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热衷于养生?透过宋代士人的诗词,一探宋代的养生之道
古诗词中的唐诗宋词,代表了不同时代的文学高峰。 #生活知识# #文化教育#
导语: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对健康长寿的追求。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加深。宋代,作为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在多种历史文化的交流融合之下,形成了他们对健康的独特见解——养生。众所周知,养生是一种独特的中华文化,它的存在是具有其历史意义的。
宋朝的文人在'重文轻武'的温床之下,得到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认真学习,宋朝的文人开始重视生命的价值,并开始学习养生保健之术。于是,一个宋朝的高端词汇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了,它就是养生。
由于养生文化涉及到了延年益寿之法,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受到了宋朝官宦阶级的重视。那么,宋人究竟是因何养生的?宋代士人又因何热衷于养生?
图 ▏宋代老人
一、宋代士人初步认识养生的重要性,提倡养生靠自身
众所周知,由于宋朝统治者赵匡胤的个人原因,导致后来宋朝'文官'的地位非常之高,并且待遇也极为宽厚。作为文人的士大夫,在宋朝是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于是,在这样宽松的社会环境之下,宋朝的士人便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
而如何延长生命的价值,成为宋朝文人经常思考的问题。后来,他们得出了结论:要想长寿康健,就必须要依靠自身的保养。在这方面不管是'靠天'还是'靠命'都是无用的。
就像诗人陆游曾经说过:'死生随天命,人事常相参'。更有当时的一位养生家周守忠提出了:'我命在我,不在于天'的言论。于是,宋代士人便开始对养生进行了实际探索。
图 ▏宋代老人赏花饮酒作乐
而当时擅长养生之道的宋代文人是非常之多的,例如:苏轼、王安石和陆游等人。他们作为宋朝有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不仅在医术方面有所涉猎,而且都对养生之道十分擅长。
像苏轼就曾在《闻公择过云龙张仙人》中写道:'我生固多忧,肉食常苦墨'又在后面提到了'不如学养生,一气服千息'说明在宋代文人的眼中,若是人们平时不注意养生,那么就很容易百病缠身,从而影响人的寿命。
南宋大臣真德秀也曾告诫世人:'自非留意修养中,未免病苦为心累'让人们通过重视养生,避免受到病痛之苦。
北宋文学家邵雍也曾在《养生诗》中说出了:'知君病后能服药,不如病前能自防'。
图 ▏宋代文人修身养性
他们的这些言论,都无不体现宋人对'养生防病'的注重。也正是因为这些宋代士人意识到了养生的重要性,所以养生在宋朝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从而带来了'群体养生'的美好局面。久而久之,宋朝便逐渐形成了拥有自己特色的养生方式和思想。
二、宋代士人的养生之道,方式多样,贴近生活,也需要禁酒肉
1.节食之道
随着宋朝经济的发展,食物的种类变得越来越丰富。像苏轼就是一个热衷于追求美食的人,他平日里酷爱羊肉,但是他在面对羊肉的时候,依然可以做到'识味肯轻饱,不贪欲'。
陆游在《对食有感》中明确提出:'养生所甚恶,旨酒及大肉'。
而且他还认为'甘脆肥浓'事实上相当于'腐肠之药'。由此看来,宋代士人不仅能够有节制的加以饮食,而且还能注重食物的清淡程度。
图 ▏养身忌讳之菜品
当时的宋代士人对'粥'是极为推崇的,像苏轼就曾写道:'萍齑与豆粥,亦可成咄嗟'而陆游也曾经为粥写下了一首七言,名为《食粥》。体现了宋人对粥的喜爱和推崇。
世人皆知文人大多爱酒,苏轼就是其中一个好酒的文人,但他对酒是有节制的。然而有一些注重养生的士人,甚至把酒当成诱发恶疾的罪魁祸首。
其实,只要不'贪饮',酒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伤害的。总的来说,就在于一个'节'字,即吃什么东西都需要节制,控制好这个'量',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图 ▏古人宴饮
2.养心之道
在宋代,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养心。更有提出:'清心'养疗法的宋代士人。作为'养生界'的强烈爱好者陆游,曾提出'清心幸足制三彭',这句话其中的'三彭'就泛指了人们对金钱、美色和美味的贪婪之欲。陆游认为:百病之源是人贪婪的欲望,欲望过强是不利于养生的。
由此可见,通过养心可以保持人们内心的平静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宋代士人认为,若是长期被荣辱之事扰乱内心,那么必定会落下病根。因而只有'养心之道'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长寿。
3.'小劳'养生之术
宋代士人都十分追崇'小劳养生'的理论。提倡'劳逸结合'的保健养生法。陆游认为:年迈之人应该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小型劳作,可以使年迈之人的血脉通畅、筋骨活跃。
图 ▏古人养花
像种菜、养花、拂几这样的'小劳',被宋代士人认为是应该做的。通过一定的'小劳',使得人们的身体能够抵御百邪、延年益寿。
4.'大劳'养生之术
'大劳'实质上就是运动。在宋代,运动的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的。
据《抱朴子》中记载'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吟,或息,皆导引也。'
可见,运动养生已经拥有了一套'导引之术'。不仅如此,据《宋史》记载:'太祖学骑射,辄出人上。'从中足以见得统治阶级对于骑马射箭的热爱。《宋史》还曾记载:'三月戊子,会亲王宰相淮海国王及从臣蹴鞠大明殿。'体现了官宦阶级对蹴鞠技术的重视。
图 ▏蹴鞠
由此可见,宋代最流行的'大劳',是骑马、射箭以及蹴鞠这种现代意义上的竞技运动。从而了解到宋代士人已经意识到运动是有利于养生之道的。
5.睡眠养生'偏方'
除去节食和运动,睡眠也是养生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王安石就曾经写道:'花村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由此可以看出,宋代士人对'睡方'的赞誉。
更有苏轼提供了他自己的养生秘诀:'每天五更起床,并用篦子梳几百下头发,而后假寐一会儿。'通过'假寐法',达到了养神的目的。
图 ▏睡眠养身
可以看出,由于苏轼的一生对养生之道极为热衷,因此嗜睡的他也能从中'睡出'一套养神之法。在宋代士人的心中,良好的睡眠才是养生的必备'良方',他们意识到:高质量的睡眠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长期而积极的作用。
三、宋代士人养生的主要特征,值得后世之人学习借鉴
1、养生之道:科学、理性,值得后人借鉴
由于宋代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以及相关医术的进步发展,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和理智。因而对待养生之道,人们便不再相信那些'仙术'以及各种可以令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他们开始对养生进行实际的探索,并在生活实际中总结出了一些实用的养生'偏方'。
从而使得他们的养生之道充满了科学和理性。他们通过对人的吃食、睡眠、运动等日常行为的观察,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养生之法,这是值得现代社会进行借鉴和学习的。
图 ▏古人养身
2.养生之道:日常化、实用化、简约且易于操作
在宋代,不论平民百姓还是大夫士族,都普遍盛行养生之道。这使得养生已经成为了宋代人每天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经过一代人的养生'实践',自然就能够得出相应的'养生经验'。久而久之,人们便发现了许多养生的'小技巧'。也正是这些实践出来的'养生技巧',才让宋代的养生之道变得简约、实用且易于操作。
像宋代诗人陆游和苏轼就曾一同进行'沐足',而且他们还从中发现了'沐足'里的养生之道。于是,在他们的诗词作品中就曾提出:人们可以通过'沐足'来治疗脚疾。
更是有宋代士人提出了'梳头'的养生之法。总之,在宋代,这些养生之法变得愈发日常化和实用化,从而使得养生之道贴近生活实际,符合民生的真实需求。
图 ▏黄庭坚养身
结语:
由于宋代经济文化实力的强盛,宋代士人从开始注重养生之道,到研究出了一套自己的'养生之法'。使得'养生'一词成为了宋代的高端词汇,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一方面是宋代对文官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宋代'养生之道'的发展过程几乎可以说是毫无阻碍的。由此可见,是宋代的士人引领出了这'群体养生'的局面,也是宋代的'温床'孕育了这独特的养生之道。
在现代意义上来说,宋代的养生之道依旧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实力的雄厚,人们更加注重用养生来保重自己的身体。而古人凝结的养生之学的智慧,为我们现代社会的养生保健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不管时代如何风云变化,养生之道终将变得越来越科学化和实用化。
参考文献:
《宋史》
《史记》
《朝野遗迹》
网址:古人也热衷于养生?透过宋代士人的诗词,一探宋代的养生之道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19653
相关内容
古代名人的养生诗宋代文人 生活美学
宋朝人的生活美学:生活有情调, 灵魂有诗意
诗词中的养生之道
【美学.风雅】宋朝人的生活美学:生活有情调, 灵魂有诗意
人民日报:中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承——以诗情滋养心灵
简析宋代生活美学
从古画看宋人日常生活中的四雅
【美学.长物】长物为伴·宋明文人之雅致生活展宋代篇夏燕靖
宋代挂画:中国最雅致的生活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