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習話】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自然散步:每日的步履,探索自然的节奏和美感。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慢生活艺术# #自然生活美学#
(歡迎點擊視頻,觀看本期《每日一習話》)
習近平: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
這段話出自2020年9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
自然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協調好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出臺多項政策舉措,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近日發佈的《202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1年全國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87.5%,較2020年上升0.5個百分點;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4.9%,較2020年上升1.5個百分點。日益增多的藍天白雲、清河凈岸、鳥語花香不斷提升著老百姓的幸福感。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我們必須看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在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也不斷凸顯,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我國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與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要求和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優化調整産業佈局結構、構建新發展格局任重而道遠。
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從思想、法律、體制、組織、作風上全面發力,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持續降低碳排放強度,盡最大努力減少粗放發展,減輕對自然的壓力。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加強生態環保宣傳教育,培養全民生態文明素養,加大科技投入和攻關力度,開展制度創新,積極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提高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公民自覺行動,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讓優美生態環境造福全體人民。
本期特約專家:韓永偉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研究所
网址:【每日一習話】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09108
相关内容
【每日一習話】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每日一習話丨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
學苑論衡:不懈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路徑
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如何營造和諧家庭氣氛:打造幸福生活的關鍵策略
讓生活與自然和諧相融
身心融合共美:智慧休閑之道
和諧家庭,與時俱進的底色是公平
健康與幸福:探索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策略
【TensorFlow深度學習】優化器的選擇與自適應學習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