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上海低成本生活指南(11.7.18)
皮革笔记本封面手工制作指南 #生活技巧# #手工DIY技巧# #手工皮革制品#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CPI上涨5.4%,远超年初制定的CPI上涨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随着猪肉价格新一轮的飙升,涨价早已经不是新闻。个税调整起征点纠结半天,物价涨起来却从不打招呼。刚刚松一口气,回过头来看,原来个税省下的这些钱远不够应付涨价……
文/壹周记者 杨扬 实习生 孔维夷 曹之光 摄影/壹周记者 王雅敏
大学生:90后的省钱经
未到月底就没钱潇洒,等着家长发“工资”的日子想必是每个大学生都经历过的痛苦时光。如今,许多大学生仍然依靠父母的“月供”生活,日子舒坦得没心没肺,不知不觉就成了“月光族”、“负翁”。每到月底,总能在大学校园内看到悲催的哥们姐们靠吃方便面度日,还要到处求情借钱。
该怎么玩转“可歌可泣”的大学生活?省钱达人们又有哪些秘笈可以分享?
“你有我有全都有啊!”
——充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讲述人:倩倩
直到现在,大学生基本上都还住在学生宿舍,很少有在外租房的情况。经过一段时期,同寝室的女孩子变得亲如姐妹,做什么事情都一贯以寝室为单位行动。上课、吃饭、逛街……女孩子们总是黏在一起,友情随之升华,久而久之,大家就“财产共享”了。
寝室里没有吹风机。大家觉得每次洗完澡去楼道里吹头发实在太麻烦,于是集资买了个吹风机,轮流使用。而且因为宿舍有用电限制,同时使用两台吹风机立刻就会跳闸。又或者某天,大家围坐在电脑前看电影,突然达成“奢侈”共识——体验一把环绕立体声的视听感受。于是集资去数码广场买回来一对小音箱。接下来就经常会看到全寝室的女孩子乐呵呵地坐在“立体声宿舍””里看电影。“避免重复消费,寝室用品公用是一个很不错的省钱手段。”倩倩建议。
而买吹风机、音响的资金全都是从寝室的公共基金里支取。每个月初,寝室里每个人都拿出一笔钱,交由一个女孩子保管,“除去水费、电费、网费,大家还会用这笔钱去网上团购电影票、添置新衣——不仅实惠,而且还能买到知名品牌。”倩倩心里还有小九九:成群结队的女孩子们穿着同样颜色、款式的卡通毛衫出现在校园里,显然是回头率百分百的风景线。“这正是扎堆的力量啊!”倩倩总结。
“细节”决定成败
——省钱从小处着手
讲述人:晓鑫
上班族打开皮夹一堆卡,校园里的大学生几乎也是人手数卡,“我也不能免俗。”晓鑫说,她的信用卡是妈妈给的“附属卡”。在商场里轻松一刷,换来没用的东西一大堆。买时不以为意,月底核算出的超支状况却让人乍舌。
“终于,我开始觉得刷卡远没有花真金白银来得有‘痛感’。”晓鑫尝试回归使用纸币。周末出去玩,心里盘算好只逛不买,兜里就只揣上红票子一张,“就只在路上买了饮料和零食,看到喜欢的衣服,只好干瞪眼,却毫无办法。”这么做的回报是“回到家里,发现自己的购物冲动平息了。”——有点小“自虐”的省钱之道。
“我还学会了记账。用基础的电脑知识做了一张EXCEL表,将每笔支出都详细标注——小至车费饭钱,大至衣服化妆品。”晓鑫的总结是:从刚开始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莫名其妙地花费而追悔莫及,到现在懂得就算有了银子也别得瑟。
“除了这些,我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出门必带学生证。”众所周知,许多公共场馆和旅游景点的门票都有学生优惠,而且优惠幅度还不小,某些商场和餐馆偶尔也会搞学生打折活动。“当然,尽管优惠的诱惑势不可挡,但依旧要时刻保持警惕——千万别让头脑发热,因为即使再便宜,花的也是钱!”晓鑫说。
域外有“风情”
——淘淘旧货店
讲述人:杜总
今年春天,杜总来到邻邦日本,开始了留学生生活。“我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叫冈山,算是日本的郊区吧。”虽然远没有东京繁华,但由于日本的生活成本普遍偏高,杜总自然也要考虑如何精打细算过日子。
好在日本找工作还算容易。“我在便当场打工,每周工作两天,每天5000日元。”杜总和别人合租了一个18平方米的房间,每人出1万日元就足够支付房租了——唯有房租是万万省不得的。而房间里的家电就是留学生们开动脑筋省钱的焦点。
日本有满大街的旧货店,非常值得学生去淘宝贝。这些旧货店的店面和国内同行天差地别,有的不仅规模很大,而且人气满载,出售的物品质量也有保证。“就拿必需的冰箱来说,新的冰箱在商场里售价一般都要10万日元,而二手冰箱只需2000到20000日元不等。只有新商品的零头。”
和冰箱一样,20寸的二手液晶电视不到3万日元就能买到,又能省下好几万。而类似微波炉、电饭锅之类的小家电,在旧货店里的售价往往只是新品的十分之一。“每天去学校,我骑的都是从旧货店里淘来的不到2000日元的二手自行车,路过贴着‘血淋淋’标价(2万到3万日元)的自行车行,每次都禁不住感叹:我的留学生活真是太精彩了。”
长辈们:都是经验之谈
已经或正准备退休的爸爸妈妈们,对于节省这事算是经验丰富。他们普遍经历过计划经济,走过动荡局面,熬过物资紧缺时代。说开源,他们可能有些缩手缩脚,大多都是偏“稳定”的保守派;但要论节流,无论70、80还是90后,跟爸爸妈妈比起来,统统甘拜下风。
听妈妈的话
——家庭主妇这样省
讲述人:董女士 58岁 家庭月收入3050元
董女士1999年退休,至今已有12个年头。一家人的饮食起居都由她料理打点。现今物价飞涨,生活条件并不宽裕的董女士更是精打细算,尽可能节省开支。
蔬菜和肉,不可兼得
董女士现在会更多光顾个体户所租的门面房去买菜。她说那里的菜比菜场的便宜,一个月下来可节省二、三十元。附近超市会定期在小区住户的信箱里投递优惠商品的小册子,她则一一仔细浏览,根据所需前去购买特价商品,也经常去那里淘淘价格实惠、东西也不错的蔬菜。提起买菜这件事,身为家庭主妇多年的董女士自然深有感触。
“以前会买100元的肉放在冰箱里,可以吃好几顿。现在肉价涨得厉害,只能少吃点,尽量不吃咯。反正电视里不也曝光肉有瘦肉精什么的问题嘛,不吃就不吃。”说起一家人都挺喜欢吃的肉,董女士自嘲,“就当是自我安慰,阿Q一记。”
“我经常会买点鸡毛菜烧土豆鸡毛菜汤,现在连鸡毛菜都涨价了。以前嫩的小鸡毛菜是2.5元或者3元一斤,现在竟然要5元一斤,有点不敢相信。只好买摆在旁边3元一斤的老鸡毛菜。也会考虑少许称点小鸡毛菜,称个2元。听说今天又是2.8元一斤了,我还想去看看有没有呐。”这样的价格起伏真是让人无奈。
刚无奈地说完鸡毛菜,董女士立马提起了昨天别人买虾的事情,“对了,昨天看到有个老阿姨买的小虾,我问她多少钱一斤,她说50元一斤,因为孙子喜欢吃。我也有段时间没买了,就买了点。以前大的虾也就30元一斤,现在小虾都这么贵。我家通常两周吃一次,现在三周也不一定吃一次呐。”真是一句“现在还有什么可以吃”同时道出了食品安全和物价飞涨的现状。
三个集水桶,拖地冲厕两不误
2009年6月20日起,上海水费标准调整为1.33元/立方米,排水费标准为1.08元/立方米。董女士自从发现水费单上的价格上涨后,就加紧采取了自己的”一水多用”计划。如今为了节省开支,更是坚定地实施起来。
提起这个小点子,董女士有些小得意,“通常把洗衣机的管子放在洗衣机上挂着,因为要用桶接水,管子一直插在地上的话,到时候会把水弄脏。等每次洗衣服时,再拔出管子,分别用三个桶接水,一般可以接三次。第一批带肥皂沫的水正好可以刷马桶,第二批水可以把马桶冲冲干净,还可以拖地,第三批水留着备用,用来冲马桶。”说到这里,董女士透露,这样做也不只是为了节约水费。1996年去北京旅游的经历让她看到十三陵水库干涸的场景。“旅店的床单由于缺水不能洗换,很脏。”董女士认为这对她的节水行为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前两年在电视上看到西藏因缺水而大地干裂,人们没水洗脸的一些画面,更加让我有了惜水、节水的念头。这个办法以前就想过也做过,但有时会嫌麻烦,也会偷懒或忘记。现在一心想着要节省,几乎天天这么做了,既节水又省钱。”听董女士这口气,似乎要将节水进行到底。
出租原有一室户,贴钱租房五人住
物价自顾自涨,房价却没有一点下跌的迹象。忙完了吃和用,接下来还有住。董女士的儿子新婚一年多,孙女儿现在也一岁了。当初由于买不起婚房,董女士一家虽有两室户,但离小两口的工作地较远,女方又希望和父母住。因此双方协商后,对方父母就将自己原本在城隍庙的一室户出租,贴些钱后另外在大木桥路上租了间两室户的房子,算解决了小夫妻的住房问题。
董女士算了一笔账:房子收租1100元/月,自己新租的房子2500元/月,每月小两口要贴补1400元。有了孩子后,大家自然更多考虑起了新的住房问题。“现在还是买不起房子,没有办法,就算有能力买了,估计也是两三年后的事。”董女士盘算着等房价跌一点后,将两室户卖掉,换成小房子,差额给小两口付新房首款。
爸爸的打算
——东拼西凑又一年
讲述人:丁先生 60岁 家庭月收入4300元
丁先生家里的冰箱已经用了七八年,制冷效果大不如前。现在又到了夏天,冰箱使用率更高了,其性能退化问题越发明显和严重。原本打算将家里笨重耗电的显像管电视换成液晶平板电视的丁先生,现在感到冰箱更迫在眉睫,觉得是时候换一台新的了。加上全自动洗衣机前些天突然罢工,丁先生算起了电器更新成本这笔账。
“家里的全自动洗衣机到了12分钟的时候就会发出响声,停止运转。我先打电话找厂家来检查,结果发现是甩水的牵引器坏了,需要换个新的。”因为已过了一年保修期,所以必须自行付费。丁先生询问了价格,得知小小的一个零件需要285元,心想到外面去买的话说不定会便宜不少。维修人员看丁先生有些迟疑,告诉他“价格是差不多的,厂家的有保证,不会乱收费”,这才打消了丁先生的疑虑,同意更换牵引器。
“加上上门服务费20块、维修费50块、换掉的零件285块和一条55块的维修人员说是有潜在隐患的牵引皮带,一共是410块钱。也没怎么坏,修了应该还好用蛮长一段时间,就不考虑换新的了。”最后丁先生希望能去掉10块钱的零头,维修人员倒也答应了。
丁先生留了维修人员的手机号,以后要有问题可以直接找他,“公司的上门服务费就省了”。维修人员还提醒丁先生,下次检查要是问题比较大就不要修了,马达换一个要八百块,那还不如买台新的。
“冰箱用了这么多年,也没必要修,天又热,必须要换的。牌子不讲究,听到过、反映还可以的买一个算了。品牌好的、很贵的也没意思。实惠耐用最重要。”解决了洗衣机的问题,丁先生又琢磨起了家中的冰箱和电视机。
“三年前想换台29寸的显像管彩电,但像索尼、三星、东芝等很多厂商已经不生产了。商场里国产的也比较少,最后没买成。现在想着要换台液晶电视,画面比较清晰又不占地方。冰箱一换么,要个两千块左右伐,存款还得留点,派急用场。想着电视机没什么毛病也没修过,还可以看,就暂时先搁一搁。等积蓄多点再考虑。”
大件家用电器的使用寿命大多在10-15年左右,过了年限,通常会出现小毛小病;即使运转正常,很多家庭也常常因为式样和功能的老旧而考虑重新更换。虽然电器的涨价没有那么明显,但由于是相对较大的开销,物价上涨仍然会影响到电器的更新。“不能用、必须换的,就买比预期降一级的;有点小毛病本来想换的,现在就修一修继续用;式样过时打算换的,只要能用就不换了。”仔细算算丁先生的这一番“调整”,可以省下一大笔钱。
白领小夫妻:力求两全
从数字上看,收入还蛮殷实的白领小夫妻,面对物价的飞速涨势却往往不知所措:这个月分明没有买包买衣服,为什么到了月底钱还是没钱了?虽然赚得多,但没有父辈的精打细算,小夫妻想要生活质量,比拼的只能是另一种“抠”法。
有所为有所不为
——坚持重要的部分
讲述人:王小童
80后的王小童夫妇经历上一次“家庭经济危机”是在两个月前。“交了三个月的房租,付了韩国旅行的费用,团购了十几张电影票,突然发现两个人的卡都空了,身上的现金加起来只有两百块。”而负责持家的王小童分明记得,自己存了好几个月的钱“去掉必须开销,实在没剩多少”。
如果只看绝对数字,王小童夫妇共18000元的月收入无论如何不能算低。但去掉四金、税收、这费那费,“到手的大概也就一万三四千块。”小夫妻两人没有买房,每月房租3500元,“到我们两个的单位都比较方便,不过房租价格这两年都在涨。”
去掉房租这块“大头消费”,王小童最主要的花费就是旅行,“每年总要出去一次,一个礼拜左右,”她的旅程不考虑青年旅社+大背包这样的“苦旅”,“本来就是为了放松,当然要住舒服的、吃好吃的、买喜欢的啦。”所以王小童夫妇俩的“年旅”花费每次都超过1万5千元。
而她的先生则会在电子商品上一掷千金,“iPhone刚出来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让朋友从美国带;iPad一上架,他也是第一批冲过去买;《变形金刚》上映后他买回来一堆模型,游戏设备更加是屡买屡换。”
遭遇“家庭经济危机”后,王小童夫妇大眼瞪小眼地坐在书桌前,认真商讨“节流大计”。“也不能因为要节约,就什么都一刀切,”她说:“无所谓的部分严格‘紧缩’,用来确保我们认为重要的部分。”——这是夫妇俩一开始就达成的共识。
夫妻俩对生活质量有着相同的要求。“猪肉涨价,那就尽量多吃蔬菜水果,反正夏天到了,正好减肥。”虽然从肉类到蔬果类,但王小童的标准一点都不含糊,“现在外面不知道打了什么化学激素的东西太多,根本分不清楚。”她没有妈妈那一套“货比三家火眼金睛”的辨别能力,于是干脆只买有机蔬菜,“虽然比较贵,但很放心,而且我们俩吃的都不太多。”
对于最大头的开销,王小童夫妇各自退一步“协商解决”,“旅行和电子产品是我们俩最喜欢的,让任何一方放弃都不好。”于是最终王小童在旅行线路和花费上进行调整,原本七八天的行程缩短到五天左右,旅行团提供的线路上也放弃高档,选择中档,同时减少购物开支。与之相应,她的先生则保证功能相似的电子产品不重复购买。
这样一番“清理门户”,虽然没法立刻有钱进账,但王小童对避免下一次“家庭经济危机”信心十足。
民营企业家:开源也节流
所有因为物价上涨而节衣缩食的人群中,“老板”原本应该是最无干系的族群。可是这些收入起码以六位数为计量单位的富人们,在涨价的大潮中却往往是最敏感的,精密的商业头脑中当然少不了节流这一块。
物价涨涨涨,生活抠抠抠
——赚和守不矛盾
讲述人:毛先生48岁
自来古训,发财致富无非两种方式,要么开源,要么节流。两个一起做当然效率最高。
在日企工作了十几年的毛先生前几年自起炉灶,在上海开了一家生产磨具的公司。目前发展迅速、经营良好,年产值可达千万。“原来在日企工作,经常需要日本和中国两地跑,挺辛苦的。公司虽然对我很器重,但后期没有大进展,又遇上金融危机,个人发挥和自主空间也不大,我想索性自己开公司当老板得了。即便辛苦,但什么都能自己说了算,自己掌控,做得好的话,经济等各方面都会有新的提升和改变。”毛先生向记者说起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缘由。
毛先生自幼聪明能干,靠着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奋斗拼搏的精神,在不惑之年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生财有道,俭约亦有心。身为老总的他,没有挥霍浪费的行为,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变化,像普通工薪阶级一样,秉持能省则省的原则。
小时候的艰苦生活养成了他节俭的作风,“公司是越办越好了,经济能力和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我始终记得小时候一家人不够吃穿、艰难度日的场景。想想以前的不容易,现在更要珍惜了。也习惯简单朴素地过日子,特别是该省的如果不省,随意浪费的话,心里会不舒坦的。”
对于节约,毛先生自有一套。在毛先生家里,空的餐巾纸盒会废物利用。“剪下一个侧面,把它用作收纳盒,里面可以放回形针、橡皮筋、小夹子等一些比较零散的小东西。通常女儿用得比较多。”
收音机里我们认为没有电量的电池,在毛先生家里就会被放进空调遥控器。“里面的电量供遥控器使用绰绰有余。”看来平时收音机里的电池很多都被无知地浪费了。
毛太太也是个勤俭持家的贤内助。“家里有一个专门洗拖把的小水槽,平时老婆会把洗完菜的水倒进水槽里,等要拖地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些水。放心,没有菜叶子的哦。”毛先生最后还不忘幽默地补充一句。
“冲淋房里洗澡时,我们都会在靠近莲蓬头的地方放一个盆子。不经意间盆子里也就集满水了,可以用来冲马桶。有时浴缸里泡个澡,里面的水也会留着,需要冲厕的时候,就拿个盆从里面舀水,很方便的。”毛先生一家真正做到了“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网址:[封面]上海低成本生活指南(11.7.18)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20019
相关内容
海南岛深度游实惠攻略:低成本畅游海南全境指南低成本生活指南
海南旅居生活指南:宜居地选择、旅游攻略与生活成本解析
上海购物指南
高消费不等于高品质 低成本生活指南
上海低收入百姓廉价生活指南(节约一分一厘,心里甘甜如蜜)
上海怎么去宁波最方便?全面交通指南
上海娱乐指南
一本给孩子的生活成长指南
美国十个生活成本最低的州:2024年度经济居住地点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