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罗中立:揭秘《父亲》创作历程

发布时间:2025-05-05 17:01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 #生活知识# #历史#

关注"国安艺尊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品鉴经典

《父亲》完成于1980年。当时,中国8亿人民,绝大多数是农民,还有几千万像罗中立一样的青年是知青,与农民非常亲近。所以,这幅作品一经面世,就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共鸣。今天重读人民网对罗中立的专访,听他讲述《父亲》的创作过程。

罗中立 父亲 布面油彩 222×155cm 1980年

对话川美原院长罗中立 揭秘《父亲》创作历程

陈琦、卢圆媛、黄军/文

他执着,为一幅画数易其稿;他勤奋,从未停下过手中的画笔;他和蔼,鼓励帮助后辈上进;他幽默,说话风趣金句频出……

他,就是罗中立。

罗中立接受人民网专访。黄军摄

2018年4月18日,“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发布对话大咖”邀请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教授罗中立,跟大家分享《父亲》背后的故事。

《父亲》创作时间表

据公开资料显示:

1980年夏天,罗中立《父亲》创作完成;

1980年10月,《父亲》到成都参加四川青年美展;

1980年12月,《父亲》到北京参加全国青年美展;

1981年4月,《父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在“正在发生——罗中立手稿展”现场,妙语连珠的罗中立不仅分享了许多创作的故事,还向观众讲解如何经历反复推敲,最终画出《父亲》。

部分手稿将延续创作

《父亲》雕塑将亮相

在活动现场,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一张张《父亲》创作时的手稿,有人物角色的变化、场景的变化、细节的调整……

一张张手稿,将罗中立的思绪带回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的征稿。在大巴山的生活经历,让他将目光投向了农民题材。当年,罗中立创作《父亲》也是数易其稿,手稿将这一过程记录得格外清晰。

第一稿画的是一位守粪的农民,虽然这样的生活离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远,但却是上世纪50年代的鲜明特征,就连除夕夜守粪便的农民都要坚守岗位。

第二稿画的是一个收获的农民,将粮食一粒粒扫起来,脸上挂满汗珠,这便是《粒粒皆辛苦》,这一幅画的关键,正是让罗中立产生了将人物侧脸创作成正面的灵感。

在反复推敲再次修改后,他将人物创作为一个戴着洗旧军帽,手中拿着军用水壶的形象,这便是《生产队长》。

大巴山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罗中立的创作核心渐渐清晰起来,那些养育了我们,饱经生活风雨后坚守做人本分的父辈,是罗中立眼里华夏的脊梁,于是他在修改中去掉了多余的场景,还原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这幅作品,罗中立将其取名为《我的父亲》。最后,作为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评委的吴冠中将《我的父亲》改名为《父亲》。

这幅作品,饱含了对劳动者深沉的爱与赞颂,也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活动现场,罗中立还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未来在这里还将呈现一件《父亲》的雕塑作品,6米高,由美院的徐光福教授历时三年打造而成。”

差点就交辞职信

现在正释放“耍娃”天性

对话中的罗中立,言语风趣幽默,说起自己退休后的生活,重庆言子也冒出来了,“我还是个耍娃儿”。

他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自己的经历,“我从国外回来的时候买了一个摩托车,喜欢骑着到处走,摩托车没有汽油了,我就背着汽油在凉山里转、体验生活。这也是源自我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激情。”罗中立笑着说:“我这个人不爱抽烟打牌,就喜欢去山里转转,我昨天就刚从平昌回来。”

这种天性,让他在做院长的时候,在行政工作与创作中一度非常纠结,差点就交了辞职信走人,如今退休了,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他也乐意四处走走看看,学习充电。“那种仰天大笑出门的感觉特别好,现在就是随性。”

但是,对他来说,退不退休对创作的影响并不大,“我很幸运,把工作和爱好结合在一起,所以也没有退休的概念。”

培养年轻人如酿酒

酒窖很重要

罗中立在黄桷坪用“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为喜欢艺术的年轻人,构建了一个属于艺术的梦,为优秀的学生在人生理想上再扶一程。

后来在大学城,他又建起了53000平方米的虎溪公社,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最大的工作空间,为学生、教师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

关注年轻人,是他从来没有改变的主题。“年轻人是我们的未来,我们重庆的美术是属于国家队级别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国际影响力的队伍,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创造给他们一些条件,让他们可以成长。”

当年叶毓山院长在时,把几个平方的宿舍做成工作室,成就了四川美术学院跨时代的作品,这不仅让罗中立心存感激,也影响了他后来对工作室的态度,“办学校如同打造酒窖,窖好了就自然会有好酒。如果酒窖没有打造好,好料也会被糟蹋,这是我的一个体会,也是对年轻人的期望,希望他们坚持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并努力去实现它。”

在现场回答观众问题时,罗中立兴奋又耐心,分享《父亲》的创作时,情不自禁起身走到手稿前向观众介绍:“这里红一点,这里黄一点。你们看可能都差不多,但是我们看起来却千差万别。那张是纸不够了,就把奖状翻过来接着画……”他还不时对同学们的提问给予肯定及鼓励。那一刻,他不再是一位着名艺术家,而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一位和蔼亲切的长者。

罗中立金句

⊙罗中立很风趣,有个名号叫“罗二哥”,因为他亲切接地气,在和我们对话时,也是金句不断,现场掌声不时响起。

⊙“我想说的是,艺术对一个人而言,可能儿童时期是兴趣,少年时期是理想,青年的时期是奋斗和拼搏,但到了我现在这个阶段,它已经成为生活的一种方式、生命的一个部分、是日常。”

⊙“当了院长,行政事务占用了大量的个人时间,但一个艺术家的状态不可以丢……这如同搞体育的人每天要活动筋骨,搞声乐的人每天要吊吊嗓子,专业的状态需要一直保持。就像电视频道一样:一旦回到工作室,创作的频道一直都在,图像和声音都应该是清晰的。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在当院长期间,利用点点滴滴碎片化的时间,见缝插针地画了这么多手稿的原因。”

⊙“办学校如同打造了酒窖,窖好了就自然会有好酒。如果酒窖没有打造好,好料也会被糟蹋,这是我的一个体会。”

⊙“民间有句玩笑话,不是比谁画的好,而是比谁运气好,还有一句话是,比谁活得老。身体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趁着还年轻,趁着这个好时代,天气正好、下地干活!”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作品赏析

罗中立 金钱豹系列 200×180cm 1995年

罗中立 岁月 布面油画 200×180cm 1989年

罗中立 吹渣渣 布面油画 63×85cm 1981年

编辑 / 万芳

图片来源:国安艺尊

关于我们

国安艺尊(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是由中信国安、百年艺尊公司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三方共同成立的合作平台公司。

国安艺尊依托中信国安品牌美誉、资本力量、产品创新和综合服务优势;合力大型国家文化工程《百年巨匠》品牌影响力,以及百年艺尊公司的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积极发挥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的专业性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推动高端文化艺术的交易、展览、传播等活动的发展建设。紧紧围绕统筹推进国家区域文化发展定位,高度契合国家扶植政策,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通过传播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精神,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

自媒体平台

国安艺尊 · 订阅号

国安艺尊 · 新浪微博

国安艺尊 · 一点资讯

国安艺尊 · 搜狐号

网址:专访 | 罗中立:揭秘《父亲》创作历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29066

相关内容

《亲子婚姻家庭:幸福生活的秘诀大揭秘》
爱结专访美容专家 揭秘顶级美容秘笈
采访花花父亲(花花父亲分享育儿心得与家庭故事)
探访哈弗俄罗斯经销商 揭开长城汽车海外增长秘籍
“中意家居设计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南京林业大学举行
镜报揭露C罗健身秘诀:一天小睡五次&一天六顿饭&滴酒不沾
父亲节创意手工作品礼物制作教程
全国美展广东首获中国画金奖,罗玉鑫揭秘创作——“遵从内心”磨画 “恰到好处”作画
香港服务器远程访问解决方案:揭秘灵活工作模式
专访荣耀赵明、罗巍:创新驱动下的荣耀影像进阶与品牌战略布局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