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
避开大型购物中心、演唱会等人群密集地点附近道路。 #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小窍门# #出行建议# #城市交通绕行建议#
文件来源:海淀教育 https://www.bjhdedu.cn/
海教发〔2021〕27号
区教育系统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实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妇字〔2019〕27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5〕10号)、《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京教工〔2021〕49号)等文件精神,经海淀区教工委、教委研究决定,建立 “海淀家长学校”并制定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问题需求为导向,建设“海淀家长学校”,对全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进行总体规划、组织协调、专业指导与宣传辐射,健全区级、学区、校级“三级体系”,建立健全家庭教育的工作机制,探索家校社共育运行模式,促进中小学家长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形成区域学校、家庭和社会多元协作、深度合作的区域家庭教育工作新格局。
强化专业引领和支持服务, 深化家庭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系统构建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体系,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规划指导,加大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化培养力度,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家庭教育服务资源,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不断建立健全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家长和未成年人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二、工作目标
加快家庭教育工作专业化、网络化建设,形成目标导向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的区域家长学校工作特色,建设区域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队伍及课程资源,打造线上线下、区校合作、多方协同的家庭教育工作新模式,促进区域家庭教育工作高品质发展。
——进一步夯实中小学家长学校的规范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各级家长学校职能,建设中小学家长学校标准,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系统推进家长学校工作。
——进一步构建三级联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建立完善区-学区-校三级教育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协同运行机制,点面结合、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水平。研发家庭教育系列课程体系,推进专业、多元、高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升家校共育研究能力和水平,培育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科学普及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
——进一步深化家校社共育的多元路径。推进“互联网+家庭教育”,线上线下为家长提供在线辅导、网络课程等服务,推动实现家校共育方式多元化。
三、主要任务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推进机制与途径,坚持协同推进与持续发展,着力推动六项行动,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全面提升我区家长家庭教育水平。
(一)加强区域家庭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
1. 准确把握家庭教育核心内容。形成以家庭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内容体系,引导家庭成员树立和坚持正确的育人观、家庭观和国家观。
2. 健全家庭教育的工作机制。以区、学区、学校为三个层级,建立一个多维度多主体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网络,建立各层面开展和支持家庭教育的责任清单,为学校、家长、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供切实的支持和帮助。
(二)推动中小学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
1. 做实中小学家长学校工作。强化学校主阵地功能,指导中小学每学年制定家庭教育工作方案,科学组织开展、策划和实施家校社共育活动项目,每学年各年级至少组织6次家长学校活动(每学期至少要开展1-2次专题培训或讲座),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
2. 强化专业引领和支持服务。进一步加强与区妇联及未成年人保护部门等多方的协同,调动和整合本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推进因需入校家庭教育指导,开发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定期组织研修活动,引领学区、校级家长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三)系统构建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1. 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以优质化、特色化为导向,聚焦家风、家训的培育与传承,设计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系列课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家庭,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
2. 研发亲子沟通系列课程。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开发家庭教育责任、新型家长素养、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家校沟通与融合等相关课程,以课程引领实践创新,提升家校社共育质量。
3. 优化学生成长系列课程建设。引导家长重视孩子心理健康,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系统开展学生身心特征、心理指导、生活指导、学业指导、生涯指导等课程培训,为家长提供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普及、个性化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等服务。
(四)打造三级+线上线下指导服务网络
1. 健全家校联动体系。巩固发展区域、学区、学校相衔接的三级家长学校指导服务网络,共享家庭教育师资,互通家庭教育信息,打造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库,协同推进,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
2. 全面推进“互联网+”家庭教育。大力拓展网络、微信及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服务平台,探索建立远程家庭教育服务网络,推送相关信息,开设微课、访谈等专栏向家长提供网络课程资源及个性化咨询服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的家庭教育活动,满足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
(五)以课题研究引领家校共育实践
1. 深化家校社协同实践专项研究。探索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提升理论认识,探索破解方案,进行需求模式创新,加强对研究课题的跟踪指导和管理,切实提高家校社协同育人水平。
2. 加强家庭教育特色评审。鼓励学校深入挖掘自身资源和优势,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探索和创新家校社共育工作,在制度、机制、模式、资源平台、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特色,建立区“家庭教育案例”评审机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及具有推广价值的家校社共育示范经验。
(六)提升指导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1. 组建专家团队。吸纳专业人士、学校校长和教师、优秀父母以及社会各行业中的领军人物等,组成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团队,在校级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建设、家长委员会的组建运作、特色项目培育、家庭教育研究等方面,为全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专业化指导。
2. 培育家庭教育专兼职团队。指导学校逐步建立以分管德育工作的干部以及班主任、德育教师等为主体,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建立“海淀区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分学段、分年级、分层次的培训研修,培养1000名左右的教师成为家庭教育顾问,夯实家庭教育指导的核心力量。
3. 打造志愿者队伍。招募、选拔、聘用一批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并组建区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团队,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导向性,定期面向广大家长定期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
四、工作安排
“海淀家长学校”作为虚拟机构,挂靠在海淀教科院德育心理中心,以指导服务为切入口,研究与培训相结合,辅导与交流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推动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稳步发展。
(一)课程培训
积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联动机制,凝聚工作合力,针对家庭教育痛点、难点,根据家长和儿童的需求,选择、购买、培育一批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建设丰富多样、高质量课程资源库,开展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以课程推进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
(二)志愿服务
针对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不同类型学校的家庭教育实际,调研学校家庭教育需求,定制志愿入校服务菜单,整合学区、学校的家长学校、家校委员会等优势资源,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咨询、家庭指导等服务,科学精准指导校级家长学校建设,深化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针对性、操作性。
(三)学术研究
充分发挥区家长学校研究职能,组织开展中小学家庭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征集发布家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建立基于实证研究的家庭教育工作推进机制,分学区设置专家团队,指导学校家庭教育实践研究,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注重家庭教育研究成果转化,建立和创新有区域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四)指导交流
注重实效,紧扣家庭教育指导质量提升开展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建立典型引领机制,搭建家庭教育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论坛,挖掘学校典型经验,宣传推广家庭教育特色案例,打造区域品牌性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提升区域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五)优化整合
整合高校、研究机构、社会家庭教育资源,探索多部门的深入长效合作,加强与公益组织协作,采取多种方式构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模式,借助专业机构师资和课程资源,定期开展面向家长的“大规模、全覆盖”专题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亲子体验、社会实践等家庭教育活动,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五、运行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教委主要领导牵头,德育科、基教一科、基教二科、宣传科、学前科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定期组织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在教科院下设工作小组,负责海淀家长学校建设与运行的组织、协调、专业指导等工作。
(二)经费保障
建立海淀家长学校专项经费,为家长学校课程平台资源建设、三级家长学校服务网络打造、家校社协同实践专项研究、家庭教育师资培训培养等提供经费保障。
(三)宣传保障
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学区、学校的典型经验,开展优秀家庭教育指导者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区域家庭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
2021年11月18日
网址:人大附中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30833
相关内容
川师大附中推荐《人大附中优秀作文与名师导引(初中卷)》
中科大附中实验学校联合中科大附中、中科大附中科学岛学校开展小学数学校际研讨活动
四川师大附中怎么样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花开无声,育人有境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初中部开展劳动教育系列主题活动
如何下载附件?邮件中的附件如何下载到电脑上? 爱问知识人
2023影响中国人居生活方式趋势报告(附下载)
跟附近的人聊天软件
被保险人,中国人寿附加住院医疗生活津贴保险特点分析,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