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台湾乡村振兴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5-03-11 17:34

参与乡村旅游还能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乡村旅游#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台湾地区经济腾飞中,台湾农村也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下的衰败和凋敝:大量农村人口外移,特别是青年人向都市集中,在地农民出现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受到经贸自由化和国际市场动态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台湾农业产业出现低效益化;由于台湾地区投入农村建设的资源有限,公共设施不足,公共产品供给缺乏,农村建设滞后,城乡差距呈现扩大化;此外,受传统耕作方式(施用化肥农药)等影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由此,派生出农村文化特色丧失等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从上世纪70年代起,台湾推出一系列政策,力促农村再生。

在推进乡村建设和发展中,台湾地区注重培育农村社区的自主内生发展能力,主要有以下十大经验。

一、注重制定发展计划。

不仅在宏观层面注重制订规划、计划,在微观层面也非常在意,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使处于被动的政策对象成为制订实施政策的参与者。比如,制定“农村再生政策”时,首先由台湾相关部门制定“农村再生政策方针”,提出农村建设的宏观方向和政策目标;再由下一级行政负责单位制定“农村再生总体计划”和“年度农村再生建设计划”,核定政策资源投入,提出地方农村发展的明确目标和短期计划;愿意参与再生计划的农村社区,按照农民自主自治的精神,整合当地组织和团体,拟定计划书,报请核准,再向相关机关申请经费。一旦申请成功,相关单位会加以督导以严格按计划推进。

在台湾地区,一个农村社区,可能会同时执行几个甚至十几个计划:小区总体营造计划、古迹与历史建筑的小区守护计划、地方文化馆计划、小区规划师培训计划、产业文化计划、漂鸟计划、有机农业、涉及农村土地活化的农村重新策划等。这些计划,都列有专门预算资金。

二、注重进行宣导教育。

宣导教育配合是推进乡村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宣教内容主要是绿色发展理念、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等,通过课程设计覆盖到每个年龄段的人。以三芝八贤村共荣社区为例,上世纪80年代因福寿螺灾害入侵,再加上天灾,导致耕地凌乱破碎,人口老化,文化失传,产业萎靡,就业困难,社区衰败严重。近年来,在“农委会水土保持局”辅导下,该社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教育活动,确立了生态生产发展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建起了生活污水的净化系统。《农村再生条例》要求一个社区要加入“农村再生计划”,必须先实施“培根教育”,社区居民须先报名参加完规定时长的教育课程,从而为社区农村再生计划的研拟和落实凝聚共识、注入软实力。

三、注重村民意愿表达。

乡村社区建设中注重倾听,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并由此获得村民普遍支持和参与,也是台湾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北埔乡南埔社区为例。2006年,先是由社区居民亲自参与方式共同讨论,提出愿景——打造“黄金水乡”。随后经由社区居民提议及推选下,组成“南埔小区再生计划执行委员会”,负责再生计划推动事务。从“南埔小区再生计划执行委员会表”中,可以看到:总共17位委员中,社区居民就有10位之多。

四、注重多元力量参与。

参与社区建设力量非常多元,是台湾地区推动乡建的重要特征。除了官方渠道外,社区外有各类社团、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社区协会、返乡人士、志工等。在具体的架构中,往往是“一主多助”的格局。主持乡村建设的主体往往是社区发展协会,协会的理事长往往又是热心公益的乡贤。以大湖乡姜麻园休闲农业区为例,这个农业区就是热心大叔刘盈科带头搞起来的。现在刘盈科是社区发展协会的理事长。像乡村规划师、高校教授等专业技能人士帮助规划、进行辅导等这种性质外来力量参与乡建,在台湾地区也非常普遍。

五、注重专项职业培训。

台湾地区围绕农村社区建设目标,非常重视在地从业者专项职业技能的培训。以南投埔里桃米社区为例,2000年,该社区确立建设“生态村”的目标后,在有关部门的辅导协助下,与世新大学观光系、观光产业界人士、特生中心共同完成“旅游从业人员职训班”“导览解说人员职训班”“乡土菜餐饮职训班”“民宿从业人员职训班”等基础教育课程。

六、注重培育在地产业。

在农村建设与发展中,设法活化地方产业,对本地历史文化与当地特色资源(特别是农产品)进行挖掘,进而培育特色产业,成为普遍共识。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院长卢虎生告诉笔者,观察所有成功的再生乡村,无不是培育出自己的在地产业。几年前,南投竹山还是一个人口从8万人降到5万人的没落小镇,近年来,当地大打“竹子”牌,搞起了“竹”主题民宿、餐厅,制造各竹管、杯等文创产品,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竹山小镇”。

七、注重节庆活动营销。

在台湾地区,节庆很多。这些节日,有的是官办,有的就是社区居民自己办。通过举行节日,一是打响品牌;二是销售产品。以苗栗县三湾乡铜镜村为例,2009年起办起了颇具地方特色的“Honey蜜糖节”。此外,在很多社区,每个节假日都会举办“农夫集市”,在地农民可就近在集市上出售季节性农产品。

八、注重政策高含金量。

以《农村再生条例》为例,根据2008年制定时的政策,10年共安排1500亿元来推动,后又追加为2000亿元。全岛4000多农(渔)村,平均每个村达5000万元。2018年为农业缺工列预算2.6亿元,用以支付“农委会”农事团的薪资。2008年配合推动年金制度,将农民老年福利津贴纳入实施。

九、注重地方文史挖掘。

建一个村史馆,修一座老旧屋,由此构建起在地居民对社区的共同记忆,连接起大家的浓浓乡情,是台湾农村社区加强凝聚力的普遍做法。在笔者参访的10个社区,都有专属讲述村史的标志场所。这些场所往往是经过精心修缮、精心布置的百年老屋,细致地展示村里每一个能够记录的历史瞬间。以新投北埔乡南埔社区锦绣堂为例,这座老房建于1882年,是当年先民从福建移来时依山建起的第一座大屋,有着一棵樟树与一头牛的故事(因为建房要搬原住居的樟树,后来用了一头牛来换)。现在这所老屋经修缮恢复成原样——客家样式建筑,不但成为社区居民见证村庄变迁的活物,还成为游客的重要参访点。

十、注重长远可持续发展。

台湾地区之前也走了一段弯路,即先经济后生态,先污染后治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地区全力进行垃圾回收。在农村也采取严厉措施,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在达到55%的垃圾回收率。不少乡村从保护环境出发,都采用预约参访的方法,主动限流。苗栗县三湾乡铜镜村林秀英说:“社区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做硬件,不能做太多非社区元素的东西,否则将来坏了也不能修。”

文章来源:生态之源公众号

#农业##乡村振兴##山西中农富通#

网址:观点 | 台湾乡村振兴的启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19222

相关内容

乡村振兴
文旅+乡村=乡村振兴”的8种创新方法
乡村振兴看枣庄
“织”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重庆垫江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巧用资源 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 艺术何为?)
首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发布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局良好
台江县:家政培训进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环境艺术设计助力乡村振兴
大力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提升”行动,全力助推乡村迈向全面振兴之路。榆林——绘就乡村宜居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