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宿营的原则和技巧
遵循野外露营的“三轻”原则:轻装、轻声、轻火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旅行生活攻略# #户外探险技巧#
注:搭建前检查风向,保证避身所的背面朝风。选取两棵相距2—3米的树木,将两根绳子的一端系在雨披较长一边两侧,一端系在树上,高度齐腰即可。如果想增加隐蔽性,可将高度调整至齐膝,用匕首削几根小木桩固定雨披的底部。
注:依托树林、灌木丛挖一个直径60厘米、深70厘米的雪坑,然后在一面坑壁底部掏出一个适合一人躺下的横向雪洞,将出口及四壁的雪拍实,用树枝和积雪遮蔽雪坑顶部,但需留出观察孔,在坑底横向雪洞内垫上防潮物供人休息。
注:选一处地势低平的凹陷处挖一条60厘米见方的沟,沟的一端留置进出口,将雨披等覆盖物平铺于沟顶,用挖出的沙石将覆盖物压实固定。如条件许可,还可找来枯草和细沙覆盖在避身所顶部进行隔热和伪装。
宿营点的选择
宿营点必须综合考虑敌情、天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尽量选择在隐蔽性好、进出道路通畅、视野开阔的地方。
1、地点隐蔽。尽量选择植被茂盛、遮蔽物多的地方,避开独立明显的目标以及交通要道,切忌选择在空旷的高地和缺少植被的山脊宿营,避免被敌人发现。
2、交通顺畅。宿营地应有不只一条通道,遇到突发情况时能迅速地展开或撤出;还要有一条隐蔽的进出通道,避免进出时被敌人侦察到。
3、远离危险。不要在悬崖下或坡度较大的山体边缘宿营,防止落石、塌方、滑坡、雪崩等意外伤亡事故;雷雨天不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以免遭到雷击;要仔细观察周围是否有野兽的足迹、粪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以防人和装备受到损伤;在河滩、河床、溪边宿营,应避开最高水位线以下区域,以防被山洪卷走。
4、环境舒适。理想的宿营地应近水、背风、地平、向阳。靠近水源并有充足可利用的林木,但宿营地也不能与水源过分靠近,那里不但易受野生动物和蚊虫袭扰,而且流水声会干扰判断,不易察觉危险;背风处多在林间或林边空地、山脊的侧面和岩石下面等;地面不要有树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否则影响休息质量;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宿营地一般比较温暖、干燥、清洁。
在野外条件下,很难找到一处完全符合所有要求和条件的宿营地,战友们选择时请依次遵循“安全→方便→舒适”的原则。具体而言,以上四条原则中,每条原则都是下一条的前提,我们要按从上至下的顺序选择。此外,还有一些细节我们也需考虑到,营地周围不要有过敏性植物,避免有些战友接触后引起过敏性皮炎、皮肤溃烂等疾病,造成非战斗减员。
宿营基本常识
选择好合适的宿营点后,还必须制订和完善宿营纪律,并根据自身的时间、精力和现场环境情况,进一步完善宿营条件,以便更好地隐蔽和保存自己。
1、派出警戒。进入宿营点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出警戒,如果人数较少或者掉队落单可不必安排警戒,但必须搞好隐蔽。哨位要扼守重要的路口,具备开阔的视野,便于观察和告警。
2、明确制度。依据现地条件制订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案及行动路线,明确宿营纪律以及灯火管制和信记号规定等,尤其是告警信号。
3、营地规划。多人作战小组行动时,必须对小组成员的宿营点进行规划,成员之间的宿营点应相对分散,并留出通道便于联系、防御和支援,一旦遇到情况可快速撤出或立即投入战斗。
4、整治环境。为改善睡眠环境,战友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对宿营点进行适当整治,利用随身工具对土地进行平整,除掉带刺或带尖的藤条、木块、石头等,用土、茅草、落叶等物填平凹凸处。此外,还可根据停留时间和携带装备情况搭建帐篷和避身所。
5、隐蔽伪装。充分利用制式器材和就便材料,如伪装网、树枝、野草等,进行融入周围地形的隐蔽伪装,寻找就便器材时一定要就近取材,不要选用与宿营地周围环境有较大反差的材料,并注意不要留下人为破坏的痕迹。休息之前,应组织人员消除进入宿营地的痕迹,宿营全程切忌使用明火和光源。
搭建避身场所
野外宿营一般应搭建避身场所,但受宿营地自然条件、原材料取舍的难易程度以及计划停留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避身场所的类型和搭建方法也有所不同,下面为战友们介绍3种最常使用的简易避身场所。
代 昊 刘明明 宋志强 指导老师:成都军区某炮兵团营长 赖小波
网址:野外宿营的原则和技巧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15548
相关内容
户外野营指南 户外野营基础知识及技巧野外露营技巧
十大野外露营技巧
野营技巧有哪些?野营的好处有哪些?
安全常识之野外露宿扎营方法及意外应对措施
野外露营取水技巧
高手速成攻略:一些户外野营小技巧
野外帐篷拍摄技巧(户外野营帐篷怎么搭视频)
户外露营的方法有哪些「野外露营小技巧」
露营中野外生存技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