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已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我市在智能交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一系列创新应用场景,不仅提升了交通管理效率,还为市民提供了更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视频加载中...
走进市交警指挥中心,1500万条交通数据每日在此交汇,民警正通过大屏幕关注全市的车流通行情况,一旦发现交通拥堵,可在几分钟内远程调整信号配时,保障出行通畅。
信号调优专家张晓峰介绍,目前信号配时方案全天平均有10套,涵盖了早高峰、晚高峰、平峰以及夜间等多个不同的控制时段。针对每个不同的控制时段有相应的信号控制方案,像平时有些路口是分开放的,到了夜间车流量小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同时放行,从而达到降低延误,减少红灯等待时间的效果。
作为市区的主干道之一的海滨路,在旅游旺季时每天的车流量高达8万辆,自适应信号灯会根据实时车流调整着红绿灯时长。
信号调优专家张晓峰讲,海滨路全线13个交叉口,它在平峰的时候信号周期,可能在126秒左右。到了旅游季的话,它会根据后台的流量,自动调整为150周期,甚至到170周期,这样达到提效、降低延误的一个效果。
目前,我市已建成包含“一个中心、四个平台、八大子系统”在内的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通过对市区约2000处监控卡口信息数据采集分析,实现指挥调度、稽查布控、智能信号优化等功能。
威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工程技术科、警务技术四级主管刘瑶瑶讲,通过智能交通大数据采集分析,发现不满足通行需求的交叉口,从交通工程角度提出改造建议,联合市政公路等部门,开展联合治理工作。2022年至今,完成155个重点路口、海滨路滨海大道等十余条主干道的精细化治理工作,拥堵路口平均通行效率提升约15%。
智能交通系统也正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市民可通过下载相关导航APP,实时查看全市道路的交通流量、交通管制等信息,合理规划出行路线。
威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工程技术科、警务技术四级主管刘瑶瑶介绍,进行了119个公共停车场平台的数据接入,交通参与者可以实时获取到终点地点的剩余车位信息,驾驶员朋友可以在出行时打开手机导航,选择交警推荐线路出行,以获得更好的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