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破千万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活力澎湃
舒适生活圈,让人在喧嚣中找到心灵的港湾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慢生活艺术# #舒适生活圈#
截至2025年4月28日,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其中,1月31日单日客流峰值达13.6万人次。这条串联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通道”,正以高效、便捷的服务,加速区域“一小时生活圈”的成型,成为粤港澳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
车站旅客络绎不绝
“运力扩容”到“服务提质”打造出行新标杆
面对持续攀升的客流,广深港高铁正从“保畅通”向“优体验”深化升级。深圳铁路通过加开列车、动车组重联等方式动态调配运力。今年以来,累计开行旅客列车超2.5万列,确保旅客出行安全有序。今年一季度调图前夕,深圳铁路针对闸机光线不均、逆光、摄像头聚焦失准及老化等导致的识读问题进行升级,显著提升了响应速度与识读精度。同时优化了居民身份证读卡器与OCR护照阅读器,实现港澳通行证刷卡验检票,减少人工干预,通行效率大幅提高。
此外,人工闸机新增功能支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非中国籍)在线注册、核验、售票、验检票、补票。优化后的闸机的快速响应和准确识别,将大大缩短旅客的等待时间,提升整体的出行顺畅度,特别是为港澳旅客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进一步提升了旅客满意度与服务水平。同时,通过优化车站指示标识、加强工作人员引导等方式,为旅客提供全方位的引导服务,确保旅客能够顺利、安全地进出站。
深圳北站、福田站通过在进站口、电梯、站台等关键区域增派志愿者,设“迎春花”服务岗,提供粤语、英语、普通话“三语四通”全流程引导,让港澳旅客感受“如家式”服务。同时,“爱心接力圈”服务群与“福田西九龙失物”微信平台的联动,实现了失物招领的精准对接。
“高铁+文旅”激活湾区经济“一池春水”
广深港高铁作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动脉,正以“高铁+旅游”模式深度激活区域文旅消费,成为撬动经济活力的“黄金引擎”。从去年以来,广深港高铁通过新增直达城市、加密车次、优化站点布局,高铁网络将大湾区核心城市无缝串联,打造“1小时生活圈”,形成“上午叹早茶,中午维港游,晚上赏灯光秀”的“一程多站”旅游模式,催生出“轨道上的文旅经济带”。
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广深港高铁运送跨境旅客达1000.2万人次,单日客运量最高峰达13.6万人次。其中,客流主要以深圳、广州地区为主,分别占比36.3%、34.1%,周末自由行客流量同比激增16.7%。香港发往内地旅客达490.9万人次,4月17日单日发送旅客最高峰达7.9万人次;内地发往香港旅客预计达509.3万人次,2月2日为单日发送旅客最高峰达7.9万人次。
旅客正有序登车
科技赋能,书写“心联通”的湾区故事
广深港高铁最动人的底色,是贯穿服务细节的“人文温度”。支付端,深圳北站在东广场新增货币兑换窗口,为旅客提供“最后一站”兑换需求;信息端,跨境票务“一码通关”系统将候检时间压缩;服务端,12306APP(手机客户端)推出“灵活行”产品,提供跨境班列实时查询、改签等功能;签注服务拓展,深圳北站东广场负一楼派出所增设港澳签注自助服务终端,支持旅客自助办理签注更新业务,满足跨境旅客“即到即签”需求。高铁线路与内地和香港的城市轨道交通、公交等交通方式无缝衔接,使得旅客能够轻松到达目的地,推动了沿线景区、酒店、餐饮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深港高铁用千万人次的跨境往来,印证了“轨道上的大湾区”从蓝图到现实的跨越;以“硬设施”与“软服务”的双向提升,探索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范式;更以润物无声的融合实践,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当列车飞驰,跃动的不仅是粤港澳三地的经济脉搏,更是一幅“互联互通、共融共生”的湾区新图景。(文/图 郭成海 岳千琳)
网址: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破千万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活力澎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13695
相关内容
香港市民的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香港市民的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愿景变现实
深港共绘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硬联通”先行 升级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14分钟,香港→深圳!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更便利
“流动的大湾区”活力潮涌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综合交通 交通逐步迈向高水平互联互通 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愿景变现实
番禺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
港湾街道金港湾社区开展“共创食品安全·共享美好生活”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