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医于食,食物才是人类最好的药物!

发布时间:2025-04-29 00:28

宠物的饮食禁忌:如某些药物可能会与食物发生相互作用,最好咨询兽医 #生活技巧# #宠物护理技巧# #宠物饮食指导#

民以食为天,人们都知道“三分治,七分养”,药补不如食补,所以“寓医于食”,不药而医方是上医之道。 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食疗文化源远流长,食疗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今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健体之道。

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感冒了用几粒小小的药片来治疗相关的症状,这是人尽皆知的常识。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早已习惯于用各种不同的药片来治疗疾病。然而,“是药三分毒”,并非所有的药物都是有益于人体的。但凡稍有点儿医药常识的人都知道:很多医药都是有副作用的。药物进入人体,作用于患病部位的同时,也会对身体的其他部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如此一来,为了治病,人们的身体反而成了各种医药剩余毒素堆积的垃圾场,而日积月累的结果还可能患上药源性疾病。不仅如此,人们还为此付出了巨额的费用。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药补不如食补

这句我们非常熟悉的话,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广泛认同。人体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每一块肌肉、每一根血管、每一个组织、器官,都是经由食物被人体利用而制造出来的。无论任何一种疾病,食物都是获得康复的基础,更是维持生命的根本。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论述。从广义的角度来看,食物与药物一样,来源于大自然,同时也能治疗疾病。直到今天,仍有很多食物被当作中药广泛使用,如大枣、莲子、山药、白扁豆、山楂、生姜、桂皮等;同样,也有不少中药被人们当作食品来服用,如枸杞子、首乌粉、冬虫夏草、金银花、西洋参等。正是由于食物也是药物,药物也作食用,食物也有性、味、归经之分,有着良好的食养、食疗的效果,所以,古代医家也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与药物等同起来。

从中华民族医学发展史中不难看出,中医非常重视“营养”,并清楚地认识到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的重要性。《儒门事亲》一书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早在春秋时代,《皇帝内经》中就有“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的至理名言,文中“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等句,指出患者在治疗中不能单靠药物,必须密切配合饮食调理。

“寓医于食”——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在国外常见到一种奇怪的现象:人们在餐后往往要吃一些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的药片。维生素药片能够代替食物吗?赵教授说:当然不能!靠吃维生素药片维持健康,不仅没必要,也是不明智的。因为正常人体具有吸收食物中营养素的能力,如果习惯于从药片中大量摄入维生素,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能力就会下降;此外,维生素药片中化学或生物合成的维生素C等成分相对而言是不稳定的,还有可能产生许多有害的降解产物。所以,毫无疑问,从蔬菜、水果中摄取维生素要比吃药片安全、合理得多。

根据中国传统医学观点,食物的客观效果与中药药物有相似之处。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也在不断证实这一论断,对包括蔬菜在内的上千种食物的系统研究发现,食物中含有许多对机体有调节作用的生物活性因子。

西方公认的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00年曾说过:“我们应该以食物为药,你的饮食就是你首选的医疗方式。”这一论断同中华民族传统营养学“寓医于食”的理论不谋而合。2000多年之后,当今世界营养学界也终于承认其所言不差:在2001年8月于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营养学学术会议——第十七届国际营养学大会上,经过热烈的讨论,同样得出了“食物是最好的药物”的科学结论。

中国传统膳食的智慧

中国传统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低动物蛋白、低脂肪不仅能够预防肥胖,也能让人正常发育,长到理想的身材极限,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我们坚持传统膳食结构,就能有效调控血液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脏病和各种癌症发生率。

我国古代有一首诗,讲的非常明确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

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

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

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

——《黄帝内经•素问》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这就是我们五谷杂粮要搭配豆类,为什么我们经常要喝豆粥、吃豆包,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有人老说肥胖就不能吃碳水化物,不能吃谷物,这是很荒唐的。脂肪只能在碳水化物的火焰中燃烧,你没有碳水化物,脂肪不能燃烧。碳水化物代谢到最后就是二氧化碳和水,没有负担!蛋白质的代谢最复杂,到后来什么毒都出来了。为什么蛋白质吃多了闹肾病啊?就是肾脏负担过重啊。

古人还说过,“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米粥饭暖胃养气”,所以“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穷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效。”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说米油是穷人的人参汤。什么是米油?就是熬浓米汤上面有一层膜,那层膜就是米油。“婴儿食米油,百日则肥白”,用不着吃那假奶粉去,你就吃米油就行了。

第二句话“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肉类要吃但要适当。孔夫子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任何场合、肉类再多都不能超过主食。这是我们中国几千年前已经框定的传统饮食结构、就是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第三句“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蔬菜对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吃新鲜的。我在欧洲就感觉到欧洲人习惯比较好,他们尽量吃生的,因为生吃的话,植物的营养素就能完整地保存。要吃各种颜色的蔬菜,蔬菜从颜色上可分为绿色、红紫色、黄色和白色4种,绿的有叶酸,黄的有胡萝卜素,红色的有番茄红素,白的有糖类和水分。绿色蔬菜有芥菜、油菜、青菜、苋菜、菠菜、芹菜等;红紫色蔬菜有紫甘蓝、紫扁豆、茄子等;黄色有胡萝卜、蕃茄、红薯、卷心菜等;白色有冬瓜、茭白、竹笋、菜花等。现在很多老同志前列腺不好;我告诉大家一个窍门:就是天天吃西红柿。

第四句“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有人问我,水果能够代替蔬菜吗?我说,水果永远不能代替蔬菜。因为蔬菜是生存型食物,水果是享受型食物。水果是帮助你的,可以每天吃两次,每次少吃点。

平衡膳食是科学饮食的基本原则

所谓平衡饮食就是一句话——平衡、多样、适量。平衡膳食所提供的热能和营养素与机体所需要的量保持平衡,从而能提高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

中医文献对平衡膳食也有着精辟而生动的论述:“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和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这些论点,不仅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而且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看,也同样是十分科学、准确的。

食疗的四个核心关键

然而,要想通过食物来战胜疾病,回复健康,完成“食物是最好的药物,药补不如食补”这个真理,必须能够做到四个关键:

第一, 均衡。就是食物要多样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条就是:食物多样。有时候,人们花很多钱,购买人参、鹿茸、冬虫夏草之类的滋补品,却不知道对身体真正有益的食物,并非是指某一种单一的食物,无论那种食物有多么好,多么昂贵,构成人体的,都不是某一种食物,而是均衡的搭配。各种食物中的营养含量不同,营养素之间,没有哪一种更重要、更有效,而是相互之间作用,才可以用于人体细胞的构成、组织的修复、内在的平衡。食物多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为无法做到的一句空话。

第二, 完整。有些食物,其营养不仅在于你爱吃的果肉部分,更多重要的养分,可能是你不喜欢吃的部位,比如在果核、果皮那里,要想大量吃这样的食物,是非常困难的。

第三, 持续。每一天都能够获得这些食物,长期坚持,才可以真正帮助身体康复。因为身体细胞的生长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在这个周期内,必须每天都有相应的营养支持,才可以完成整个组织器官的修复、生长、新陈代谢,因此要每天都做到足量、均衡、完整,才能够真正达到食物是最好的药物的真意。

第四, 及时。身体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之中,所承受的压力、面对的伤害也不同,当身体支出增加的时候,所需要的营养也应该相应增加。可是一般人的饮食是很难做到的。往往身体承受压力最大的时候,吃的最糟糕。很多职场人士,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往往只是吃快餐甚至方便面打发了事。甚至病人在住院期间,也只是吃点稀饭、便当之类。要想避免压力和伤害的积累,就要及时补充身体细胞修复所需的均衡完整的材料。

古方膳食是一款由近百种天然食材搭配而成的具有调补作用的“药膳”,甄选坚果、种籽、花朵、谷豆、菌藻等83种食材,根据《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典籍的养生膳养理论,结合国人身体素质饮食结构和营养需求,精准计算食材比例配置,包括五谷杂粮,杂豆,大豆,各种坚果,籽种类,菌藻,花朵等,其中有多种是药食同源食材,如枸杞,红枣,酸枣仁,核桃仁,薏苡仁等

古方膳食完美诠释了“食材多样化”,在人体汲取食物吸收营养方面,做到了多样性涵盖、均衡性吸收、完整性提取,既保证了营养的释放,又保证了膳食纤维的含量,使得身体吸收能量的能力大大提高。在饱腹的同时,更为方便快捷的为人体均衡的补充营养。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吃吃,喝喝,聊聊养生

更多有趣的

请戳一戳

网址:寓医于食,食物才是人类最好的药物!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91099

相关内容

厨房里这7种食物,是医生眼中的好药材
刁现武:食物也是药?中医食疗养生入门
食物相克与药物相克
食物过敏可以用药物治疗好吗
中医药食同源有讲究,日常养生这些中药食材不是越多越好
保留食物营养的最好做法是什么?
食物是良药还是毒药?弄懂区别助健康
什么食物、食品或食药材最养生?
如何进食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养肝可长寿!肝脏最爱5种食物 警惕3类食物最伤肝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