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着“生活艺术节”, 一个城市“治愈系”社群的狂欢
原标题:待着“生活艺术节”, 一个城市“治愈系”社群的狂欢
12月第二个周末的晴朗下午,中国首家生活方式O2O平台“待着”APP发起的“生活艺术节”系列活动,在最后一场活动圆满结束后,正式落下帷幕。
在此之前,这个别出心裁的“节日”已经热火朝天的举行了整整一个月,每天都有数千人在待着APP的社区内围绕活动主题热烈分享和讨论,并有300多人通过待着APP完成线上购票和报名后,在特定时间赶赴隐藏在北京各个角落的场地,去亲身参与了十几场精心策划、内涵丰富的活动。同时,有摆设、糯言、马良行等十几家著名原创设计品牌作为赞助合作方参与了活动。
30天,带你重现发现“理想城市”的模样
活动期间,在北京著名的文艺人群聚集地798、五道营、南锣鼓巷等,都能看到“待着·生活艺术节”的宣传海报。颠倒的城市楼群下,一艘小纸船正在驶离封闭规整的框架。“我们希望提醒大家能换个角度去感受这座习以为常的城市,让你的生活小小突破一些常规,或许就能发现生活的另外一种可能”,主办方这样解释海报的设计用意。
在“归属”主题的几场活动中,来自各行各业,原本在生活中并无交集的一群陌生人,从下班后的写字楼里走出来,在巷子中的茶舍或胡同里的酒馆坐到了一起。他们伴着夜色,倾听彼此的故事,畅谈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和“最想过的生活”。这些远离家乡和亲人、在城市孤独奋斗的年轻人,在这里认识了同样怀抱理想、认真生活着的“同类”。“一帮互不相识的人就这么喝着酒、特别投缘的聊天,短短几个小时感觉已经认识了好久。虽然是冬天,但心里特温暖”,待着用户@@晓悦这样表达她参加其中一场活动后的感受。
(图:待着生活艺术节“归属”主题活动——“在胡同酒馆里聊聊理想爱情”)
在另一个主题“不追逐”中,待着邀请到了一些不受时代潮流影响,鉴定地执着于自己内心方向的“少数派”,他们当中有痴迷传统文化的学艺者,有在“胡同里见证了几十年历史”的老北京,也有转换了人生轨道追求儿时梦想的普通人。参与活动的用户,可以在体验和学习各种技艺的同时,面对面倾听嘉宾们分享“不追逐”的人生经历,也可以彼此交流自己对生活的迷惑和感悟。
(图:待着生活艺术节“不追逐”主题活动——“古琴廊里的昆曲沙龙”)
“不着急”的主题活动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当代城市生活以速度和效率为价值标准,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尝试从繁忙的节奏中解脱出来,追求某种“慢生活”。生活艺术节中的“不着急”活动可说是专为这些渴望慢下来的人而设——周末午后一起培植多肉植物盆景,去初雪后的香山脚下体验瑜伽静修生活,或在民国风的咖啡馆里亲手学做一次Brunch。在这些活动中,参与者需要放缓身心,完全投入一种“专心致志又散漫放松”的情境里,去体会“不着急”做一件事的美好。
(图:待着生活艺术节“不着急”主题活动——“在民国风咖啡馆DIY一顿高颜值Brunch”)
最令人震撼的,当属生活艺术节的落幕主题活动——“忙也要读书”大型快闪。待着通过在APP内线上招募的形式预先秘密召集了近百人,并相约“埋伏”在中关村一家人来人往的书店内。在某一时刻参与者们忽然一起从人群中站出来,捧书齐声朗读起辛波斯卡的名篇《种种可能》,整齐洪亮的读书声,惊呆了书店内的所有顾客,也让门外本来匆匆走过的路人驻足观望。朗读结束1分钟后,书店内才猛然响起了围观者的掌声和手机拍照声。
(图:待着生活艺术节“忙也要读书”主题活动——“书店大型读书快闪”)
城市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据悉,这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主题活动,是主办方“待着”提前数月精心策划而成。由于已经收获了各方的关注和好评,外地粉丝也强烈要求在其他城市尽快开展活动,因此目前待着正在筹备“第二季”生活艺术节。
成立于2013年的待着,创办以来定位于为城市人群寻找和提供各种“生活方式体验”,截止今年已经推出了数百个体验,上千人当选为“体验官”去亲身尝试,并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虽然目前已经有16万忠实用户,但创始人祝雪霏认为待着并不仅仅是一家“生活方式”互联网公司,更是一个独创的城市“治愈系”社群。因为越来越多都市人“在追求主流价值观的道路上被压力折磨的身心疲惫”,而在这样一个群体里,不但能结交到志趣相投、相知一生的朋友,还能打开一扇扇有趣的窗,让她们有机会去发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址:待着“生活艺术节”, 一个城市“治愈系”社群的狂欢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382
相关内容
城市公共艺术中的情感设计研究露营成综艺市场新宠,新一代慢综艺如何治愈Z世代?
城市:生活的艺术与艺术地生活
“情满中秋 爱我中华”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欢歌笑语庆“双节”
民艺,生活的艺术
生活艺术化与艺术生活化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节日的时代
杨澜主办“阳光教室”:艺术是孩子一生的朋友
治愈系文化现象观察:调适身心 让生活充满亮色
“生活·艺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