
童诗是艺术的,也是生命的,只有那些事物在你的童诗中生活下来,他们才能获得永恒的活力。这也是古诗中所说的:“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是什么?是生活,是可见与不可见之物,是语言纯粹的核心。只有你感受到了语言的美好,你才会接纳下面的“建议”:建议作者:(德)约瑟夫·雷丁翻译:绿原应当来一次大扫除去掉世上所有把人隔开的东西:除掉铁丝网、地界标杆、栅栏、城墙、壁垒、篱笆、禁令、关卡、障碍物以及“此地唯我独有!”“他人不得入内!”“禁止在此寻物!”“滚到你该去的地方去!”这些单句。没有人愿意被栅栏、城墙、壁垒、篱笆、禁令、关卡所限制,包括语言本身。比如:“他人不得/入内!”“滚到你/该去的地方去!”如果丧失了自由,每个词语都会变成一个个小小的笼子,囚禁着作家与读者。于是,诗人“建议”除掉这些不好的单句,让一切回归本真。当我们试图禁锢万物,我们会发现它们的生命将消失得无影无踪。从这首诗我们也可以深切地体会到,最难的单词有时恰恰是最简单的存在,比如自由、比如谢谢、想象、爱……最难的单词作者:(德)约瑟夫·雷丁翻译:绿原最难的单词不是墨西哥的山名——波波卡特佩特,不是危地马拉的地名——乞乞卡斯坦兰戈,不是亚非利加的城名——瓦加杜古。最难的单词对许许多多人来说是:“谢谢!” 约瑟夫·雷丁,德国著名作家,1929年生,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先后在德国和美国的大学攻读德语文学、英语文学、儿童心理学等。他写过小说、广播剧,也给孩子们写诗。曾获罗马文学奖、德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等奖项。
网址:德国的童诗:来次大扫除,去掉世上所有把人隔开的东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97108
相关内容
春季大扫除,你还漏掉它……生活修行 | 趁着居家,来一次大扫除吧!
双语·有声 | 春天来了,给生活来次大扫除
春节大扫除,这160件东西都该扔了!
从德国旧鞋回收业兴旺,所想到的……
春节大扫除:扔东西指南 2022版
春节大扫除:扔东西指南 2018版
通讯:把艺术带入生活——中国德化陶瓷亮相马来西亚
春节大扫除:扔东西指南 2024版
大扫除:2018版扔东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