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肌劳损
体力劳动者或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经常会感到背部酸胀疼痛,劳累以后或阴雨天症状更加明显,这就是我们讲的背肌劳损。本病病人自觉症状比较明显,有时还有背部沉重感,仿佛背着很重的东西,体检时,局部的压痛较轻,没有特殊的体征。本病推拿治疗效果理想,如配合练功,疗效更佳。
(1) 点穴:患者俯卧位,用拇指点按肩井、大杼、肺俞、心俞、天宗、委中等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患者俯卧位,在背部使用滚法,用力适中,约10分钟,再用拇指由上向下弹拨脊柱两侧的肌肉,然后局部使用快速的掌根揉搓。
(3) 理筋:患者坐位,医者在背部使用肘平推法3~5次。
(4) 结束手法:患者坐位,医者在其背部使用由上向下的直擦法,或由左向右的横擦法20次。
二、颈椎病
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或有过颈部损伤史者更为多见。本病主要表现为头、颈、肩臂或胸部疼痛、麻木,甚至出现肢体功能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1) 点穴:用拇指点按风池、风府、肩井、极泉、天宗、曲池、合谷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首先在肩颈上肢部使用滚法,重点是肩背部约10分钟,然后用拿法拿肩部、上肢部,特别是拿肩井、风池和极泉穴,最后用一指禅推法,推颈部的两侧肌肉,约5分钟。
(3) 活动颈部:患者坐位,做颈部的摇法和拔伸法,注意手法要柔和,勿用暴力,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要注意安全,最好引导患者自己进行。
(4) 舒筋:在颈根部、肩部两侧使用侧掌叩法,在肩部和上肢使用搓法,在手指部使用捻法和拔伸法,操作2遍。
三、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是由于肩关节活动减少,以及肩部组织的退行性改变,或者是外伤、受寒后导致肩关节周围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肩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疾病。
(1) 点穴:用拇指点按肩髃、肩前压痛点、肩后压痛点、天宗、曲池、合谷,每穴半分钟。
(2) 松筋:患者坐位,医者站其侧,首先在肩部、肩前、肩后三角肌处使用滚法,然后再捏拿肩部、上臂部共10分钟。
(3) 被动活动:首先使用肩关节摇法,尽可能使肩关节活动到最大限度。
(4) 结束手法:在肩部、上肢部用搓法操作3遍,再使用抖法,抖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四、 急性腰扭伤
患者在搬抬东西时,腰部扭了一下,感到腰部疼痛,转动困难,甚至觉得下肢发软,腰部发空,走路困难,经确诊为急性腰扭伤,即可进行按摩治疗。
(1) 点穴:患者俯卧位,双下肢伸直,用双手拇指分别点按两侧委中穴,以患者自觉双下肢酸胀为宜,操作半分钟。
(2) 松筋:患者俯卧位,在腰背部使以揉法或按压法,操作约10分钟,并用拇指点按压痛点1分钟。
(3) 活动腰部:患者俯卧,医者一手按住腰部,一手扳起对侧的肩膀,双手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用力,然后医者按腰之手扳起对侧大腿,另一只手按在腰部,双手同时用力,医者站在治疗床的对侧,一手扶其双膝,一手扶起双踝,摇晃5~7圈,然后按压双膝,使其尽量接近胸部。
(4) 结束手法:在腰部使用横擦法约2分钟。
五、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很常见的损伤,病发率约占全身关节扭伤的80%左右,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但以从事活动量大的体力劳动者常见。踝关节扭伤,为副韧带的损伤,以外侧更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推拿疗法对本病效果显著,临床应用比较普遍。请注意,损伤2小时以内,在损伤局部请不要用手法。
(1) 点穴:用拇指点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等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局部肿胀明显时,可用拇指在局部和其周围进行揉动,然后再作拇指平推法,由中央向周围推约3分钟。肿胀消退后,在局部可用一指禅推法,约3分钟。
(3) 摇动踝关节:肿胀消退后,在患侧踝部,使用踝关节摇法,以利于踝关节的活动。
(4) 结束手法:在患处使用大鱼际擦法,操作2分钟。
六、足跟痛症
本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主要由于骨刺引起,临床常见走路或站立时,感到足跟疼痛,负重时加重,休息后减轻等现象。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如针灸、热敷、理疗等,如能配合上推拿疗法,效果会更加满意。
(1) 点穴:用拇指点按承山、三阴交、解溪、太溪等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在小腿内侧下1/3至跟腱处,首先使用一指禅推法,约3分钟,然后再使用拿法,重点拿跟腱处,操作3~5次。
(3) 理筋:在足跟部找出压痛点,用拇指在压痛点上点揉3分钟,并从压痛点处向足心处用拇指平推10次。
(4) 结束手法:在跟腱两侧使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七、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由于遭受一次突然的外伤或反复多次轻度的下腰部损伤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腰部及一侧或两侧下肢疼痛,走路时可见身体斜向一侧,多反复发作,延续多年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推拿治疗对本病有较好的效果,注意急性期(3个月)内不要卧硬板床休息,不宜练功,如果配合腰部的牵引,效果会更好。
(1) 点穴:患者俯卧位,用拇指或肘部点按肾俞、十七椎、腰阳关、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等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在患侧和健侧腰背部及下肢后侧使用滚法,约10分钟;再由上向下在腰背部使用掌按法3遍,在腰部掌按时,要加大力量,如果患者形体肥胖,可弹拨腰背部肌肉。在臀部可用拳击法击50拳,并用拇指弹拨小腿外侧。
(3) 活动腰腿:患者俯卧,医者一手抱住患者双大腿,一手按住腰部,两手向相反方向同时用力,反复3次。令患者仰卧,患侧下肢屈曲,医者一手扶膝,一手拿踝,进行摇晃,然后扶膝之手用力按压膝部,使其靠近胸部,这样反复3次,再伸直患肢,努力向上抬起。
(4) 结束手法:患者仰卧,医者双手握住患肢踝部,使用抖法。
八、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本症一般多发于半蹲位急转身时,多表现为膝关节内侧的疼痛,并有压痛,还可见到轻度局限性肿胀。本病推拿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1) 点穴:用拇指点按血海、阴陵泉(膝下内侧,约在与阳陵泉穴直对的位置上)、三阴交,每穴半分钟。
(2) 松筋:患者侧卧,伤肢在下、屈曲,健侧伸直,在伤侧大腿内侧使用滚法约5分钟。
(3) 舒筋:患者仰卧,伤肢伸直,在膝关节内侧由大腿至小腿使用掌平推法,10分钟。
(4) 理筋:体位同上,患肢的膝、髋关节各屈曲90度,术者一手拿住膝关节,拇指按住患处,另一手拿住踝部,并使患侧小腿做轻轻的旋转运动,然后使膝关节尽量屈曲,再使膝关节慢慢伸直,同时在膝关节内侧使用拇指捋法,反复操作3次。
九、网球肘
本病多见于网球运动员,所以人们把它称为网球肘。慢性劳损为本病的病因,主要表现为肘外侧疼痛,有的涉及整个前臂,在局部有明显的压痛点,端物困难。推拿治疗本病较为理想,但一定要注意休息,治疗期间应避免再次损伤。
(1) 点穴:用拇指点按压痛点、手三里穴、合谷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在肘外侧、前臂外侧用滚法,或一指禅推法,然后用拿法,使局部肌肉放松,约10分钟。
(3) 理筋:术者一手拿肘部,拇指按住压痛点,另一手拿其腕部,按压痛点的拇指,首先弹拨局部5~6次,然后,拿手腕之手做旋转运动,然后屈肘,再将肘关节伸展,反复2次。
(4) 结束手法: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肘部,另一手掌按在患处,两手掌相对用力,使用搓揉法。
十、 偏瘫
偏瘫就是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的后遗症。由于偏瘫的病人活动不便,甚至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属带来了极重的负担。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推拿方法,对偏瘫有一定的效果。
(1) 滚患肢:患者取仰卧位,用滚法先施于患肢上侧,滚完前面后再滚后面;然后再用同样方法治疗患侧下肢。上下肢操作完毕共需10分钟左右。
(2) 推头:患者取坐位,用一指禅推法由百会穴始分向四面推去,施于整个头部,约5分钟。
(3) 点穴:用拇指点揉或肘部点揉,施于曲池、内关、尺泽、环跳、足三里、委中、承山,每穴半分钟。
十一、 落枕
落枕是由于睡觉时姿势不正,或睡眠时颈部受风所致的颈部有僵硬,沉重,酸胀疼痛的感觉,以致于颈部转侧不利。
(1) 点穴:用拇指点按风池、肩井、合谷 、落枕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首先在颈部两侧寻找压痛点,在压痛点上用拇指按揉约1分钟,再用手捏拿颈部和肩部肌肉,约2分钟。
(3) 活动颈部:用手指按住患侧的肌肉,头部先作左右转动,再作抬头低头运动,最后再作颈部环转运动,当转到某个角度出现疼痛时,手指立即按揉局部,头部继续转动,要轻柔。
(4) 结束手法:双手手指交叉,掌根抱住颈部。双掌根相对用力,捏挤颈部,并向上提起,反复10次,再用手掌在患部使用掌擦法操作20次。
十二、 咳嗽
咳嗽是一种临床症状,常见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长期反复咳嗽还会引起胸痛、心慌等病症。这里向您介绍几种治疗咳嗽的推拿方法,如法应用,可以使你的咳嗽早日痊愈。
(1) 开肺门:患者仰卧或正坐,两手拇指分别在肺门穴揉捻(肺门穴在胸部正中线旁开1寸,胸骨柄、体联结部相平处,左右各一),以有酸胀感为度,并同时用双食指勾点天突穴(胸骨柄上缘凹陷处),持续用力,约1分钟。然后双手掌重叠,用掌根着力于膻中穴,缓慢揉动约半分钟。接着双手仍重叠,自膻中到剑突,向下擦法,约30次。
(2) 揉中府、云门:患者取上述体位,用拇指分别在双中府、云门穴处,各揉捻1分钟。
(3) 掐大椎:患者取坐位,双上肢向后抱拢头颈,用双中指轻掐大椎穴,约1分钟。
(4) 揉列缺、拿合谷:如果伴有疼痛、轻度恶寒症时,可用拇指揉列缺穴1分钟,拿合谷穴1分钟(用一手拇指、食指相对捏紧另一手合谷穴)用力拿捏。
(5) 擦背:患者正坐或俯卧,他人用擦法施于背部两侧膀胱经约2分钟。
以上五种手法,可选择三种或三种以上使用,每次操作15分钟左右,每天进行2次(早起后,晚睡前)。对感冒、急性气管炎遗留的咳嗽效果较好,其它原因引起的,亦可缓解症状。
十二、 呕吐
呕吐的原因很多,有中枢性、神经性、感染性、中毒性、药物性、肿瘤性、妊娠性等多种。其中,神经性呕吐是较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女性,其发生与情志有密切关系,多在生气、大怒后发生呕吐,常伴有忧虑、失眠、健忘、体倦等症状。下面讲的推拿法,主要适用于神经性呕吐和急性胃肠炎、晕船引起的呕吐,对于其它原因引起的呕吐,也可减轻症状。
(1) 急性止吐法:如果感觉恶心,欲吐或已吐,来势较急,可用下法。
① 掐内关、公孙:以拇指用力掐按双内关穴,以局部发红、有酸麻胀感为度,约半分钟。取坐位,抬腿,以拇指用力掐按双公孙穴(第一趾骨基底之前下缘凹陷处,赤白肉际间)。
② 揉天突:用食指扣住天突穴,用力揉按约半分钟。
③ 叩背法:半握拳,轻叩胸3~12脊柱两侧膀胱经约1分钟。
(2) 慢性止呕法:如为慢性呕吐,可用下法。
① 按中府、云门:患者取坐位,用双手拇指分别揉按中府、云门各1分钟(图见“咳嗽”篇)
② 点揉或一指禅推中脘、天枢: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自己用点揉或他人用一指禅推法施于中脘、天枢各2分钟。
③ 擦腹直肌: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自己或他人用擦法施于两侧腹直肌,由上到下,约半分钟。
④ 提拿脊背:患者仰卧,他人由命门穴起,提拿脊柱两侧皮肤,直至大椎穴,重复操作20余次。
十三、 髌下脂肪垫损伤
本病多由慢性积累损伤引起,以中年人为多见。临床常见膝关节下方疼痛,步行无力并且难以持久,突然伸膝时疼痛明显,髌骨下较饱满,摸之质硬而且有压痛等症状。推拿疗法对本病效果较为理想,如果坚持治疗,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1) 点穴:用拇指点血海、梁丘、足三里,每穴半分钟;点按膝眼,每侧2分钟。
(2) 松筋: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在大腿前面使用滚法或一指禅推法,约3分钟。
(3) 舒筋:体位同上,医者用大小鱼际按住髌骨下缘处,进行环转研磨,3分钟。
(4) 理筋:患者仰卧位,患肢髋、膝关节屈曲,一手拿住膝关节,拇指按住膝眼处,一手拿住踝部,拿踝之手进行摇晃,同时按住膝眼处的拇指进行按揉,然后拿踝关节之手使膝关节屈曲,伸直。在伸直的同时,按膝眼的拇指用力向下按之,反复操作3~5次。
(5) 结束手法:在膝眼处使用大鱼际擦法,约2分钟,并在膝关节周围使以搓揉法。
十四、呃逆 (打嗝)
呃逆,俗称打嗝,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毛病,虽然一般的呃逆不需要去医院治疗,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如果呃声频作,就会影响他人,自己也很狼狈。如果您掌握了下面所讲的推拿手法,将使您或您的朋友摆脱这种尴尬局面。
(1)点攒竹:双拇指按压双侧攒竹穴,持续2分钟。在按压时,患者还可能再呃逆一次,但一会儿就会好的。操作一定要够2分钟。
(2) 点列缺:用拇指点按一侧的列缺穴,约2分钟。要用力,使局部有胀痛的感觉。
(3) 弹缺盆:用食指或中指弹拨一侧缺盆穴内侧。以感到向胸部窜麻为宜,一般只需要弹拨一下。
(4) 按膈俞:用拇指按压背部的膈俞穴或者附近的压痛点,持续2分钟。
注意:以上四种方法,可选用其中的一种,如果单用效果不明显,可配合应用。
十五、 糖尿病
说起糖尿病,大家都知道它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即多喝水、多食、多尿、消瘦乏力。殊不知,它还有其他临床表现,如:易患疮,反复尿路、肺部、胆道感染,周围性神经炎,下肢坏疽等。由此可见其危害之大。患此病后,必须控制饮食。近几年,用针灸、推拿治疗糖尿病的报导越来越多,现将其简单的操作介绍如下:
(1) 揉胰俞:患者取俯卧位,在胰俞(胸8椎旁开1.5寸)处,用拇指点揉法用力揉捻5分钟。
(2) 揉肝俞、肾俞:患者取俯卧位,握拳用力在肝俞、肾俞处,各揉2分钟。
(3) 点揉中脘、天枢、气海:患者取仰卧位,以拇指点揉法分别在中脘、天枢、气海处揉捻各2分钟。
(4) 揉太冲、擦涌泉:患者取坐位,先用拇指在双侧太冲穴处揉捻2分钟;再用鱼际擦法施于涌泉,约1分钟。
十六、月经不调
妇女如果月经量过多或过少,时间延后或提前,均为月经不调。经过一段时间推拿可以使其恢复正常。
(1) 揉关元:患者取俯卧位,用手掌抵住关元穴,缓慢揉动2分钟。
(2) 揉小腹:见“腹泻”篇。
(3) 提拿脊背:见“呕吐”篇。
(4) 揉足三里、三阴交:患者取坐位,用拇指按揉法,分别在双足三里、三阴交穴处揉捻1分钟。
十七、推拿按摩手法
1.按法
是以拇指或掌根等部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按而留之,不可呆板,这是一种诱导的手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临床上按法又分指按法、掌按法、屈肘按法等。
指按法:
接触面较小,刺激的强弱容易控制调节,不仅可开通闭塞、散寒止痛,而且能保健美容,是最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如常按面部及眼部的穴位,既可美容,又可保护视力。
掌按法:
接触面较大,刺激也比较缓和,适用于治疗面积较大而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
屈肘按法:
用屈肘时突出的鹰嘴部分按压体表,此法压力大,刺激强,故仅适用于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如腰臀部等。
推拿手法
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按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复合手法,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再作小幅度的缓缓揉动,使手法刚中兼柔,既有力又柔和。
2.摩法
以掌面或指面附着于穴位表面,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有节律的摩动。摩法又分为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等。
指摩法: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掌摩法:
用掌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掌指摩法:
用掌根部大、小鱼际等力在身体上进行摩动,摩动时各指略微翘起,各指间和指掌关节稍稍屈曲,以腕力左右摆动;操作时可以两手交替进行。
在运用摩法时,要求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的手法。若经常用摩法抚摩腹部及胁肋,可使人气机通畅,起到宽胸理气,健脾和胃、增加食欲的作用。
以上介绍仅供学习参考,需要正规
推拿按摩指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有数千年的历史。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和力道,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延长寿命的疗效。本文介绍了常见疾病的推拿手法,让你在家享受专业到位的按摩方法,促进家庭和谐,减少病痛。欢迎关注我们并发私信:康复资料,将获得我们153份康复资料与糖尿病康复电视剧链接
显示所有大图
一、背肌劳损
体力劳动者或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经常会感到背部酸胀疼痛,劳累以后或阴雨天症状更加明显,这就是我们讲的背肌劳损。本病病人自觉症状比较明显,有时还有背部沉重感,仿佛背着很重的东西,体检时,局部的压痛较轻,没有特殊的体征。本病推拿治疗效果理想,如配合练功,疗效更佳。
(1) 点穴:患者俯卧位,用拇指点按肩井、大杼、肺俞、心俞、天宗、委中等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患者俯卧位,在背部使用滚法,用力适中,约10分钟,再用拇指由上向下弹拨脊柱两侧的肌肉,然后局部使用快速的掌根揉搓。
(3) 理筋:患者坐位,医者在背部使用肘平推法3~5次。
(4) 结束手法:患者坐位,医者在其背部使用由上向下的直擦法,或由左向右的横擦法20次。
二、颈椎病
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或有过颈部损伤史者更为多见。本病主要表现为头、颈、肩臂或胸部疼痛、麻木,甚至出现肢体功能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1) 点穴:用拇指点按风池、风府、肩井、极泉、天宗、曲池、合谷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首先在肩颈上肢部使用滚法,重点是肩背部约10分钟,然后用拿法拿肩部、上肢部,特别是拿肩井、风池和极泉穴,最后用一指禅推法,推颈部的两侧肌肉,约5分钟。
(3) 活动颈部:患者坐位,做颈部的摇法和拔伸法,注意手法要柔和,勿用暴力,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要注意安全,最好引导患者自己进行。
(4) 舒筋:在颈根部、肩部两侧使用侧掌叩法,在肩部和上肢使用搓法,在手指部使用捻法和拔伸法,操作2遍。
三、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是由于肩关节活动减少,以及肩部组织的退行性改变,或者是外伤、受寒后导致肩关节周围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肩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疾病。
(1) 点穴:用拇指点按肩髃、肩前压痛点、肩后压痛点、天宗、曲池、合谷,每穴半分钟。
(2) 松筋:患者坐位,医者站其侧,首先在肩部、肩前、肩后三角肌处使用滚法,然后再捏拿肩部、上臂部共10分钟。
(3) 被动活动:首先使用肩关节摇法,尽可能使肩关节活动到最大限度。
(4) 结束手法:在肩部、上肢部用搓法操作3遍,再使用抖法,抖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四、 急性腰扭伤
患者在搬抬东西时,腰部扭了一下,感到腰部疼痛,转动困难,甚至觉得下肢发软,腰部发空,走路困难,经确诊为急性腰扭伤,即可进行按摩治疗。
(1) 点穴:患者俯卧位,双下肢伸直,用双手拇指分别点按两侧委中穴,以患者自觉双下肢酸胀为宜,操作半分钟。
(2) 松筋:患者俯卧位,在腰背部使以揉法或按压法,操作约10分钟,并用拇指点按压痛点1分钟。
(3) 活动腰部:患者俯卧,医者一手按住腰部,一手扳起对侧的肩膀,双手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用力,然后医者按腰之手扳起对侧大腿,另一只手按在腰部,双手同时用力,医者站在治疗床的对侧,一手扶其双膝,一手扶起双踝,摇晃5~7圈,然后按压双膝,使其尽量接近胸部。
(4) 结束手法:在腰部使用横擦法约2分钟。
五、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很常见的损伤,病发率约占全身关节扭伤的80%左右,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但以从事活动量大的体力劳动者常见。踝关节扭伤,为副韧带的损伤,以外侧更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推拿疗法对本病效果显著,临床应用比较普遍。请注意,损伤2小时以内,在损伤局部请不要用手法。
(1) 点穴:用拇指点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等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局部肿胀明显时,可用拇指在局部和其周围进行揉动,然后再作拇指平推法,由中央向周围推约3分钟。肿胀消退后,在局部可用一指禅推法,约3分钟。
(3) 摇动踝关节:肿胀消退后,在患侧踝部,使用踝关节摇法,以利于踝关节的活动。
(4) 结束手法:在患处使用大鱼际擦法,操作2分钟。
六、足跟痛症
本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主要由于骨刺引起,临床常见走路或站立时,感到足跟疼痛,负重时加重,休息后减轻等现象。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如针灸、热敷、理疗等,如能配合上推拿疗法,效果会更加满意。
(1) 点穴:用拇指点按承山、三阴交、解溪、太溪等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在小腿内侧下1/3至跟腱处,首先使用一指禅推法,约3分钟,然后再使用拿法,重点拿跟腱处,操作3~5次。
(3) 理筋:在足跟部找出压痛点,用拇指在压痛点上点揉3分钟,并从压痛点处向足心处用拇指平推10次。
(4) 结束手法:在跟腱两侧使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七、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由于遭受一次突然的外伤或反复多次轻度的下腰部损伤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腰部及一侧或两侧下肢疼痛,走路时可见身体斜向一侧,多反复发作,延续多年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推拿治疗对本病有较好的效果,注意急性期(3个月)内不要卧硬板床休息,不宜练功,如果配合腰部的牵引,效果会更好。
(1) 点穴:患者俯卧位,用拇指或肘部点按肾俞、十七椎、腰阳关、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等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在患侧和健侧腰背部及下肢后侧使用滚法,约10分钟;再由上向下在腰背部使用掌按法3遍,在腰部掌按时,要加大力量,如果患者形体肥胖,可弹拨腰背部肌肉。在臀部可用拳击法击50拳,并用拇指弹拨小腿外侧。
(3) 活动腰腿:患者俯卧,医者一手抱住患者双大腿,一手按住腰部,两手向相反方向同时用力,反复3次。令患者仰卧,患侧下肢屈曲,医者一手扶膝,一手拿踝,进行摇晃,然后扶膝之手用力按压膝部,使其靠近胸部,这样反复3次,再伸直患肢,努力向上抬起。
(4) 结束手法:患者仰卧,医者双手握住患肢踝部,使用抖法。
八、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本症一般多发于半蹲位急转身时,多表现为膝关节内侧的疼痛,并有压痛,还可见到轻度局限性肿胀。本病推拿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1) 点穴:用拇指点按血海、阴陵泉(膝下内侧,约在与阳陵泉穴直对的位置上)、三阴交,每穴半分钟。
(2) 松筋:患者侧卧,伤肢在下、屈曲,健侧伸直,在伤侧大腿内侧使用滚法约5分钟。
(3) 舒筋:患者仰卧,伤肢伸直,在膝关节内侧由大腿至小腿使用掌平推法,10分钟。
(4) 理筋:体位同上,患肢的膝、髋关节各屈曲90度,术者一手拿住膝关节,拇指按住患处,另一手拿住踝部,并使患侧小腿做轻轻的旋转运动,然后使膝关节尽量屈曲,再使膝关节慢慢伸直,同时在膝关节内侧使用拇指捋法,反复操作3次。
九、网球肘
本病多见于网球运动员,所以人们把它称为网球肘。慢性劳损为本病的病因,主要表现为肘外侧疼痛,有的涉及整个前臂,在局部有明显的压痛点,端物困难。推拿治疗本病较为理想,但一定要注意休息,治疗期间应避免再次损伤。
(1) 点穴:用拇指点按压痛点、手三里穴、合谷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在肘外侧、前臂外侧用滚法,或一指禅推法,然后用拿法,使局部肌肉放松,约10分钟。
(3) 理筋:术者一手拿肘部,拇指按住压痛点,另一手拿其腕部,按压痛点的拇指,首先弹拨局部5~6次,然后,拿手腕之手做旋转运动,然后屈肘,再将肘关节伸展,反复2次。
(4) 结束手法: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肘部,另一手掌按在患处,两手掌相对用力,使用搓揉法。
十、 偏瘫
偏瘫就是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的后遗症。由于偏瘫的病人活动不便,甚至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属带来了极重的负担。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推拿方法,对偏瘫有一定的效果。
(1) 滚患肢:患者取仰卧位,用滚法先施于患肢上侧,滚完前面后再滚后面;然后再用同样方法治疗患侧下肢。上下肢操作完毕共需10分钟左右。
(2) 推头:患者取坐位,用一指禅推法由百会穴始分向四面推去,施于整个头部,约5分钟。
(3) 点穴:用拇指点揉或肘部点揉,施于曲池、内关、尺泽、环跳、足三里、委中、承山,每穴半分钟。
十一、 落枕
落枕是由于睡觉时姿势不正,或睡眠时颈部受风所致的颈部有僵硬,沉重,酸胀疼痛的感觉,以致于颈部转侧不利。
(1) 点穴:用拇指点按风池、肩井、合谷 、落枕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首先在颈部两侧寻找压痛点,在压痛点上用拇指按揉约1分钟,再用手捏拿颈部和肩部肌肉,约2分钟。
(3) 活动颈部:用手指按住患侧的肌肉,头部先作左右转动,再作抬头低头运动,最后再作颈部环转运动,当转到某个角度出现疼痛时,手指立即按揉局部,头部继续转动,要轻柔。
(4) 结束手法:双手手指交叉,掌根抱住颈部。双掌根相对用力,捏挤颈部,并向上提起,反复10次,再用手掌在患部使用掌擦法操作20次。
十二、 咳嗽
咳嗽是一种临床症状,常见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长期反复咳嗽还会引起胸痛、心慌等病症。这里向您介绍几种治疗咳嗽的推拿方法,如法应用,可以使你的咳嗽早日痊愈。
(1) 开肺门:患者仰卧或正坐,两手拇指分别在肺门穴揉捻(肺门穴在胸部正中线旁开1寸,胸骨柄、体联结部相平处,左右各一),以有酸胀感为度,并同时用双食指勾点天突穴(胸骨柄上缘凹陷处),持续用力,约1分钟。然后双手掌重叠,用掌根着力于膻中穴,缓慢揉动约半分钟。接着双手仍重叠,自膻中到剑突,向下擦法,约30次。
(2) 揉中府、云门:患者取上述体位,用拇指分别在双中府、云门穴处,各揉捻1分钟。
(3) 掐大椎:患者取坐位,双上肢向后抱拢头颈,用双中指轻掐大椎穴,约1分钟。
(4) 揉列缺、拿合谷:如果伴有疼痛、轻度恶寒症时,可用拇指揉列缺穴1分钟,拿合谷穴1分钟(用一手拇指、食指相对捏紧另一手合谷穴)用力拿捏。
(5) 擦背:患者正坐或俯卧,他人用擦法施于背部两侧膀胱经约2分钟。
以上五种手法,可选择三种或三种以上使用,每次操作15分钟左右,每天进行2次(早起后,晚睡前)。对感冒、急性气管炎遗留的咳嗽效果较好,其它原因引起的,亦可缓解症状。
十二、 呕吐
呕吐的原因很多,有中枢性、神经性、感染性、中毒性、药物性、肿瘤性、妊娠性等多种。其中,神经性呕吐是较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女性,其发生与情志有密切关系,多在生气、大怒后发生呕吐,常伴有忧虑、失眠、健忘、体倦等症状。下面讲的推拿法,主要适用于神经性呕吐和急性胃肠炎、晕船引起的呕吐,对于其它原因引起的呕吐,也可减轻症状。
(1) 急性止吐法:如果感觉恶心,欲吐或已吐,来势较急,可用下法。
① 掐内关、公孙:以拇指用力掐按双内关穴,以局部发红、有酸麻胀感为度,约半分钟。取坐位,抬腿,以拇指用力掐按双公孙穴(第一趾骨基底之前下缘凹陷处,赤白肉际间)。
② 揉天突:用食指扣住天突穴,用力揉按约半分钟。
③ 叩背法:半握拳,轻叩胸3~12脊柱两侧膀胱经约1分钟。
(2) 慢性止呕法:如为慢性呕吐,可用下法。
① 按中府、云门:患者取坐位,用双手拇指分别揉按中府、云门各1分钟(图见“咳嗽”篇)
② 点揉或一指禅推中脘、天枢: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自己用点揉或他人用一指禅推法施于中脘、天枢各2分钟。
③ 擦腹直肌: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自己或他人用擦法施于两侧腹直肌,由上到下,约半分钟。
④ 提拿脊背:患者仰卧,他人由命门穴起,提拿脊柱两侧皮肤,直至大椎穴,重复操作20余次。
十三、 髌下脂肪垫损伤
本病多由慢性积累损伤引起,以中年人为多见。临床常见膝关节下方疼痛,步行无力并且难以持久,突然伸膝时疼痛明显,髌骨下较饱满,摸之质硬而且有压痛等症状。推拿疗法对本病效果较为理想,如果坚持治疗,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1) 点穴:用拇指点血海、梁丘、足三里,每穴半分钟;点按膝眼,每侧2分钟。
(2) 松筋: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在大腿前面使用滚法或一指禅推法,约3分钟。
(3) 舒筋:体位同上,医者用大小鱼际按住髌骨下缘处,进行环转研磨,3分钟。
(4) 理筋:患者仰卧位,患肢髋、膝关节屈曲,一手拿住膝关节,拇指按住膝眼处,一手拿住踝部,拿踝之手进行摇晃,同时按住膝眼处的拇指进行按揉,然后拿踝关节之手使膝关节屈曲,伸直。在伸直的同时,按膝眼的拇指用力向下按之,反复操作3~5次。
(5) 结束手法:在膝眼处使用大鱼际擦法,约2分钟,并在膝关节周围使以搓揉法。
十四、呃逆 (打嗝)
呃逆,俗称打嗝,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毛病,虽然一般的呃逆不需要去医院治疗,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如果呃声频作,就会影响他人,自己也很狼狈。如果您掌握了下面所讲的推拿手法,将使您或您的朋友摆脱这种尴尬局面。
(1)点攒竹:双拇指按压双侧攒竹穴,持续2分钟。在按压时,患者还可能再呃逆一次,但一会儿就会好的。操作一定要够2分钟。
(2) 点列缺:用拇指点按一侧的列缺穴,约2分钟。要用力,使局部有胀痛的感觉。
(3) 弹缺盆:用食指或中指弹拨一侧缺盆穴内侧。以感到向胸部窜麻为宜,一般只需要弹拨一下。
(4) 按膈俞:用拇指按压背部的膈俞穴或者附近的压痛点,持续2分钟。
注意:以上四种方法,可选用其中的一种,如果单用效果不明显,可配合应用。
十五、 糖尿病
说起糖尿病,大家都知道它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即多喝水、多食、多尿、消瘦乏力。殊不知,它还有其他临床表现,如:易患疮,反复尿路、肺部、胆道感染,周围性神经炎,下肢坏疽等。由此可见其危害之大。患此病后,必须控制饮食。近几年,用针灸、推拿治疗糖尿病的报导越来越多,现将其简单的操作介绍如下:
(1) 揉胰俞:患者取俯卧位,在胰俞(胸8椎旁开1.5寸)处,用拇指点揉法用力揉捻5分钟。
(2) 揉肝俞、肾俞:患者取俯卧位,握拳用力在肝俞、肾俞处,各揉2分钟。
(3) 点揉中脘、天枢、气海:患者取仰卧位,以拇指点揉法分别在中脘、天枢、气海处揉捻各2分钟。
(4) 揉太冲、擦涌泉:患者取坐位,先用拇指在双侧太冲穴处揉捻2分钟;再用鱼际擦法施于涌泉,约1分钟。
十六、月经不调
妇女如果月经量过多或过少,时间延后或提前,均为月经不调。经过一段时间推拿可以使其恢复正常。
(1) 揉关元:患者取俯卧位,用手掌抵住关元穴,缓慢揉动2分钟。
(2) 揉小腹:见“腹泻”篇。
(3) 提拿脊背:见“呕吐”篇。
(4) 揉足三里、三阴交:患者取坐位,用拇指按揉法,分别在双足三里、三阴交穴处揉捻1分钟。
十七、推拿按摩手法
1.按法
是以拇指或掌根等部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按而留之,不可呆板,这是一种诱导的手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临床上按法又分指按法、掌按法、屈肘按法等。
指按法:
接触面较小,刺激的强弱容易控制调节,不仅可开通闭塞、散寒止痛,而且能保健美容,是最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如常按面部及眼部的穴位,既可美容,又可保护视力。
掌按法:
接触面较大,刺激也比较缓和,适用于治疗面积较大而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
屈肘按法:
用屈肘时突出的鹰嘴部分按压体表,此法压力大,刺激强,故仅适用于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如腰臀部等。
推拿手法
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按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复合手法,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再作小幅度的缓缓揉动,使手法刚中兼柔,既有力又柔和。
2.摩法
以掌面或指面附着于穴位表面,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有节律的摩动。摩法又分为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等。
指摩法: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掌摩法:
用掌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掌指摩法:
用掌根部大、小鱼际等力在身体上进行摩动,摩动时各指略微翘起,各指间和指掌关节稍稍屈曲,以腕力左右摆动;操作时可以两手交替进行。
在运用摩法时,要求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的手法。若经常用摩法抚摩腹部及胁肋,可使人气机通畅,起到宽胸理气,健脾和胃、增加食欲的作用。
网址:常见病的推拿按摩治疗大全,慢性病在家按常见病的推拿按摩治疗大全,慢性病在家按摩不求人,效果好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1932
相关内容
学习王春亮推拿法家庭按摩的应用与体会 一病一绝招按摩技法推拿按摩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八大手法知多少国内外特色推拿与按摩疗法在失眠治疗中的研究现状怎么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对人体的好处以及适应症推拿按摩的十大作用是什么按摩推拿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6篇)【保健按摩】按摩手法 按摩疗法 按摩技巧 最全保健按摩攻略常见的家庭养生按摩方法有哪些教你几个简单的按摩手法!在家就可享受推拿的乐趣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