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节水农业技术?有哪些?
1.什么是节水农业技术
节水农业技术是指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高效利用灌溉水的现代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的核心是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适宜的农业技术和用水管理技术等综合措施,充分提高农业水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
发展现代节水农业技术,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水安全的战略选择。国内外节水高效农业发展和技术趋势也表明,现代信息科学、生物技术、材料科学等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正深刻地影响着节水农业技术的进程。节水的基础理论不断取得突破; 单项节水技术逐步走向综合集成; 节水农业技术目标呈现多样化和节水高技术的 “傻瓜” 化。
2.节水农业技术有哪些
(1)全膜覆盖集雨保墒技术:主要优势作物:玉米、马铃薯等。 适宜地区:我国北方年降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的干旱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东北西部、华北的北部和西部地区。 主要措施:通过大小双垄地膜全地面覆盖,集雨、保墒、增温,最大限度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增产幅度在30%以上。
(2)半膜双垄集雨保墒技术:主要优势作物:玉米、马铃薯。 适宜地区:我国西南季节性缺水地区、低山丘陵区以及北方年降雨量在400~600毫米之间的半干旱地区。 主要措施:通过半膜垄沟覆盖,集雨、保墒、增温,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增产幅度在15%以上。
(3)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主要优势作物:玉米、马铃薯、棉花和果蔬等。 适宜地区: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地区示范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主要措施:借助新型微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覆盖地膜。
(4)测墒微喷水肥一体化:主要优势作物:小麦、玉米和果树、蔬菜等。 适宜地区:水资源紧缺,且蒸发量较大的干旱半干旱以及季节性干旱严重的地区,尤其是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华北地区。 主要措施:通过定期监测土壤墒情,建立灌溉指标体系。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墒情和降水状况确定灌水时间、灌水周期和灌水量。灌溉时采用管道输水,微喷带进行灌溉,结合水溶性肥料应用。
(5)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优势作物:玉米、马铃薯、蔬菜、水果等。 适宜地区:西南等降水量较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严重的地区。 主要措施:通过开挖集雨沟,建设集雨面和集雨窖池,配套安装小型提灌设备和田间输水管道,采用滴灌、微喷灌技术,结合水溶肥料应用。
(7)设施农业滴灌水肥一体化:主要优势作物:蔬菜、瓜果和花卉等经济作物。 适宜地区:全国范围内的设施农业应用。 主要措施:利用机井或地表水为水源,通过建立新型微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
以上就是有关于节水农业技术的定义及技术类型的全面梳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农业生产及环保产业的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什么是水质生态净化技术?有哪些?
水利工程是什么?分类有哪些?
生态农业是指什么?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分析
有机农业是什么意思? 特点是什么?有机食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