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这里有一份“逃生自救小知识”待您查收!

发布时间:2024-11-14 05:06

逃生自救小知识

管理工程系

1.被困火场如何逃生?

如果您被困火场,要冷静自救。穿过浓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窒息。可用湿棉被、衣物裹在身上,将身体浸在水中(利用浴缸)防热。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住火苗将火扑灭。如果门出不去,可撕开床单之类接绳逃至下层阳台,再进入楼内逃生。逃生时,切不可乘坐电梯。

如果无法突围,不要躲避在床下和壁柜里,应设法进入浴室、卫生间等有水源的地方,关闭门窗,用衣物浸湿塞住门缝,并不断向门泼水降温,同时向外呼救。

2.哪些日常用品能在关键时刻助你一臂之力?

家中备4件东西,将它们放在随手可取之处,遇上危急关头,便可用得上,帮你一个大忙。这“四件宝”是:一是家用灭火器,一根(保险)绳,一只手电筒及一个简易防烟面具,用于预防万一和应急所需。

3.逃生中如何避免火、烟之危害?

01

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降低姿势,以减少吸入浓烟。

02

于无浓烟的地方,将透明塑料袋充满空气套住头,以避免吸入有毒烟雾或气体。

03

若逃生途中经过火焰区,应先弄湿衣物或以湿棉被、毛毯裹住身体,迅速通过以免身体著火。

04

烟雾弥漫中,一般离地面三十公分仍有残存空气可以利用,可采低姿势逃生,爬行时将手心、手肘、膝盖紧靠地面,并延墙壁边幽缘逃生,以免错失方向。

05

火场逃生过程中,要一路关闭所有你背后的门,它能减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05

火场逃生过程中,要一路关闭所有你背后的门,它能减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4.一氧化碳中毒缺氧如何处置?

01

有煤气味时,关闭煤气开关及不可开、关电源。

02

打开所有门窗,让新鲜空气流通。

03

将昏迷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安全场所。

04

检查呼吸及脉搏必要时进行CPR。

5.学生应学会的防火知识与自救技能有哪些?

01

在家中尽量不吸烟,学生也要劝阻家长不吸烟,非要吸烟者不在酒后和临睡前躺在床上吸烟。

02

外出时、临睡前应关闭电源开关及煤气、液化气总阀门。

03

使用大功率家用电器和微波炉、电热器、空调、电熨斗等要错开时间,以防电线过载。

04

不要玩火,要远离电器设备。

05

要在规定的区域内燃放爆竹。

06

电热沐浴器、电褥等使用时要格外小心,最好安装漏电保护器。

07

使用电熨斗、电热杯、电吹风等器具必须切断电源后再离开。

08

不能用大功率灯泡取暖或烘烤衣服。

09

千万不能用明火(火柴、蜡烛等)查找煤气泄漏,若在夜间闻到煤气、液化气气味时,先打开门窗通气散风后,再去开灯。

10

夏季不要将点燃的蚊香贴靠床沿、窗帘放置。

6.遭遇森林火灾如何逃生?

01

在森林火灾中对人身造成的伤害主要来自高温、浓烟和一氧化碳。因此,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当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湿。然后要判明火势大小、火苗燃烧的方向,应当逆风逃生,切不可顺风逃生。

02

在森林中遭遇火灾一定要密切关注风向的变化,因为这说明了大火的蔓延方向,也决定了你逃生的方向是否正确。

03

当烟尘袭来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躲避不及时,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不可选择低洼地或坑、洞,因为低洼地和坑、洞容易沉积烟尘。

04

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时,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通常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要比人跑的快得多。

05

一旦大火扑来的时候,如果你处在下风向,要做决死的拼搏,果断地迎风对火突破包围圈。切忌顺风撤离。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主动点火烧掉周围的可燃物,当烧出一片空地后,迅速进入空地卧倒避烟。

06

脱离火灾现场之后,还要注意在灾害现场附近休息的时候要防止蚊虫或者蛇、野兽、毒蜂的侵袭。集体或者结伴出游的朋友应当相互查看一下大家是否都在,如果有掉队的应当及时向当地灭火救灾人员求援。

07

乘车路经山区或林区的时候一定不要向车外扔烟头,要遵守禁止使用明火的规定。

-END-

逃生自救小知识

编辑排版:胡明远

初审初校:于佳岑

复审复校:张宁

终审终校:王富饶

编辑日期:2024年6月18日

责任编辑:

网址:叮~这里有一份“逃生自救小知识”待您查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9973

相关内容

逃生自救知识
收好这份自救指南,关键时刻能救命!
面对浓烟烈火,你会逃生自救吗?请收下这份消防自救指南!
应急逃生及自救互救知识
这份地震自救指南请查收
开学季 | 叮!您有一份“返校心理调适指南”请查收
​叮咚~你有一份“开学心理调适指南”,请查收!
【安全小贴士】一份安全防范小知识 请查收~
掌握要点,有效避震!这份地震自救指南请查阅
面对暴雨洪水,该如何科学自救?这份指南请查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