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
它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或患病部位,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那您是否真正的了解艾灸和它的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艾灸的相关科普常识。
让人间充满“艾”
艾灸,主要是指借用燃烧后艾条的热力,给人体经络腧穴以温热性的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传统疗法。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淤散结、补中益气等作用。
艾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现在艾灸预防的病种已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
艾灸是现代少有的自然绿色疗法之一,简单易学且无副作用,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中医疗法。让我们都动起手来,轻松学习艾灸,为自己和家人带去健康和爱,让人间充满“艾”。
艾灸作用你了解吗?
《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中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还可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艾灸的主要作用归纳如下。
第一、温经通脉、散寒驱邪
因本法采用的是上等陈艾,融入数味中药、藏药合制而成,火柔而温,渗透力极强,能温经散寒,以火攻邪。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就容易衰老生病。
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特点。使用艾灸,可以对人体的经络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使气血运行,以火攻邪。艾灸具有祛风寒、化淤滞、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美容的功效。
第二、温补阳气,扶阳固脱
灸法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灸法具有特殊的纯阳之性,能使人阳气足,精血充沛,固体强身,增强人体消化、循环、排泄、生殖泌尿系统的机能。
第三、行气活血,消淤散结
艾灸具有芳香走窜的特性,燃烧时所散发出的温热与特殊气味,能够快速开通人体经络,加速人体的气血循环。所以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血淤滞之急,如乳痈初起、瘰疬等疾。
第四、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常灸足三里、关元、神阙、大椎等保健穴,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艾灸的时间
艾灸在节气的前后和节气当天效果佳,但是做艾灸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有效的,但要长期坚持的。
另外,从季节上来讲,冬季是人体寒气最重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一个季节,因此冬季艾灸针对寒性体质的人群而言尤其重要。
关于时间方面,艾灸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灸。饭前饭后,早晚皆可(不宜太晚,建议在晚上9点前结束),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需要每日连续灸,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
艾灸的注意事项
1、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宜施灸;
2、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宜施灸;
3、中医范畴内的实热证或阴虚发热病症,如高热神昏、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患病期问不宜施灸;
4、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不宜进行灸疗;
5、不宜在过饥、过饱、大量饮酒、大渴、大汗淋漓、 精神情绪过于激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进行灸疗。
必须要提醒灸友们的是,艾灸并非灵丹妙药,不是说灸了就一定能好,艾灸的效果和很多方面都有密切联系,艾灸过程中,务必保持合理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更大程度发挥艾灸的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懂得艾灸--拥有健康!
(赵玉洁 郑州人民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护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