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详解系列:在现实与虚拟之间
虚拟现实还在训练中模拟危险场景,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虚拟现实技术#
读写微号- 阅读 写作 教育 文艺
有思想 有温度 有价值 有方法
投稿邮箱 - zxsduxie@163.com
行走在现实与虚拟之间
济宁市兖州区第六中学 柳凤霞
金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解析
这是一道思辨类作文材料,我们先来审读材料。
材料共三段。第一段写的是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段设想了在家里安装VR后的未来生活场景,第三段是个选择问句,中心问题是“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我们对此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如何看待或应对这种高科技的生活,此段才是本题的写作中心。
材料提供了三种态度,一是拥抱这个新世界。也就是对“虚拟”成为“现实”持肯定态度,融入并且全力投入这种生活。比如能够接受新生事物,利用网络查看新闻,购买物品,转账,网上交流等。二是“刻意远离”,这种态度意味着拒绝这类虚拟生活,回归生活的本真生活状态。三是“保持适当距离”,即全面辩证地对待这种生活,既不走极端,也不完全拒绝。具体写作时,我们要按照本题的指令性任务,从这三种态度中选择其一作为自己的观点。
确定观点后,我们就要围绕观点“就事选例、就事论事、就事说理”,充分利用材料,可以从问题产生的背景、意义、影响、解决方法等角度阐述自己所持观点的理由。从切题的要求看,就事论事是行文中要完成的首要任务,但我们不能仅仅限于就事论事,还要就事说理,努力追求论述的深刻。可以由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的虚拟世界这种新生活,联想到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联想到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等关系,丰富文章的内涵。
需要注意的是作文题中出现的“虚拟”一词,是从“虚拟现实”简化而来。我们不可脱离语境,把虚拟与虚幻、虚构混为一谈。行文中要紧紧围绕虚拟现实这一中心,而不可脱离这一中心单谈“虚拟”“虚与实”等。
本题要求只能写论述类文章。什么是论述类文章呢?论述类文章就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包括一般议论文、学术论文、评论、随笔、议论性散文等。只要写成议论性文章就符合文体要求。
拟题示例
“面对虚拟,亦近亦远”
“拥抱心灵”
“冷眼观世,保持适距”
“虚实之间,适当把握”
“拥抱虚拟,珍惜现实”
“虚拟之浪宜远观其美”
“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张开双臂,拥抱新世界”
“两个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怀现实之心,拥虚拟之魂”
“虚拟‘拟’不了现实”
考场佳作1
虚实之间,理性相待
虚拟现实为人类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丰富我们的生活,然而虚拟终究是虚像,不能成为现实,更不能沉溺其中。安•兰德说:理性是不在任何法律、制度、社会规范下的一种道德。面对虚拟现实,我们要保持理性,与它保持适当距离,生活在理性的穹顶之下!
逸仙先生曾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坐在井底望天只会让你更落后于时代。拥抱这个新时代吧,正如《天堂电影院》中所说: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是全世界。虚拟现实呈现的虽是幻影,但这将为人类社会打开全新的领域!《三体》中曾预言将出现虚拟现实的游戏,而不久前在日本举办的Animer Japan让这—预想成为现实!拥抱新世界是大势所趋,生命需要尝鲜来保持着青春与活力。
但是如果选择过分亲近虚拟带来的快乐,那么幻觉会替代视觉,所有的真实都将变成虚拟世界的代码。《菜根谭》曾言“世人被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云白山青,花迎鸟笑,静心焉尔矣”,理性会帮助我们留守心灵的纯净,保持内心世界的真实,与虚拟世界保持适当距离,能让我们保持真实的自我,从自我的角度审视这个社会。让社会笼罩在理性的穹顶之下!虚拟能否变为“现实”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是否还干净。顾城要让人活得干净,因为只有干净的心才能保持理性,才能穿梭于虚实之间而不被虚幻与泡沫缠缚了身心。
而如何保持理性取决于我们自己。雨果曾说: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去打开我的未来,也不愿得有力者垂青。让我们打开未来的,是我们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以及时刻清澈的理性光辉。那些虚伪、虚荣都是外表光鲜内心腐烂的苹果。对于这些,尽早远离且越远越好。新世界中少不了浮夸、名利与诱惑,而保持一颗理智的心,透视世界的真实与虚幻亦是我们的使命。一如那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束光,也许就是穿梭于虚实之间,让你在迷茫中不至于走失的理性之光吧!
虚拟现实设备会融入生活,但绝不可能代替生活,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不容混淆。然而与虚拟保持适当距离是理性引导之下做出的抉择。虚实之间,以理相待,可以让科技弥补我们体验与感知的不足,亦可以让我们得到真实世界里情感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
虚实之间,请以理相待!
【点评】
本文思路清晰,推理自然。作者论证了虚实之间,以理相待的必要性,既有肯定,又有批判,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思想。结尾部分还论述了如何保持理性,论述深刻,分析有力。
考场佳作2
守望现实,涓涓不壅
虚拟,指人通过技术手段营造的虚拟事物或场景,与现实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虚拟与现实的这堵墙即将被打破,人们正被裹挟着步入这个新奇而充满未知的领域。
在这个虚拟即将照进现实的时代,我要说:且慢虚拟成现实!守望现实,一切方可涓涓不壅。
不可否认,虚拟现实技术的到来必将带来诸多便利,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人们正通过技术一点点地将世界改变,征服不可能的野心如人类文明壁炉中的火焰,源源不断地为文明发展提供光与热。虚拟现实技术,正是这样一束升腾的火苗,仿佛已经做好了点亮未来百年的准备。
然而,我们有必要过早地拥抱虚拟现实营造的新世界吗?答案是否定的。虚拟现实技术需要我们更冷静地思考。
虚拟,只是一种仿真的手段。蒂利希在《存在的意义》中指出,现代人的焦虑指存在性焦虑,即对无意义和空虚的焦虑。不难想象,让虚拟深入地与现实结合,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这种存在性焦虑。哲学家奥伊肯最感忧虑的也是物质成果与人们心灵要术间的尖锐矛盾。换言之,有了诸如虚拟现实的先进技术,并不意味着人们“精神生活的充分实现”。在我们尚未准备充足的情况下,拥抱虚拟现实的世界未免言之过早。虚拟向现实渗透——如果这种渗透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无切实益处,那么这种渗透需激起我们的警觉。
还记得米兰·昆德拉在《缓慢》中感叹,现代人已失去很多生活乐趣,外部工具是多么可怕。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曾言,微信一类的技术解决不了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问题。同样地,虚拟现实也逃不出这个怪圈。借用周国平的一句话:面对这个无所不能的怪兽,赞美声与质疑声此起彼伏,而它依然迈着它目空一切的步伐。因此,守望现实才是我们永久不易的立足点。
刘亮程曾这样说:“人已经远远地走在其他生命前面了。停下来,至少,放慢些脚步。”是啊,我们真的需要用技术去开拓一切?我们真的需要无限逼真的虚拟吗?
还记得千年前屈原面对浩瀚的天河发出了如孩童般天真的《天问》:“天河所沓,十二焉分?角宿未旦,曜灵安藏?”试问:我们能虚拟出千年前屈原叩问过的夜空吗?守望现实,就是守望我们的精神之根,守望我们本来的面目。
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最后手迹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在技术化的千篇一律的世界文明的时代中,是否还有家园?如何才能有家园?”
而我说:守望现实,人类文明的长河方能涓涓不壅。
【点评】
本文拒绝把虚拟变成现实,提出“守望现实,一切方可涓涓不壅”的观点,立意准确。作者紧紧围绕中心论述,开合自如,既围绕材料,又旁征博引,挥洒自如。文章语言精美,闪耀着熠熠的哲思之光,体现了思想的深刻。
相关链接
投稿邮箱:zxsduxie@163.com
网址:高考作文详解系列:在现实与虚拟之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07925
相关内容
对话系统的虚拟助手:实现高效的虚拟助手对话系统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对话系统的虚拟助手:实现高效的虚拟助手对话系统1.背景介绍 在今天的快节奏生活中,虚拟助手对话系统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
虚拟现实+
虚拟家庭系列下载
虚拟现实前沿:虚拟人与元宇宙
关于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作文800字议论文【精选】
虚拟机专用Win7系统:打造高效虚拟工作环境
与虚拟秘书一起高效工作
虚拟现实中虚拟场景的建模与协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