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难以捉摸?10个著名儿童教育心理学助你读懂孩子
《儿童心理学与家庭教育》帮助理解孩子心理 #生活技巧# #育儿建议# #育儿书籍#
儿童教育心理学有10个著名的经典效应,可以帮助家长更容易读懂自己的孩子,管教起来更轻松。我们费劲心力教导孩子,其实是希望孩子能从错误中学习,但若方法不当,往往适得其反。平时家长们不妨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可以更科学地管教孩子。
儿童教育心理学1: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是指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想尝试得到。这个效应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家长总是苦恼孩子为什么不听话,那是因为孩子在成长阶段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
好奇心没有好坏之分,被用在好的方面,会起积极作用;被用在不好的地方,就会起反效果。所以禁果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家长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好奇心理,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
非凡小狮
儿童教育心理学2:安全效应
安全感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是个人内在的精神需求。安全感伴随一生,儿童时期特别需要来自家长的安全感。如果在儿童时期没有获得良好的安全感,那么他在成人阶段就会缺乏安全感,主要表现为对身边的人和事充满了防御心理,不愿意与人交流。
孩子的撒娇行为其实就是安全效应的体现,撒娇说明孩子想多亲近爸爸妈妈,以获得安全感。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快乐的体验。父母不要忽略孩子的撒娇行为,甚至认为矫情而呵斥。请努力去弄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安全需求,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一直向外界索求安全感。
儿童教育心理学3: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在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的情况下,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超限效应在家长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时常发生。家长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孩子,孩子的反感情绪会堆积,越积越多,以至于产生反抗,出现“我偏要这样干”的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所以家长应该给自己限制批评次数,不要抓住一个错误点不放,可以换个方式、角度管教,比如若孩子下次不再犯错,可以奖励孩子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等。
非凡小狮
儿童教育心理学4:暗示效应
所谓“暗示效应”,即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觉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动。暗示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源自这位美国心理学家在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在一所普通中学的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这种由于家长的期待和爱而产生的积极效应,在小学低年级的小孩中最容易产生。因此,聪明的家长应该把这种效应传递给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家长平常要多鼓励孩子,给他正面的暗示,而不是总是去打击他,说他“笨”、“不如别人”。
儿童教育心理学5:蝴蝶效应
来源于一个著名的科学概念:巴西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改变了空气的持续流动方式,最终可能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一个不起眼的微小变化,却有可能带动整个庞大系统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如果在小的时候,家长能够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他终身受益;反之,如果童年时期孩子的坏习惯家长不去纠正,那么就会像滚雪球一样,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孩子生来一张白纸,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想让孩子变成怎样的人先家长首先就要给他树立相应的榜样。比如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就不能总是玩手机、看电视。
非凡小狮
儿童教育心理学6: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指顺应人的内在需要,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的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教育心理学7: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门槛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儿童教育心理学8: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源自美国霍桑工厂里,心理学家找工人谈话,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产值大幅度提高的事件。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家长,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接下来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表现更好!
非凡小狮
儿童教育心理学9:增减效应
增减效应是指人际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儿童教育心理学10: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 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家长教育孩子其实是个很费脑伤神的活儿,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学的知识不够用就会越来越被动,有时家长为了教好孩子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但却收效甚微。其实孩子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管,把握住他的心理很重要。上面提到10个经典效应,是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最容易运用,也是在实际中验证过效果比较好的,建议家长们不妨多用用。
网址:孩子脾气难以捉摸?10个著名儿童教育心理学助你读懂孩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7459
相关内容
热爱运动孩子才有出息 育儿三分教七分等小孩教育实用妙招有哪些(3种著名的儿童教育方法)
与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教育孩子的家长心得体会
教育孩子的100个小建议
暑期育儿知识,科学教育孩子!
家长育儿心得介绍 如何才能把孩子培养好
认识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有效倾听,才足以理解孩子
儿童教育:亲子育儿经
关注孤独症儿童:如何让“星星的孩子”融入普通幼儿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