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会,手把手教你拔罐(拔罐大全)
视频为真空罐操作方法
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民间使用很久了。晋代医学家葛洪着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唐代王焘着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从以上介绍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火罐了。
此外,清代赵学敏写的《本草纲目拾遗》、吴尚先的《理瀹骄文》以及《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对于我国火罐的产地、使用方法和适应症等,介绍的就更为清楚了。
拔罐时,以罐为工具,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罐体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组织暂时瘀血,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效应。火罐一般选用竹罐或玻璃罐,竹罐因罐壁较玻璃罐更薄,所以吸附力量更强,且选材天然、环保,又较玻璃罐耐碰摔。玻璃罐的罐周较竹罐光滑,且罐体透明,方便在拔罐过程中观察皮肤颜色变化,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后的玻璃罐,较竹罐更耐高温火烤,不易出现裂缝,使用周期更长。真空罐多采用PC等塑料材质,拔罐过程中无明火,烫伤风险小,且民众可根据自身感受调节负压程度,较火罐更易操作,其缺点在于无火热刺激,对于寒湿体质的患者,效果弱于火罐。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拔罐方式,但应注意操作安全,无专人指导不建议自行拔火罐,以免烫伤。
拔火罐的4种手法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拔火罐可分为四种手法:闪罐、走罐、留罐及刺络拔罐。
● 闪罐
步骤
❶用75%浓度的酒精棉球擦拭需要拔罐的体表。
❷将95%浓度的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玻璃罐中,瞬间拿出,将火罐吸附于体表,随后立即起开。
❸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
闪罐通常不会在皮肤表面留下痕迹,是四种手法中刺激性最小的一种。
● 走罐
步骤
❶用75%浓度的酒精棉球擦拭需要拔罐的体表。在需要拔罐的皮肤表面涂上一些润滑的药物或液体。润滑的药物根据所需的治疗效果不同,会选用不同的药物。此次图片中使用的是紫草油,具有活血的功效。
❷将95%浓度的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玻璃罐中,瞬间拿出,将火罐吸附于体表,手握罐体,循着经络来回拉动。走罐之后如果身体有问题会在走罐的部位留下成片的痧痕,如果没问题一般就是罐印,很快就会褪去。
● 留罐
❶将95%浓度的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玻璃罐中,瞬间拿出,将火罐吸附于体表,留置10-15分钟后起罐,并用棉球将皮肤表面擦干净。
● 刺络拔罐
❶用75%浓度的酒精棉球擦拭需要拔罐的体表。
❷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在皮肤局部点刺。
❸留罐。
❹起罐,用棉花球将涌出的血擦干净。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拔罐后留在身上的罐印代表有哪些健康问题?我们一起来“罐印辨证”。
罐印辨证
罐斑显水汽、水泡或水肿,表明患者湿盛、寒凉或受寒潮湿而致病;
罐斑呈血红或黑红色水泡,表明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
罐斑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瘀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寒加血淤症,轻重有差别;
罐斑紫红或紫黑色,或出现丹痧、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热毒症;
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表明患者有风症;
罐斑皮色无变化,触之不温,表明患者有虚寒症。
拔罐时吸拔之后,没有罐印或有罐印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说明身体亚健康程度较轻。
1.适应症及主要穴位:
2.拔罐的禁忌症
高热、抽搐、痉挛等;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应用;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
3.拔罐注意
1、刮痧拔罐结束两小时内不能冲凉,喝冷饮,两小时后冲凉要用热水。
2、刮痧拔罐过程中不可开空调,风扇,避免空气对流。
3、过饱过饿过喝不可刮,饭后一小时刮痧、拔罐。
今日干货:免费赠送拔罐视频资料
《拔去病痛一身轻》教学视频
进入公众号后回复:拔罐即可获得
责任编辑:
网址:一看就会,手把手教你拔罐(拔罐大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1559
相关内容
拔罐法的操作拔罐虽好并非人人都宜,怎样根据体质来拔罐?
正确拔火罐=延长寿命,拔火罐的禁忌你知道几个?
如何拔火罐
刮痧、拔罐、艾灸哪个更适合你?
【刮痧拔火罐】刮痧拔罐的好处和坏处、可以同时做吗
慢性病更适合拔火罐疗法
拔罐的好处和坏处有什么
拔罐有哪些好处?需要注意什么?
刮痧拔罐后为何累 方法不当会引起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