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小屋”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 | 社工案例计划

发布时间:2025-05-02 07:44

理解并支持社区的公共服务项目,如儿童托管、老人关怀等 #生活知识# #生活理念# #社区服务意识#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创业路社区社工站

单位| 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

一、项目背景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做好关爱保护困境儿童工作,对民族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家庭中,孩子是脆弱的群体,他们不仅需要父母的关怀、陪伴,也需要与父母交流、沟通、互动。

父母不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与孩子沟通欠缺、欠妥,加之部分父母外出务工或长时间忙于工作,越容易造成孩子留守失陪,导致家庭关系疏离。

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是一项有温度的工作,有利于增强儿童幸福感和归属感,保护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为了给予困境儿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内心的空白可以更少一点,让他们的童年更加有色彩,以“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化、项目化,服务社区,面向社会”为发展思路。

创业路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结合困境儿童的需求,实施开展“筑梦小屋”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服务项目。

以困境儿童民政服务对象为主线,服务延伸至该区域同龄群体;

通过开展基础学习、生活技能、心理支持、智力锻炼四部分内容,运用专业的价值理念、方法和技巧,满足孩子们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提升孩子们的生活环境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困难儿童群体送去爱心和希望;

改善他们的生活现状、心理状态、满足儿童健康成长的多元需求,营造儿童友好型社区氛围,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项目简介

“筑梦小屋”儿童友好空间建设项目面向白佛村、建业天筑两小区儿童为服务对象,采用“俯下身用‘一米高度’看社区”的理念;

运用“1+1+N”的服务模式,坚持从儿童视角出发,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儿童及看护人活动特征,以儿童更好成长为目标;

将儿童友好元素有机嵌入有限的空间布局中,建设一个融学习、交友、娱乐为一体的儿童友好空间,满足广大儿童不断增长的美好成长空间需求。

三、需求分析

在民政服务对象所在地走访调研中发现,该辖区内有较多的困境儿童,这些儿童或有自身残疾,家庭经济拮据,生活方式单一,与同辈群体接触较少,致使缺乏一些成长必需品以及个人兴趣发展机会。

部分困境儿童缺少关爱和心理支持由于自身缺陷易在性格上出现偏差。

部分困境儿童父母因孩子独立自理能力较低而烦恼,存在社会发展适应能力不足,希望获得社会支持和帮助,培养子女的基本生活技能、独立生活能力,帮助其融入社会。

由此可见,困境儿童及贫困边缘家庭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薄弱、社会功能的发挥有待增强。

因此,创业路社区社工站开展“筑梦小屋”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关注困境儿童的生活需求、成长需求和健康需求,积极链接、整合社区多元资源,强化困境儿童的支持网络,加强社会对困境儿童的关爱。

四、理论支持

(一)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关注服务对象内在潜能的激发以及自身条件的利用,而不是关注其问题和不足;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运用优势视角理论时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服务对象的优势资源条件。

在活动过程中,社工在评估困境儿童需求与问题的同时应善于发现困境儿童的内在能力,充分挖掘服务对象的优势与资源;

关注他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在切合主题的活动中发挥其优势,增强困境儿童的自信心,帮助其能够正确得认识与接纳自我,学会为自己规划合理的人生方向。

(二)社会支持理论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对维系正常的社会生活是必不可少的,而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也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而产生的。

社区对困境儿童家庭的帮助仍停留在物质层面,无法为困境儿童家庭提供进一步的精神援助和支持。

社区居民对于困境家庭儿童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关怀和爱护,有的甚至对困境儿童有歧视和偏见,这些现象往往会造成困境儿童自尊心受到打击,产生消极情绪。

通过整合资源,为困境儿童搭建社会支持网络,提供全面支持,改善他们的生活。

如:为社区中具有相似背景的困难儿童建立同伴支持小组,提供互助性的支持等。

五、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以困境儿童的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帮扶;

从学习、生活、和精神等方面关爱困境儿童,推进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精准化、专业化、常态化开展;

有利于促进儿童教育、能力发展和社会融入的提升,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伤害困境儿童的不良事件发生,促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二)具体目标

1.以孩子兴趣爱好为切入点,设计儿童童趣类服务内容,让儿童在寓教于乐中得到成长,增进亲子间情感,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的有爱环境。

2.增强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同辈群体间的联系,激发儿童潜能,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3.动员社会公益力量参与,提高儿童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倡导社会重视并参与儿童保护。

4.搭建儿童参与治理平台,让儿童去发现、发声、发展,培养儿童的主人翁意识,让儿童参与社区建设中。

六、具体实施计划

(一)前期准备阶段

1.建立专业队伍

困境儿童服务团队形成“1+1+N”结对帮扶模式,即“专业社工+心理咨询师+民政专干/志愿者/爱心企业”的模式;

推行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为困境儿童提供稳定的亲情关爱和心灵成长支持,挖掘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内在动力和闪光点。

2.入户摸底排查

通过入户走访,掌握困境儿童的情况,对他们的基本信息尽可能深入了解、全面评估,关注困境儿童的需求及问题;

做到一童一伴、精准关爱,为后期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3.建立专业关系

在摸排走访中,通过合理运用积极倾听、专注、鼓励、同感、信息提供、自我披露、建议等会谈技巧;

对所服务的困境儿童进行评估测评、访谈记录,做到对每个困境儿童进行仔细了解并记录存档。

4.打造儿童空间

联动村委民政专干,通过协商沟通在村委会设立一个儿童活动空间,配置儿童谈心室和儿童活动室,为困境儿童服务提供活动平台;

带动儿童与儿童、儿童与家长、儿童与环境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具体实施阶段

1.“四个一”日常关爱服务

志愿者每周与孩子联系一次、心理咨询师每半个月与孩子一次谈心、社工每月与监护人交流一次、社工每季度与村委民政专干进行一次沟通,动态掌握困境儿童成长情况。

从家庭的社会性功能和社区的支持网络等层面为其营造理解、支持和健康的成长环境,积极发挥多方合力,筑牢困境儿童成长发展的保护网。

2.“童心守护·筑梦成长”爱心帮扶

积极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设计开展“书香传爱暖童心”捐赠图书活动、“情暖童心,关爱助成长”帮扶行动、“打开心锁 拥抱生活”心理辅导、“七彩课堂 爱心家教”课业辅导等专业化、系统化、常态化的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为困境青少年群体提供教育支持、亲情陪伴、情感关怀、心理咨询辅导等有针对性的关爱帮扶,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赋能。

3.“历风启航·奇趣夏日”能力提升

针对困境儿童的能力成长与自我发展,通过开展“历奇成长营”抗逆力提升、“敞开心扉交朋友”同辈群体支持、“我和情绪做朋友”情绪管理工作坊、“我是小小银行家”角色体验等活动;

多元化服务关爱困境儿童,促进困境儿童综合能力提升,能力提升与兴趣培养“两手抓”,助力困境儿童全面发展,实现儿童的潜能挖掘与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困境儿童在历奇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能激发其探索与求知的热情,使其把经验内化后能有效地应用到生活中去。

4.“圆梦微心愿·点亮新希望”公益服务

了解困境儿童的真实愿望,面向困境儿童征集“微心愿”,社工进行“微心愿”整理,并积极积极链接企事业单位、慈善组织、爱心人士、志愿者等资源;

将整理完的微心愿与爱心资源对接,爱心企业根据自身拥有的资源,认领困境儿童的“微心愿”;

通过日常关爱、节日慰问、法律援助、教育资助以及临时救助等服务方式有效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微心愿”,为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个案帮扶,全面兜底

重点关注困境儿童,对于有特殊困难的未成年人个体及家庭,通过个案管理策略开展帮扶服务,开展个案救助,提供个性化服务,全面落实政策兜底,保障困境、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及成长发展。

(三)后期成熟阶段

以尊重儿童需求、融入儿童元素、培育儿童参与能力为立足点,成立儿童议事会为儿童参与到社区治理提供平台;

引导儿童以“社区小主人”身份参与讨论社区事务,听童声、问童需、聚童智;

让更多儿童的意见被倾听、被尊重、被接纳,站在儿童角度审视社区发展和治理,培养儿童多维度思考、创新与表达能力,激发儿童主人翁意识。

七、创新特色

1.服务内容清单化,服务周期常态化

项目服务内容以清单展示,增强服务的执行度。通过周期性的活动参与,使儿童慢慢接触到更多的同伴,认识到更多朋友,增强儿童持续的参与意愿,更好地融入同辈群体。

2.多维度关注儿童需求,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从儿童的生活需求、成长需求和健康需求出发,多维度介入,关注儿童的生活需求和成长发展需求。打破传统室内场域局限性,引导儿童勇于探索发现,促进儿童能力提升与自我发展。

3.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保证服务有效性

充分发挥资源链接者角色,积极联动多方资源,链接爱心企业、志愿者、高校、心理专家、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到儿童有好空间建设中来;

以资源桥梁为纽带建立共享型资源平台,将服务对象多样化问题和需求与资源联,确保服务成效。

八、预期成效

1.通过专业人员和社工组织开展的学习性、支持性小组,不断提高精准度、提升专业性,使85%以上的困境儿童监护人照护能力有所提升,意识有所改变,对困境儿童的学习、心理、安全、生活技能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为困境儿童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切实将社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困境儿童的心坎上。

2.团队凝聚力有所增强,自我效能感有所提升。

“历风启航·奇趣夏日”困境儿童能力提升服务活动中有大量需要团队合作的环节设计,社工在游戏环节进行时有意识地引导服务对象注重团队共同参与,让孩子们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孩子解决困难的态度和能力。

3.积极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作用,激活家庭、社区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功能。

通过调动社区、社区志愿者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筑梦小屋”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行动,增强社会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意识,加大构建社区未成年人保护网络;

提升家庭及社区支持力度,多维度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创建“保护儿童,由我做起”的良好社区氛围。

4.搭建儿童参与治理平台,将社区治理的更多视角“调”至“一米高度”,培养儿童主人翁意识,让儿童参与社区的建设中,落实落细儿童友好理念,助力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创建。

九、项目风险与控制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交流?

青少年服务专家任志峰老师

30000名青少年接触后

他得出这19点心得...

《与儿童、青少年沟通技巧系列实务课》

深受好评,扫码拿下

↓↓↓

【社工客书屋】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儿童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网址:“筑梦小屋”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 | 社工案例计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09824

相关内容

【社联公益】“筑梦书房”广州市困境儿童家居学习环境改造项目——案例集(一)
温暖“童”行,困境儿童帮扶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福建泉州:“筑梦小屋”助力困境青春期女孩成长
以善心行大爱,七彩人生筑梦“城中村困境儿童”安心家
真暖!“梦想改造+”关爱计划启动!
“梦想改造+”关爱计划温暖困境青少年成长路
“关爱老人,帮扶救助”困境老人帮扶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安居筑梦,职路领航!“双百”为困难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 社工案例计划
热点|潜江启动困境儿童家居学习环境改造公益项目
大朗:“织爱”计划 为困境儿童改善居家环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