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网讯 记者刘洋报道 “小区环境干净了,心情更舒畅了;农贸市场升级了,买菜更方便了;公交车更多了,出行更便利了;大街小巷清扫及时,道路环境更好了……”12月23日,掰着手指数着创建全国文明城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改变,家住大宏世纪新城的马彤彤喜不自胜。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群众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吃好穿好住好,还要求出行方便、社会安全、环境舒心,更希望文化丰富、精神充实、人际和谐。如何为群众打造舒适、便捷、和谐的生活环境,实现建设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的目标?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我市确立了创建为民的目标,从群众普遍关心的具体问题着手、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抓起,改善生活环境、创造文明生活,使开封更加宜业、宜商、宜学、宜游、宜居,得到群众的肯定。
“真没想到,我也能住上这么大的房子,暖气、燃气一应俱全。”自30多年前在父亲单位分配的老家属院安家后,60多岁的张先生一家三口便在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了几十年。张先生说,由于房子年久失修,房顶坍塌、修复了好多次。夏天虽然闷热,但是能忍过去,冬天却是最难熬的。屋里四处透风,睡觉时要盖两床被子。即便如此,夜里还总被冻醒。因为我市实施的“两改一建”,张先生搬进了位于东京大道路北的仁和苑小区的新家。记者来到张先生家中看到,新家两室一厅,面积有80余平方米。张先生兴奋地带着记者参观,从客厅走到卧室,又从厨房走到阳台,连卫生间都不落下。他指着卫生间对记者说:“以前上厕所特别不方便,必须到公共厕所,尤其是下大雨时更受罪。现在好了,足不出户就能解决问题。” “两改一建”工作是改善我市老城区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是让广大居民住得更宽敞、更舒适的幸福工程,是打造美丽开封、幸福开封的重大实践。随着我市“两改一建”工作的开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处处脏乱差的大杂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优美的小区庭院;一栋栋漏雨的危房消失了,与此同时是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自2012年我市大力实施“两改一建”工作以来,我市城市面貌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优化提升了群众的居住条件,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对于家门口几条背街小巷的变化,市民刘德全感慨不已:“改造之前,这些街巷坑洼不平、路灯不亮、下水道堵塞、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甚至连消防车、急救车都难以通行。”与十几年前背街小巷的“脏乱差”相比,如今居住在老会馆街、辇子街等小街巷的居民,不再为门前道路坑洼不平抱怨,而是因如今焕然一新的街道自豪。记者从老会馆街走到无量庙街、卷棚庙街,又来到马齿苋街、辇子街,尽管街巷纵横交错,可是新铺设的灰白色的水泥路面平整洁净,大红色的彩砖装饰墙根,统一粉刷的青灰色的墙壁更显古韵。这一切,都得益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的背街小巷改造工程。
碧绿的芹菜、红彤彤的西红柿、脆生生的白萝卜……12月22日上午,在三胜街市场,市民李艳挑选了一些新鲜蔬菜,准备回家做午饭。“我家就住在这附近,以前这里占道经营现象严重,路上污水横流,两边扔了很多垃圾,墙上的小广告花花绿绿。现在这里的变化着实让人大吃一惊,以往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贴小广告的现象不见了,街道两边的房屋粉刷一新,市容市貌一天比一天干净整洁,群众买菜更方便了。”李艳说,以往私搭乱建的简易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沿街商铺;乱停乱放、随意占道的流动摊贩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市场。看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给三胜街市场带来的巨大变化,李艳高兴极了。
发生变化的不仅是在这些方面,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启动了老旧小区整治、市容环境整治、公共交通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推动创建为民目标的实现,成效明显。漫步古城开封街头巷尾,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占道经营的少了,道路变宽敞了;以往随处可见的垃圾没有了,生活环境干净整洁了……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潮的洗礼下,开封市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正在以卓有成效的行动,给开封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