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发布时间:2025-04-06 11:01

营养饮食指导,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均衡膳食 #生活技巧# #育儿建议# #学龄前教育课程#

学龄前儿童是指2岁到5岁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生长发育速率与婴幼儿相比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经过7~2 4 月龄期间膳食模式的过渡和转变, 学龄前儿童摄入的食物种类和膳食结构已开始接近成人,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

对于学龄前儿童饮食和健康问题,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16)》,综合分析了我国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并在饮食、运动等方面更全面详细地为学龄前儿童提出了5条建议。

推荐一、规律就餐, 自主进食不挑食,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学龄前儿童的合理营养应由多种食物构成的平衡膳食来提供,规律就餐是其获得全面、足量的食物摄入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此时期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迅速, 自我意识和模仿力、好奇心增强, 易出现进食不够专注,因此要注意引导儿童自主、有规律地进餐, 保证每天不少于三次正餐和两次加餐,不随意改变进餐时间、环境和进食量;注意培养儿童摄入多样化食物的良好饮食习惯,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

实践指导1 如何合理安排膳食?

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 在此基础上还至少有两次加餐。一般分别安排在上午、下午各一次, 晚餐时间比较早时,可在睡前2 小时安排一次加餐。加餐以奶类、水果为主, 配以少量松软面点, 晚间加餐不宜安排甜食, 以预防龋齿。

实践指导2 引导儿童规律就餐、专注进食

由于学龄前儿童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受环境影响,如进食时玩玩具、看电视、做游戏等都会降低其对食物的关注度,影响进食和营养的摄入。

① 尽可能给儿童提供固定的就餐座位,定时定量进餐;

② 避免追着喂、边吃边玩、边吃边看电视等行为;

③ 吃饭细嚼慢咽但不拖延, 最好在 30 分钟内吃完;

④ 让孩子自己使用筷、匙进食,养成自主进餐的习惯,既增加儿童进食兴趣, 又培养其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实践指导3 怎样避免儿童挑食、偏食?

家长良好的饮食行为对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建议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并与儿童一起进食, 起到良好榜样作用, 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

应鼓励儿童选择多种食物,引导其多选择健康食物。对于儿童不喜欢吃的食物,可通过变换烹调方法或盛放容器或采用重复小份量供应,鼓励尝试并及时给予表扬加以改善,不可强迫喂食。

通过增加儿童身体活动量,尤其是选择儿童喜欢的运动或游戏项目,能使其肌肉得到充分锻炼,增加能量消耗, 增进食欲,提高进食能力。此外,家长应避免以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的措施。

推荐二、 每天饮奶, 足量饮水, 正确选择零食

建议每天饮奶300~400ml 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水分需要量相对较多,每天总水量为1300~1600ml,除奶类和其它食物中摄入的水外,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600~800ml,以白开水为主,少量多次饮用。零食对学龄前儿童是必要的,对补充所需营养有帮助。零食应尽可能与加餐相结合,以不影响正餐为前提,多选用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奶制品、水果、蛋类及坚果类等,不宜选用能量密度高的食品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

实践指导1 培养和巩固儿童饮奶习惯

奶及奶制品中钙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 是儿童钙的最佳来源。每天饮用300~400 ml 奶或相当量奶制品,可保证学龄前儿童钙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家长应以身作则常饮奶, 鼓助和督促孩子每天饮奶,选择和提供儿童喜爱和适宜的奶制品,逐渐养成每天饮奶的习惯。

如果儿童饮奶后出现胃肠不适(如腹胀、腹泻、腹痛等)则可能与乳糖不耐受有关,可采取以下方法加以解决:

① 少量多次饮奶或吃酸奶;

② 饮奶前进食一定量主食,避免空腹饮奶;

③ 改吃无乳糖奶或饮奶时加用乳糖酶。

实践指导2 培养儿童喝白开水的习惯

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 600~800 ml,应以白开水为主,避免饮含糖饮料。儿童胃容量小,每天应少量多次饮水( 上午、下午各2 ~3 次),晚饭后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宜在进餐前大量饮水,以免充盈胃容量,冲淡胃酸,影响食欲和消化。

实践指导3 正确选择零食

零食选择要注意:

① 宜选择新鲜、天然、易消化的食物,如奶制品、水果、蔬类、坚果和豆类食物;

② 少选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

③ 零食最好安排在两次正餐之间,量不宜多,睡觉前 30 分钟不吃零食;

④ 吃零食前要洗手,吃完漱口;

⑤ 注意零食的食用安全,避免整粒的豆类、坚果类食物呛入气管发生意外,建议坚果和豆类食物磨成粉或打成糊食用。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可引导儿童认识食品和标签,学会辨识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推荐三、 食物应合理烹调, 易于消化, 少调料、少油炸

从小培养儿童清淡口味, 有助于形成终生的健康饮食习惯。在烹调方式上,宜采用蒸、煮、炖、煟等烹饪方式。特别注意要完全去除皮、骨、刺、核等;大豆、花生等坚果类食物,应先磨碎,制成泥糊浆等状态进食。口味以清淡为好,不应过咸、油腻和辛辣,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味精或鸡精、色素、糖精等调味品。为儿童烹调食物时,应控制食盐用量,还应少选含盐高的腌制食品或调味品。可选天然、新鲜香料(如葱、蒜、洋葱、柠檬、醋、香草等)和新鲜蔬果汁(如番茄汁、南瓜汁、菠菜汁等)进行调味。

推荐四、 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 增进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

学龄前儿童生活能力逐渐提高,对食物选择有一定的自主性, 开始表现出对食物的喜好。鼓励儿童体验和认识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质地,了解食物特性,增进对食物的喜爱。鼓励儿童参与家庭食物选择和制作过程,以吸引儿童对各种食物的兴趣,享受烹饪食物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鼓励儿童参与家庭食物的选择和制作,帮助儿童了解食物的基本常识和对健康的主要意义,增加对食物的认识,对食物产生心理认同和喜爱,减少对某些食物的偏见,从而学会尊重和爱惜食物。让儿童参观家庭膳食制备过程,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加工活动如择菜,体会参与的乐趣。

推荐五、 经常户外活动, 保障健康生长

鼓励儿童经常参加户外游戏与活动,实现对其体能、智能的锻炼培养,维持能量平衡,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 合成和钙吸收利用。

学龄前期儿童每天应进行至少 60 分钟的体育活动,最好是户外游戏或运动,除睡觉外,连续超过1 小时的静止状态,每天看电视、玩平板电脑、看手机视屏等累计时间超过2 小时。建议结合日常生活多做体力锻炼(公园玩耍、散步、爬楼梯、收拾玩具等)。适量做较高强度的运动和户外活动,包括有氧运动( 骑小自行车、快跑等)、伸展运动、肌肉强化运动( 攀架、健身球等)、团体活动( 跳舞、小型球类游戏等)。减少做静态活动( 看电视、玩手机、电脑或电子游戏)。

文献来自: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妇幼人群指南修订专家工作组.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16).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4):217-219.

网址:2~5岁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4224

相关内容

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儿童健康,营养先行——《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解读
学龄前儿童营养膳食指南
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营养要均衡
孩子吃什么好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学龄前儿童营养配餐与膳食指导.docx
深圳拟推出0—5岁儿童营养配餐指南 学龄前儿童食物每天不少于12种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及解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