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定义
百度百科:无人驾驶技术是传感器、计算机、人工智能、通信、导航定位、模式识别、机器视觉、智能控制等多门前沿学科的综合体。
简单来说,就是车辆或者其他交通工具,不需要人来操作了,直接机器操控,驾驶。
无人驾驶技术发展路程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路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阶段:无人驾驶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研究,不过由于计算能力、传感器和通讯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技术发展缓慢。这一阶段主要是基于规则的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特定规则和程序实现车辆控制。
2. 中期阶段:随着计算机性能、传感器和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无人驾驶技术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逐渐转向基于数据和学习的方法。同时,一些大型科技公司逐渐参与到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
3. 现阶段:当前,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进入到试验和商业化阶段。一些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开始推出或测试无人驾驶汽车。同时,无人驾驶技术也开始与其他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进行融合,进一步提升汽车自动化水平。
4. 未来阶段:未来的无人驾驶技术将进一步发展,不仅会在汽车上使用,还会应用到其他领域如物流、航空等。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进步,无人驾驶汽车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安全可靠,最终实现无人驾驶成为出行的主流方式。
无人驾驶级别
目前,国际上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分级主要采用了美国自动化协会(SAE)所提出的六级分类系统。这六个级别如下:
1. L0:无自动化。车辆所有操作均由人类驾驶员控制。
2. L1:驾驶员辅助。车辆可以进行某些辅助操作,如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但仍需要人类驾驶员始终保持对车辆的控制。
3. L2:部分自动化。车辆能够自主加速、刹车、转向等,但仍需要人类驾驶员在特定情况下进行干预控制。
4. L3:有条件的自动化。车辆能够在一些特定路况下进行完全自主的驾驶操作,但需要人类驾驶员在必要时接管控制。
5. L4:高度自动化。车辆可以实现自主行驶,只在极少数情况下需要人类驾驶员介入控制。但该级别的自动化功能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
6. L5:完全自动化。车辆可以在任何路况下实现完全自主行驶,无需人类驾驶员进行干预,并且车辆的所有功能都能够得到完整的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大多数商业化应用还处于L2和L3级别。L4和L5级别的技术仍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且还存在一些技术、法律和安全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克服。
什么是特斯拉FSD
特斯拉FSD(Full Self-Driving)是特斯拉公司推出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它是基于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开发的,旨在提供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进一步减少人类驾驶员的干预。
目前,特斯拉FSD Beta版本已经在部分车辆上进行了测试,并且仍处于开发阶段。该系统可以实现一些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如自主转弯、变道超车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特斯拉FSD并不是完全自主的自动驾驶系统,仍然需要驾驶员保持注意力并随时准备介入控制。
此外,特斯拉FSD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还面临着法律和监管方面的挑战。因此,特斯拉建议驾驶员在使用该系统时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持警觉,并随时准备接管控制。
不过这里要说一句
6月9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2023重庆车展阿维塔科技发布会上表示:“我们非常有信心,特斯拉FSD做得很棒,方案不依赖高精地图;我们的方案更好更安全;我们搭载了3颗激光雷达,对异形障碍物识别,可以避免一些摄像头识别有失误的地方;和新势力、特斯拉相比,华为ADS 2.0遥遥领先。”
世界无人驾驶公司有些哪些
目前,全球范围内涉足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和机构众多,其中包括以下几家知名公司:
1. Waymo(谷歌旗下子公司)
2. Cruise Automation(通用汽车子公司)
3. Tesla(特斯拉)
4. Uber ATG
5. Baidu Apollo(百度)
6. Mobileye(英特尔子公司)
7. Zoox(亚马逊子公司)
国内做无人驾驶的公司:
1、华为
华为是一家高科技公司,涉足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华为建立了无人驾驶研发中心,并在阳澄湖半岛建设了占地600亩的测试基地,可模拟3000个典型交通事故场景进行测试。在应用方面,Avita、AITO、极虎、广汽爱安等车企都与华为合作,推出了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2.百度阿波罗
百度对其他业务的布局一直被人嘲笑。幸运的是,在无人驾驶领域,情况已不再如此。百度研发JET架构,无人驾驶专利数量排名第一。 “萝卜跑”是百度无人驾驶出行加成,在深圳、上海、武汉等地提供出行服务运营测试。与吉利合资的极度汽车也推出了其首款车型极度robo-01,号称“汽车机器人”。
3.汽车X
一家专注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公司,先后在上海、深圳、广州、武汉等地进行了测试。它还拥有超过1,000辆汽车的庞大车队,并建立了最大的运营中心。阿里巴巴、上汽、东风汽车为战略投资方,还与比亚迪共同发布了无人驾驶版“秦Pro”。
4. 文远知行
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的初创公司,获得了20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核心试验区在广州,成为首家进入广州CBD进行试验的企业。公司获得博世投资,与宇通、广汽等车企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汽车。
5. 滴滴
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运营商,无人驾驶的研发是巩固滴滴发展地位的关键,也被视为未来盈利的核心。滴滴无人驾驶已在北京、上海、苏州、合肥、加州获得路测牌照。无人值守服务运营试验也已在上海启动。
6.小马智行
无人出行运营商是全球第一家同时在中国和美国推出无人出行服务的公司。已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开展车辆试验,并在深圳开展载人运营服务试验。不过近日有消息称,小马智行的无人驾驶执照被美国加州吊销。小马智行已通过多轮融资,估值85亿美元。主要投资方为丰田汽车、红杉中国、DCM Capital。
7.图森未来
一家专注于物流领域无人驾驶运输的无人卡车品牌,已于2021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目前已进行无人安全员的全自动驾驶测试。不过,有媒体报道称,图森未来谋求切断中美业务,为中国业务谋求私有化。
8. 瞬间
一家专注于无人驾驶技术研发的公司,包括环境感知、高精地图、驾驶决策等关键环节。已在上海、苏州等地开展试验。业务范围包括中国、德国、日本等,并获得了通用、奔驰、上汽、丰田、博世、蔚来等战略投资。
9.蘑菇汽车协会
无人驾驶技术及运营服务提供商,专注于车路协同,在上海、北京、江苏、河南、湖南等省市进行测试运营。投资方主要为腾讯、顺丰、京东、国有产业基金等。
10.驭势科技
专注无人驾驶研发,布局RoboTaxi、无人公交、无人物流、乘用车等无人驾驶细分领域。与上汽通用五菱、一汽物流等合作,还获得了博世、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的战略投资。
无人驾驶未来预期
无人驾驶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从安全、便捷性和能源消耗等多方面来看都有很大的优势。以下是未来无人驾驶的一些预期:
1. 提高交通安全性:自动驾驶技术将帮助减少交通事故,由于自动驾驶汽车没有司机,不会因为疲劳、酒驾或其他开车过程中的人为原因导致交通事故。
2. 提高交通效率: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更加准确地计划和实行行驶路线,避免拥堵和浪费时间。
3. 降低燃料成本:自动驾驶汽车可以通过更少的加速和刹车,以及优化燃油使用率来降低燃料消耗。
4. 减少空气污染: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因为它们可以优化油耗和燃料使用,减少拥堵和排放。
5. 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相应的产业生态也将得到发展,涉及到软件、硬件、传感器和通信等多个领域。这将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新型产业链。
无人驾驶有哪些弊端
尽管无人驾驶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未来前景,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不稳定:现阶段无人驾驶技术的信任度和稳定性还需要提高。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或者复杂路况等特殊情况下,无人驾驶汽车的自动化控制可能会出现故障。
2. 安全风险:无人驾驶汽车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受到攻击的风险较大,黑客攻击可能会导致无人驾驶汽车失去控制或造成事故。
3. 道德问题:由于无人驾驶汽车无需人类操控,当出现事故时,谁来承担责任和损失成为了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4. 法律问题:目前无人驾驶技术仍然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会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和推广带来限制。
5. 购买成本:由于无人驾驶汽车所需要的技术、硬件及软件等方面成本较高,导致车辆售价较高,一般消费者可能难以负担。
总的来说,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需要面对技术、安全、道德、法律和成本等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仍需要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完善法律和标准制定、提高安全性等方面的工作来实现无人驾驶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无人驾驶的相关上市公司梳理:
1、感知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
感知层:万集科技、福晶科技、雷科防务
2、心算法方面实现了自主研发
重点关注:路畅科技 、交控科技、瀚川智能
3、感知端(车载摄像头)
重点关注:联创电子、欧菲光、合力泰
4、执行端(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照明系统、油门系统)
重点关注:浙江世宝、佰特利、拓普集团
5、智能系统(智能座舱)
重点关注:路畅科技、德赛西威、全志科技
6、车联网及其它
重点关注:千方科技、江淮汽车、金龙汽车
7、地图定位
重点关注:高德地图、四维图新、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