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和文化的汤
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文化遗产#
看自私的基因,多少也算是简单通俗的小册子一本。讲的是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在生物学上的意义。利他无非是为了于人方便,于己也方便;自私才是根本。
书中视基因为自私行为的基本单位,因为“从发生在最最低级的水平上的选择出发,是解释进化论的最好方法。”
从基因出发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大同。作者笃行了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的高尚完全毫无客观依据。作为人类,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我们自己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任何一个个体,也只不过是寿命不长的基因组合体的临时运载工具。存在的目的和价值只是在于某部分特定基因的延续。
刚刚看至第四章便读到了这样的言论,心里自是一惊。对于自由意志的否定,一向是我最为惧怕的。
还好,往下读的内容还能让人稍稍安心。书中把意识视为了一个进化趋向的重点(是否计算机也会有的有朝一日?),生存机器最终从主宰它们的主人手中(即基因)解放出来,变成有能力,甚至是有拒不服从能力的决策者(比如说拒绝生育)。
有一些的论断是新奇的。比如说对于妇女绝经现象的解释,并不是自古的延续:因为处于自然状态的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丧失抚养子女的能力。因此,老年母亲所产幼儿的估计寿命短于青年母亲所产的幼儿。在这个时候,选择孙子孙女而不选择子女作为投资对象的基因往往会兴旺起来。最终,"孙子孙女利他行为"基因会在基因库中占了上风,使母体在中年丧失生殖能力的基因就越来越多,最终就是绝经现象的形成。
这样的一个例子,大概也说明了此书的论断风格。
其实,就我看来,从整个物种着眼的达尔文的社会学说,最残酷的一点是在于(当然,是对于相信了人权和个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对整个物种来说,普遍的爱和普遍的利益在进化论上简直是毫无意义!
想起来的是Bones里面的高智商单纯男Zack,只信赖单纯逻辑。因为做出的推断有利于整个人类的进步,便可以下杀手。只是个体的价值,又怎么能被肆意毁灭?
那么努力的活过,最后多半也是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湮没,想起来,心里有时候是会觉得悲凉的。
要坚持的是生物学并无普世价值,不能代替社会学(或者人类学),文化的进化并不是基因。而遗传,遗传进化只不过是许多可能发生的进化现象之中的一种而已。
作者试图寻找的对一切形式的生命普遍适用的原则,最后确定在了“一切生命都通过复制实体的差别性生存而进化。”这样的论断,我居然也觉得同意。就算端出来的是一碗文化的汤。
说不上的缺点是,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本意在于简单易懂,却在有的时候产生了不知所云的绕口和迷糊副作用。大概也不能单纯的怪罪在翻译的原因吧。
-------------------
书中有一些相当之酷的动物例案,比如说雌蚜虫和雄鼠。
雌蚜虫能产无父的,活的雌性后代。每个这样的后代具有它母亲的全部基因。顺便提一下,一个在母亲“子宫”内的胎儿甚至可能有一个更小的胎儿在它自己的子宫内。因此,一个雌蚜虫可以同时生一个女儿和一个外孙女,他们相当于这个雌蚜虫自己的双胞胎。
而雄鼠,是能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怀孕的雌鼠一闻到这种化学物质,就能够自行流产。只有在这种味道同其先前配偶的不同时,它才流产。雄鼠就是用这种方式把潜在的继子或继女杀死的,并使它的新妻子可以接受它的性追求。
还有许多种类的鱼,并是不交尾的,它们只是把性细胞射到水里。受精就在广阔的水域里进行,而不是在一方配偶的体内。鉴于精子易于散失,雄性鱼必须等待到雌性鱼排卵后才在卵子上放精。但这样,雌性鱼就有了难得的几秒钟时间可以趁机溜走,把受精卵丢给雄性鱼照管。这就是为什么水中的雄性动物照料后代的这种现象很普遍,而在陆上的动物中却很少见。
书的后半部分谈多谈及了社会生活,包括世代以及两性之间的斗争,俨然是一部达尔文主义的社会学说。
观察野生种群的时候,大量的看到家属之间的欺骗和自私。无非是因为了自然选择,往往是有利于表现这种行为的幼儿的。生存几率的提高,促使幼儿进行欺骗的基因在基因库里处于了有利地位。作者说,“如果其中有什么寓意深刻的地方可供人类借鉴,那就是我们必须把利他主义的美德灌输到我们子女的头脑中去,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他们或她们的本性里有利他主义的成分。”人性怎么可能本善?
讲到两性的斗争,雌性个体手中握的王牌是可以拒绝交配,因为她的嫁妆是一个既大又富营养的卵子(冷汗)。交配之前,能够据以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可是一旦进行交配,她就失去了手中的王牌……她把自己的卵子信托给了与之交配的雄性个体。可应对的有两种策略,家庭幸福,和大丈夫策略。大丈夫策略不提,是雌性动物对得不到孩子们的爸爸的帮助已不再计较,而把全部精力用于慎之又慎,精心挑选,培育优质基因。
家庭幸福策略要求雌性个体辨别出雄性个体其忠诚和眷恋家庭生活的迹象,从而使自己受益。要做到这点的方式之一是,长时间地搭架子,忸怩作态。凡是没有耐心,等不及雌性个体最终答应与之交配的雄性个体大概不能成为忠诚的丈夫。而对于雄性的个体而言,假使它知道今后它要接近的任何其他雌性个体,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拖延,然后才肯交配,那么,对它来说,遗弃该雌性个体的念头也就没有多大诱惑力了。
但是要注意的是要操之有度。雌性个体迫使雄性个体在她身上进行大量投资,指望单单以此来阻止今后雄性个体最终抛弃她,这样做是徒劳的。这种形式的家庭幸福策略还要取决于一种进一步的重要假定:即雌性个体的大多数都愿意采取同样的做法。如果种群中有些雌性个体是放荡的,随时准备欢迎那些遗弃自己妻子的雄性个体,那么对抛弃自己妻子的雄性个体就会有利,不论他对她的子女的投资已经有多大。
看见没有,看就没有啊同志们。简直就素人类社会的写照。据说是两性间差异不大的那些物种,雌性个体喜欢采取家庭幸福策略。
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址:自私的基因和文化的汤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14338
相关内容
表观基因组:基于基因数据的个性化营养和生活方式干预炸汤圆的文化内涵
冬季的第一口鸡汤:广东人刻在骨子里的炖汤文化
醪糟汤圆的文化内涵
让节日里的传统文化基因“活起来”
自私的真相
六年级科幻的作文范文:自私的玉米
浅谈传统手工艺文化基因图谱的构建方法
中国节日新文创 让节日里的传统文化基因“活起来”
【手工汤圆】自制创意又可爱的小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