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非遗”——彩画:传统民居生活中的斑斓
捕捉生活中的色彩斑斓,用照片讲述城市的五彩斑斓。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生活瞬间摄影#
厝角头、垂带下,门窗栋楹、屏风挂画、橱扇龛肚
……
在揭阳的古建筑和古民居中,
彩画的身影几乎无所不在。
画匠们殚心竭虑,
使出浑身解数将各种寓意美好的事物装进作品。
举凡戏剧故事、历史人物花卉虫鱼等,
都可以是作画的内容。
他们通过谐音、物象、状物等方式,
构成风姿多彩的“吉祥”图案,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建筑彩画作为装饰的工艺,融实用与装饰效果于一身,其以浓墨重彩或淡雅飘逸的风格,对建筑和家具等器物起着装饰的作用。图为揭西蔡氏宗祠内部的部分彩画。
早在春秋时期,先民就开始用彩画来装饰宫殿和住宅。建筑彩画是先民他们以智慧创造的集实用性、装饰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大众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彩画分为官式与地方两大类,使用于木构件,包括门、窗、柱、梁等以及墙壁的油饰和粉彩。揭阳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应用更加广泛,题材更加丰富,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色和风格。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彩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瑞林从事彩画创作多年,据他介绍,揭阳彩画主要有金漆画和五彩彩漆画两种表现形式,像揭阳市乔林双忠庙、揭阳北门天后宫以及各地祠堂色彩斑斓的梁架彩绘,就是五彩彩漆画。而金漆画则是在器物表面上髹底漆再扫金粉或掺入银粉,然后用特制铁笔绘制而成,常用于装饰屏风、神龛、橱柜、眠床等高档器具。一般情况下,金漆画以金、银、黑三色相衬,画面主体突出,人物场景较为简练。
潮汕传统民居的门扇饰满金漆木雕和描金漆画,综合运用了线刻、浮雕、通雕、圆雕、髹漆贴金、描金漆画等多种装饰工艺。
揭阳建筑彩画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蟹因有壳,所以象征着科甲;鹤、鹿、寿桃在潮汕话中发音与福禄寿相近,所以就取为福禄寿的象征。还有一种比龙头缺个门牙的瑞兽称鳌头,象征着科举中独占鳌头……”黄瑞林向记者分析彩绘对象的寓意。诚如他的所说,揭阳彩画题材,主要有山水、人物、动物、花鸟、水族、果蔬等几大类,匠人们通过谐音、物象、状物等方法将这些题材构建成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表达了对科举入仕、健康长寿、婚姻美满等等的向往。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像一面镜子折射了几百年来人民群众的思维、风俗与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追求。
建筑彩画作为装饰的工艺,融实用与装饰效果于一身,其以浓墨重彩或淡雅飘逸的风格,对建筑和家具等器物起着装饰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技艺的应用越来越少,主要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木质建筑日益减少,且大众的审美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加之彩画创作的特殊性质,只能进行手工创作而无法批量生产,加上有部分工艺需要严格按照若干流程制作,并受季节限制,而且施工的周期通常都较长,制作成本比较高昂,等等。因此,彩画的应用日益萎缩。
“匠人总是辛苦的,有时要长时间爬架子,或受风吹日晒,所以一些年轻人不喜欢。”黄瑞林坦言。正因为传承上后继乏人,造成了彩画逐渐走向式微,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让黄瑞林深感欣慰的是,儿子黄泽平继承了这一传统技艺。而今,黄瑞林父子俩正戮力合作,探索着如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彩画焕发出时代活力,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让这项传统技艺血脉相继、薪火相传。
壁画《松鹤图》。
普宁泥沟亲仁里张氏祖祠梁架上的装饰,绘有当年很时尚的高楼大厦、汽车、轮船等,可见艺人构思之巧妙。
传承人档案
黄瑞林
1959年出生,揭阳空港经济区渔湖人,民间彩画、嵌瓷艺人。在嵌瓷和彩画世家中成长的他,从小受到了艺术的熏陶,酷爱美术。参军复员后,继续跟随父亲从事民间彩画、嵌瓷等传统建筑装饰,并不断潜心学习,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从业30多年来,通过参与潮汕各地及闽南地区各地传统建筑的修建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成为一位集彩画、泥塑、灰塑、嵌瓷等技艺于一身的民间艺术家,技艺精湛。2009年获“中国营造彩画技术名师”称号,2014年获“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画)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16年获“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称号。
相关链接
彩画
彩画,又称彩绘,是在中国古代建筑上绘制的装饰画。彩画是一种融合了功能技术与形象表达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够通过油漆、色彩等对木构件起到保护作用,使其免遭日晒雨淋和受潮,延长建筑木结构的寿命,同时还可以求取物象,状物,抒情,或浓墨重彩,或淡雅飘逸,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力,在古建筑装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彩画是一种集实用性、装饰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俗文化艺术,它的表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一般可分为山水、人物、动物、花鸟、水族、果品、吉祥几大类。揭阳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扬,从建筑物到日常用品等,应用更加广泛,题材更加丰富,呈现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彩画风格,具有较高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2013年,彩画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漆画《荔镜记》。 陈成光 1960年作
观 点
彩画发展 未有穷期
彭妙艳
揭阳已获公布的“非遗”项目中,建筑彩画技艺的传承意义和发展前途应是最被看好者之一。
似乎不必追溯建筑彩画在中国、在揭阳历史有多悠久,作品有多美妙,因为这些似乎都是人所尽知的了。就只根据它的现状,谈谈如何传承,怎样发展。我以为,这才是比较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诚然,建筑彩画不止揭阳有,也不是揭阳最精彩,官式彩画就不用说了,仅以地方彩画而言,苏州彩画,甚至山西彩画、辽宁地方彩画等,就都比揭阳彩画有名。当然,这不等于就说揭阳彩画一无是处,适得其反,相对于某些同级“非遗”,揭阳的彩画还是比较有特色的。
揭阳的建筑彩画,既可施之于木,也可绘之于墙;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因为施之于木雕、灰塑而多维的。不管属于哪一类型,都可以使“屋不呈材,墙不露形”,使建筑物更加美轮美奂。而这非但是古人,也是今人建筑审美的需求一部分。在过去,不仅神庙、祠堂,就是成座的民居(围厝),缺乏了彩画是不可思议的。
古人喜欢以建筑彩画来美化生活,现代人也不排斥以彩画对建筑进行可以唤起感官愉悦的描绘。只是他们对于图案、色彩、画法等有了更加多方向的选择。前些日子,在普宁泥沟张氏本祖祠(民国所建)看到其后壁上方彩绘的现代城市生活图景,这种“反传统”的工艺作品就给我以不小的启发;而近年所建惠来宾馆其餐厅上方以横楣式的五彩木雕装饰,也很有一种古典的韵味。
这就是说,彩画发展未有穷期,重要的是画法的丰富和更新,使与时代对接;再者就是施画空间的拓展,努力进入新的公共建筑、现代的住宅,并尽量与其他画种(如壁画)的和谐结合,经过一番交集渗透之后,相信就能开辟一个新的境界,闯出一条新的道路,让遗产“咸鱼翻身”为新的产品与产业。
我以为,这才是最好的传承。
网址:走近“非遗”——彩画:传统民居生活中的斑斓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29067
相关内容
让非遗“牵手”生活,让传统“走进”日常让非遗更贴近现实,“求新”成非遗传承保护关键词
千年灰塑 文昌传统建筑的非遗美学
乐艺术·悦生活 | 玉兔呈祥,非遗放彩,潮玩diy让你非同”艺“般
【造物数创非遗】寿光布贴画:废布料翻身变艺术!劳动智慧的魔法
一“笔”一“画”勾勒深化改革“斑斓画卷”
非遗老传统如何展现垃圾分类新时尚?快来永庆坊赴一场环保之旅
探寻被遗忘的中国民间艺术书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传统走向现代,非遗在普陀这里焕发新生活力
百年非遗烟台绒绣:“针尖油画”从画框走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