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慢行交通规划

发布时间:2025-04-18 22:15

苏州园林品味古典艺术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城市观光#

来源: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旺盛的需求、有限的供给”是大多数历史城区交通的共性特点,苏州古城尤为显著。苏州古城既是旅游中心,也是就业中心。苏州古城有十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十七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一百七十八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一百七十八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游客络绎不绝。同时,苏州古城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高,商业、办公、文化功能集中,承载着城市中心的职能。合理组织交通是保障苏州古城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各项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本项目以苏州古城为研究对象,从综合交通视角对古城慢行交通进行系统梳理、优化,促进机动化交通减量、慢行交通增量,提升交通体验,从而达到古城保护、利用和开发的协调开展。

项目背景

传承历史,苏州古城水陆并行双棋盘的城市肌理和深厚的资源禀赋形成了良好的慢生活基底,也面临着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交通需求冲击:快速发展机动化交通,高涨的停车需求,旺盛的旅游人口及旅游交通,以及本地人口老龄化、旅游日益国际化等新的交通需求。如何协调各类方式、各类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既延续古城肌理、保护古城风貌,又要兼顾现代生活,需要有所取舍、综合统筹。

总体思路

本次规划以构建生活便捷美好、环境低碳友好、游览体系完好的“宜居、宜业、宜憩、宜游”慢行交通体系为总体目标,提出保护发展、品牌打造、多元协调的规划策略。在网络层面,构建了阅览历史、休闲康体的特色慢行网络以及肌理延续、需求响应的生活慢行网络;在设施层面,提出了多层面的慢行交通设施改善方案;在政策层面,通过多形式“公交+换乘”和内部多元公交提升强化公共交通系统,通过动态减量和静态控需限制引导私人机动化发展。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阊门慢行示范区、沿临顿河慢行道详细方案。

特色及生活网络道路提升

创新特色

01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古城特色慢行廊道识别

02

兼顾历史传承和现代发展的道路分类方法

本项目深入研究了自隋唐以来古城街巷肌理的演变过程,同时从道路的交通和场所二重功能出发对现状道路进行甄别分析,最后通过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等多方式出行需求验证校核,将苏州古城内部道路划分为“路”、“街”、“巷”三大类别,其中“路”包含三横两纵,关注慢行保障;“街”包含四横五纵以及观前商业街区,强调慢行优先;“巷”则包含一般“巷”、“巷”+学校医院以及“巷”+历史文化街区,推动慢行主导。

兼顾历史传承和现代发展的道路分类方法

03

统筹时空分析的慢行可达性评估和提升

可达性是慢行系统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项目首先通过栅格划分、在线地图服务、POI获取解析对慢行时间可达性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基础路网修正、服务范围校核、服务路径检验对慢行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在古城的运用中,以营造“轨道+慢行”社区,构建15分钟宜居慢行生活圈,提高特色慢行廊道500米服务范围为优化目标,协调用地布局,对重要节点的慢行通道衔接进行强化提升,共打通、新增11条道路,开放小区、公共建筑内部10条道路。

统筹时空分析的慢行可达性评估

04

基于机器学习的慢行环境感知技术

本项目通过模拟感知的方法对苏州古城慢行交通环境进行评估,为整体环境提升提供数据支撑。该技术方法通过抓取的街景图片模拟步行者和骑行者的“慢行视角”,在此基础上,通过机器学习的语义分割对图片中的道路、慢行空间、建筑、绿化以及天空等要素提取分析,计算街道绿视率和天空开敞度等慢行环境指标。本次规划对古城内16条主要道路进行了街景抓取和环境感知,并提出了具体的慢行环境改善提升措施。

基于机器学习的慢行环境感知技术

来源:智能交通技术(微信公号ID:ITSTech)

网址:​苏州古城慢行交通规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74604

相关内容

苏州出发至贵州贵阳自由行攻略:交通路线、行程规划及实用贴士全解析
从苏州到云南的完美旅游线路规划:景点推荐、交通方式、住宿指南和预算分析
千年古城苏州逐绿向新之路
慢活祝屋——慢城理念下的惠州祝屋巷规划设计
走进“活”着的千年古城,体验苏州的典范生活
漳州古城
苏州发布重要规划!社区生活品质将大提升!
苏州人的松弛感与慢生活
云南丽江古城旅游攻略:如何规划完美行程、住宿、交通与美食
探索苏州的评弹文化:慢生活中的旅行之美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