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牵线甘肃学子千里来廊寻艺“燕京八绝”
《千与千寻》里的汤婆婆对工作的严肃和反差,让观众忍俊不禁。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读书分享乐趣# #电影笑点解析#


当古老的民族工艺遇上前沿的人工智能,一场奇妙的文化探索之旅就此开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民族工艺方向)2025届准毕业生李文,通过豆包AI的搜索推荐,了解到我国戗金工艺的卓越之处,尤其是河北廊坊广阳区南汉村在漆器制作领域的深厚造诣,毅然决定踏上这段充满惊喜的文化追寻之路。

兴趣萌芽 跨越千里

李文从小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习过程中,系统的专业学习加深了他对民族工艺的热爱与钻研。临近毕业,他越发渴望在民族工艺领域找到独特的灵感与方向,豆包AI的推荐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2024年6月,当我在AI上搜索民族工艺相关信息时,廊坊的漆器工艺一下子吸引了我。那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魅力,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身去感受。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攒路费。”李文回忆。

今年2月18日,李文决定乘坐飞机,跨越千里来到廊坊,目的地是宫廷新造办“燕京八绝”非遗工坊。这是河北省首家“燕京八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汇聚了以“燕京八绝”宫廷技艺为核心,以及廊坊地域特色非遗为基础的40多项1000余件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原创作品,也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

工坊探秘 传统非遗

宫廷新造办“燕京八绝”非遗工坊负责人、廊坊非遗保护团队志愿者邵荣伟热情接待了李文。
邵荣伟向李文介绍廊坊漆器的独特之处。“廊坊漆器有两大类,雕漆和金漆镶嵌。金漆镶嵌是以雕填和戗金两种髹饰技艺制作而成的作品,堪称精美绝伦。每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是时间与技艺的完美结合。”邵荣伟介绍,从最初的制胎,到髹漆、雕刻、戗金等多道复杂工序,每一步都需要匠人们全神贯注,容不得半点差错。

在邵荣伟的带领下,李文参观了雕填戗金漆器的制作流程。他目睹了工匠们在素胎上一层层精心髹漆,每一层漆都要经过长时间的干燥和打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在雕刻环节,工匠们手持刻刀,在漆层上刻画出细腻的图案,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栩栩如生。戗金工序则更为漆器增添了一份奢华与庄重,金线在漆面上勾勒出美丽的花纹,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看到工匠们专注的神情和精湛的技艺,我被深深震撼了。这不仅仅是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李文感慨地说。

创新融合 文化延续

在参观过程中,李文还了解到廊坊漆器在传承与创新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工坊推出的“廊坊礼物”系列文创产品,将传统漆器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了雕漆拐杖、迷你景泰蓝花瓶、烙画小葫芦等既实用又美观的文创产品,让非遗真正走进了大众生活。“这种创新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为我们这些学习民族工艺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李文表示。

此次廊坊之行,对李文来说不只是一次参观学习,更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度探索。他告诉记者,回到学校后,将所学所感融入毕业设计中,尝试将甘肃民族文化元素与廊坊漆器工艺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李文坚定地说。
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李文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热爱传统文化,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正如邵荣伟所说:“非遗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更多像李文这样的年轻人,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创造出更多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优秀作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记者手记:见证文化传承新力量

在数字化浪潮铺天盖地的当下,人工智能不仅是科技领域的先锋,更成为了连接古老文化与年轻一代的桥梁。豆包AI看似简单的一次推荐,却在李文心中种下了一颗非遗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驱使他跨越千里去探寻那未知的漆器工艺世界。这不禁让人感叹,科技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拓宽了文化传承的路径,让那些尘封在岁月深处的传统技艺,有了更多被发现、被认知的机会。

宫廷新造办“燕京八绝”非遗工坊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之举,更令人眼前一亮。“廊坊礼物”系列文创产品,巧妙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让古老的漆器工艺走出工坊,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表达,更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李文的经历,让人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担当。他们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主动尝试,去亲身感受、去深度探索。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有更多像李文这样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像邵荣伟这样坚守传统的非遗保护志愿者,像宫廷新造办“燕京八绝”非遗工坊这样积极创新的平台,传统文化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延续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脉络。



文图:张泰源
编辑:张翠伶 张曦
审核:王泽明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AI 牵线甘肃学子千里来廊寻艺“燕京八绝”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02677
相关内容
甘肃代表性工艺品Top10 十大出名的甘肃工艺特产盘点甘肃自驾游这18个景点推荐(附自驾路线)
【文化中国行 秦文化的甘肃印记】 陇原烟火间 寻味秦韵遗风
攻略甘肃旅行✈️自由行甘肃旅游攻略
【文化】破圈而出 甘肃戏曲传承“更有戏”
第八届画廊周北京,通过艺术联动798艺术区与北京多处文化地标
一群博士毕业生扎根戈壁荒滩 助力甘肃实现能源生产清洁化 三年四度问鼎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大地欢歌 陇韵流芳——中国银行2025新甘肃网络春晚述评
家庭教育在线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甘肃经济日报—甘肃经济网
甘肃兰州:“AI警察”讲授“法治教育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