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书笔记上

发布时间:2024-11-14 15:21
                
                

                遮住我们眼睛的亮光,对我们无异于黑暗。唯有我们清醒的时候,天光才大亮。天光大亮的日子多着呢。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其实,不管哪本书,说到底,都是第一人称在说这说那,不过我们往往把它给忘了。

 我要求每一个作家,迟早都能朴实无华、真心实意地写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仅仅写他听说过的别人的生活;写一些就像他从远方寄给亲人那样的书简,因为他只要真心实意地融人生活,一定是在离我十分遥远的地方。至于我的其他读者,他们会接受他们认为适合的那些部分。我相信,没有人会把撑破线缝的衣服穿上身,因为衣服只有舍身,穿着才舒服。

 良心最最坏的还是你成为你自己的奴隶监工。

 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决定了,或者换句话说,指明了他的命运。

 人们在绝望中默默地过日子。所谓听天由命,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绝望。你从绝望之城走向绝望之乡,还得拿水貂和麝鼠的勇气来安慰自己。甚至在人类所谓的游戏和娱乐下头,都隐藏一种陈旧的却是下意识的绝望。两者里头根本没有玩儿的,因为只有工作之后才能玩儿。不过话又说回来,不做绝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种特征。

 我们使用教理问答式的语言思考什么是人生的宗旨,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必需品和生活资料时,仿佛人们已经深思熟虑地选择了这种生活的共同方式,因为他们就是喜欢这种方式,而别的则一概不喜欢。其实,他们心里也明白,舍此以外,别无选择。

 任何一种思考方式或者行为方式,不管它有多么古老,如无确证都是不可信的。今天人人附和或者予以默认的真理,明天却有可能成为谬论,而这种谬论只不过是缥缈的烟雾,有人却坚信,那是雨云,会把甘霖洒向他们的农田。老人说你不能做的事,你不妨试一试,却发现是你自己能做的。老人有老办法,新人有新招数。古人也许不知道添上燃料,火苗儿就灭不了;新人会在火车锅炉底下放上一点干柴。就像鸟儿似的绕着地球飞转,正如老话所说:气死老头子。其实,老年人未必都能胜任年轻人的导师,因为老年人一生中获益也不见得比失去的更多。
人们几乎可以质疑,即使是最聪明的人从生活中又能感悟出多少具有绝对价值的东西呢。说实话,老年人没有什么至关紧要的忠告给年轻人的,他们自己的经验如此不够竞美,他们一生中又遭到如此惨败,他们必须承认那都是归咎于自己;也许他们还有一些有悖于那种经验的信心,可惜他们已经不再年轻?

 有些东西在某些人圈子里,确实是生命的必需品,但换了一个圈子,却仅仅成了奢侈品,要是再换一个圈子,则完全成了未知之物。

 有人认为如此枯燥与无聊会将生活的多样化和欢乐消耗殆尽,这种看法毫无疑问如同亚当,一样古老。然而,人的各种能量从来还没有被估量过;我们也不应该根据任何先例来判断人的能量。尝试过的事委实太少了。不管你迄至今日经受过多大失败,“别难过,我的孩子,有谁会指派你去做你未竟之事呢?”

 我们如此彻底真诚地被逼着过活,既要崇敬自己的生命,又要否认变革的可能性。我们说:这就是唯一的生活方式;既然从一个中心可以画出好多好多半径来,生活方式一样也有好多好多的。一切变革都是奇迹,值得思考。

 时代固然在进步,但它对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并没有多大影响;就像我们的骨骼同我们祖先的骨骼相比,大抵也没有多大差别。

 人体是一座火炉,食物即是维持肺内消耗的燃料。
因此,就人体来说,最大的必需品就是保暖,延缓生命的热量。

 奢侈的富人不只是得到舒适、暖和,却暖和得太过反常;正如我前文所说的,他们肉体是在烘烤来着,不消说,是很切合时尚的方式在烘烤。

 绝大多数奢侈品,以及许多所谓使生活舒适的物品,不仅不是必不可缺的,而且还极大地有碍于人类进步。就奢侈和舒适来说,最聪明的人的生活,甚至比穷人过得还要简单、朴素。

 一个人唯有站在我们称之为甘于清贫的有利地位上,方能成为人类生活的公正、睿智的观察家。

 不论在农业、商业、文学或艺术中,奢侈生活结出的果实也都是奢侈。

 大学问家和大思想家的成功,不是帝王式的,也不是壮汉式的,通常都是侍臣式的成功。他们一味随流徇俗,应对生活变化,他们的所作所为,实际上跟父辈们如出一辙,压根儿成不了什么顶天立地的人类始祖。

 我也不想对那些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安居乐业的人说些什么,反正他们都知道自已是不是安居乐业——我主要是向那些心怀不满的人说话,他们原本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但他们老是徒然地诉苦说自己命运不济,时世艰难。有些人对任何事情都叫苦不迭,使人没法给予安慰,因为据他们自己所说,他们说,他们这是在尽他们的职责。

 我心目中还有一种人,他们看上去很富,实际上却是各类人当中最穷的人,他们尽管攒下了一点破铜烂铁什么的,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它,也不知道如何摆脫它,就这么着拿金银给他们自己打造了一副镣铐。

 不管天色阴晴,也不管白昼黑夜,我任何时候都渴望及时改善自己眼下的境况,并在自己的手杖上刻下记号;站在过去与未来这两个永恒的真理的交会点上,恰好就是现在这个时刻;亦即脚尖抵着起跑线。

 我煞费苦心地写作,换来的只是痛苦。痛苦,是它自身的回报吧!

 人们赞赏并被认为成功的生活,也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罢了。我们为何要夸大一种生活,贬低另一种生活呢?

 大多数人似乎都相信,他们要是穿了有补丁的衣服,就会把自己的前程全毁了。他们宁可跛着一条腿进城,也不肯穿破裤子出门去。

 人要是被剥去了衣服,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保住各自相对的身份地位,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如果说人人身上被剥去了衣服,你能在任何一群文明人中间肯定说,有谁属于最尊贵的阶层吗?

 人们孜孜以求的,是做了不起的事情,或者换句话说,要成为了不起的人物,而不是光想要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我要定做一件款式特别的衣服,女裁缝听了以后一本正经地告诉我:“现下人家不时兴这个啦!”
我听了这神谕一般的话,一时间陷入沉思,稍后才使这句话逐字地显得特别清晰,好让我悟出个中含意,以便发现人家和我有多大血缘关系,在一件跟我如此密切相关的事情上,人家究竟拥有多大的权威。

 唯有以严肃的眼光凝视穿衣人的真诚生活,方能抑制住嘲笑并对人们所穿的衣服肃然起敬。

 两种款式,不同之处仅仅是有几根线条在色彩上多少有点儿不一样,可是一款立时卖掉了,而另一款却在货架上元人间津,殊不知过了一个季节,无人间津的衣服反而成了最时髦的热门货,反正这类事貞屡见不鲜。

 每个人都想有个家,一个温暖的或者舒适的地方,先是生理上的温暖,然后才是感情上的温暖。

 所谓物价,其实就是我称之为生命的那部分,必须在交换时支付,要么立即支付,要么以后支付。

 拥有这多余财产,最大的好处就是储存资金,以防未来不时之需,我认为,就个人而言,主要足够他支付自己的丧葬费罢了。

 文明虽然一直使我们的房子得到改善,但它并没有使住在房子里头的人同样得到改善。文明打造了一座座皇宫,但要打造贵族和国王,可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文明人的追求并不比野蛮人自求更有价值,如果文明人所花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只是去获得那些粗劣的必需品和舒适的生活享受,那么,他为何非得拥有比野蛮人更好的住所呢?

 一个阶级的奢侈和另一个阶级的穷苦是互为消长的。

 那些可敬的公民,竟然如此正经八百地言传身教,开导年轻人要在老死之前多多置备些富余的乌亮的皮鞋啦、晴雨伞啦,还有空荡荡的客房,来招待空想中的客人,这行不行?

 谋图奢侈,挥霍成性,正是骄奢淫逸之徒开创新时尚,众百姓趋之若骛,唯恐落人之后。

 我宁愿坐在一只南瓜上,为我一人所独占,也不乐意跟大伙儿一起挤坐在一个有天鹅绒坐垫的椅子上。我宁愿坐在一辆牛车上走天下,来去自由,也不愿意搭乘什么花里胡哨的观光游览列车飞向天空,一路上呼吸着污浊的空气。

 文明人无非是一个更有经验、更加聪明的野蛮人罢了。

 是有理性的人,向来认为装饰只是表面的东西,纯属皮毛罢了。

 浪费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去挣钱,为了享受最不宝贵的时间里那一点儿可疑的自由。

 我倒是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各不相同的人越多越好;可我又希望,每个人要谨小慎微,寻摸和追求他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他父亲的、他母亲的或者他邻居的方式。年轻人可以造房,可以种植,可以航海,只要不阻挠他去做他告诉我他喜欢做的事就得了。仅仅从精确的视点来看,我们是聪明的,如同水手或者逃亡的奴隶两眼盯着北极星一样;这一点就足以引导我们一辈子了,也许我们在、预定期间到达不了我们的港口,可是我们断断乎不会偏离正确的航线。

 单独出行的人今天说走就走,而结伴旅行却要等到别人准备就绪,也许还得等上老长时间才能上路。

网址:《瓦尔登湖》读书笔记上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3053

相关内容

《养花》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生活的智慧
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1500字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合集6篇)
人生和登山随笔
登山
笔记
健身笔记
做笔记=抄书?你还是不会学习!这样做笔记才能高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