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发布室内尘研究报告,想要科学除尘,必须了解这些重点

发布时间:2025-05-03 10:32

阅读跨学科的书籍和研究报告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跨学科学习策略#

  生活得越来越“好”的现代人似乎正处于一种“健康迷思”中。《2012中国城市居民健康报告》显示,35岁至65岁人群成“慢性病大军”,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家族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聚集现象超过遗传性疾病,成为“家族病”新杀手[1] 。尽管人们对身体健康正保持着愈加密切周全的关注,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关注仍存在诸多盲点,室内环境的维护便是其中一个重灾区。

  人们与室内灰尘的战斗如同一场旷日持久的“游击战”——我们看不见其中的有害物质身在何处,却又深受其害。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联合戴森发布的《2017中国三大城市室内灰尘白皮书》显示,上海家居床铺上仅仅1克的灰尘中,发现平均37只螨虫及其残肢,而北京家居床上平均1克灰尘中有223纳克螨虫及其残肢 [2]。可以说,灰尘中看得见的物理构成并不可怕,看不见的化学及生物构成,才是影响居家健康环境的“元凶”。然而也正因其肉眼不可见,这些“隐形”的灰尘常常成为清扫工作的漏网之鱼。

  

  如今,追求健康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每个老百姓的追求,也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为共享健康生活提供了指导和方向。纲要指出,要以普及健康生活、建设健康环境等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要加强非医疗健康干预。可见从我们身处的室内环境开始,维护洁净,保持健康,正是当务之急。

  室内尘有害物质防不胜防,

  清洁方案也需“与时俱进”

  2021年10月15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在“健康中国室内环境高峰论坛”发布《室内尘人体暴露健康风险及高效除尘方式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对室内尘的组成、来源和健康威胁进行了更深入、详尽的研究,并就高效除尘的科学解决方案给出了解答。

  

  相关领导、专家及行业代表围绕“以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构建清洁安全的居住环境”展开专题研讨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马瑾研究员分享《室内灰尘人体暴露健康风险及高效除尘方式研究报告》的核心发现

  

  戴森中国软件工程师张伯阳分享戴森吸尘器的创新科技

  《研究报告》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室内灰尘的来源也在悄然变化。除了烹饪、吸烟、含铅涂料家具、食物残渣、毛发脱落等过去常见的室内尘来源以外,现代人新兴的生活方式也让室内尘的产生有了极易被人忽略的新来源。

  例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宠物作为生活伴侣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宠物经常到室外活动,进入室内的同时还会携带大量室外尘;且宠物存在脱毛现象,由于其在室内活动,掉落的宠物毛发往往会分散在家中的各个角落——地板表面、被褥表面、家具表面或缝隙,甚至遍布人的衣物上。

  

  《研究报告》还指出,清洁产品和彩妆、新式装饰家具和生活用品、休闲娱乐用品、养生中药材、快递盒、香薰蜡烛等,都会影响室内尘中有害物质浓度。而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物质、多环芳烃、花粉、细菌等颗粒易悬浮在空中,可直接通过皮肤吸附、经手口接触摄入或呼吸进入人体,直接造成疾病风险。

  由此可见,室内尘中污染源来源复杂、分布广泛、难以被肉眼发现,这些特性也对清扫的方式与产品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科学除尘还需整机过滤,

  四大主张亦不能少

  长久以来,人们也发明了许多除尘的方法,这些方法与衍生的工具大都侧重清扫肉眼可见的灰尘,忽略了三大隐藏的危害:

  

  其一,拖地及抹布擦拭等传统除尘方式难以保证清洁工具的完全洁净,容易造成灰尘及细菌的转移;

  其二,扫帚、抹布等工具在清扫过程中易引起扬尘,而扬尘粒径较小,不易沉积,会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容易被吸入人体,尤其是粒径小于5 µm的扬尘颗粒,极易随着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肺部。超过50%的尘粒会沉积在肺腔中,引起各类肺部疾病;

  其三,尽管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人们开始借助科技而非纯手动方式进行除尘,但仍需注意,部分吸尘器在清洁过程中排出的气体仍混杂着细菌和过敏原,它们再次散布至空中、被人体吸入,危害健康。

  这三点所造成的清扫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可以说是人们极易忽略,也非常容易对人体造成直接健康危害的隐患。

  随着对室内尘清扫的持续研究及洞察,工程师们发现,具备优秀过滤系统和密封性的吸尘器,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清洁时灰尘再次散布至空中,缓解二次污染问题。吸尘器吸入灰尘后,可以通过过滤系统,由惯性撞击、直接拦截、布朗扩散运动以及静电吸附四种方式对不同大小的微尘颗粒进行全方位过滤,确保排出洁净空气。

  

  戴森深谙中国居民居家清洁的痛点,并对除尘产品不断进行性能完善及升级,凭借卓越的多重整机过滤系统,通过尘筒集尘、网罩分离、多圆锥气旋过滤、前置滤网过滤、后置滤网防护五大步骤,有效做到捕获大型杂质、捕获细尘、捕获微型颗粒及过滤防护,避免看不见的微尘、皮屑、尘螨、过敏原等再次散布至空中。

  除了二次污染,灰尘遗漏也是影响清扫效果最直接的因素。而传统的手动清扫方式或吸力不强的吸尘产品,不仅可能造成灰尘遗漏,还可能因清洁工具的移动,使灰尘在家中转移、积聚。因此,在选择吸尘器时,必须选择拥有强劲吸力的产品,从根源上减少灰尘遗漏。

  

  同时,在清扫过程中,吸尘器还可能因灰尘堵塞管道或滤网而造成吸力减弱,影响后续的清扫效果。因此选择吸力持久不减弱的吸尘工具,可以摆脱反复清扫,让日常清洁无后顾之忧。

  除此以外,传统除尘方式在适用范围还具有一定限制,拖把、扫帚等工具都难以实现高处及缝隙清洁;且人们在清扫时,总是优先清理桌面、地面等常用区域,忽略了家中角落和床褥仍有可能藏污纳垢。因此,我们在清洁时,必须提高清洁角落、床褥、缝隙与高处的意识。进行细节清扫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及配件,有针对性地应对各处灰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身边的健康隐患有了更深入细致的了解,也在不断开发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洁净的室内环境,是生活质量的保障,也是对身体健康的最基本守护。读完这篇文章,不妨回头看看自己:面对灰尘“游击战”,你认清局势、有的放矢了吗?

  资料来源:

  [1]《中国城市居民健康报告发布 四成人患"情感亚健康"》,人民日报,http://www.chinajk.org/xwjj/a-2399.htm,

  [2]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SGS,《2017中国三大城市家庭室内灰尘白皮书》,2017

  来源:人民网科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网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发布室内尘研究报告,想要科学除尘,必须了解这些重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15444

相关内容

《室内尘人体暴露健康风险及高效除尘方式研究报告》发布
戴森发布《全球灰尘研究报告》
戴森解读《全球灰尘研究报告》:如何赋能家居清洁科学“实战”?
戴森发布《全球灰尘研究报告》展现中国家居清洁两面性
过滤为何成为除尘必选项?听最新室内环境报告如何解读
戴森发布《全球灰尘研究报告》:不易看见的灰尘才是影响居家健康环境的主要因素
戴森工程师解读《全球灰尘研究报告》:如何赋能家居清洁的科学“实战”?
戴森《全球灰尘研究报告》揭示“中国家居清洁两面性”
戴森《全球灰尘研究报告》揭示“中国家居清洁两面性” 【推广】
戴森微生物学家与工程师带你一起解读《全球灰尘研究报告》:科学高效的深度清洁,让灰尘无处可“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