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朴生活真谛 原文摘录
发布时间:2025-05-06 03:31
懂得放下,才能真正体验简朴生活的真谛。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简单快乐的生活哲学# #简朴生活哲学#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购书单 电子图书 2024年度榜单 2024年度报告《简朴生活真谛》的原文摘录
按热度排序 按页码排序 1. 简朴观能释放我们……并且让人对物质有个正确的观念。物质是用来提高生活质量的,而不是用来压榨生命的。 2. 我们为着四周涌现的需求煞费思量……我们以疯狂的忠诚去回应“一切”要我们去做的事,分辨不出哪个声音是基督的声音、哪个是人为的操纵。完美主义的重轭把我们累得直不起腰来。 3. 简朴的生活既丰富又充满秩序。……秉性武断的人不了解简朴中的变化,心怀二意的人则不能体会复杂中的统一性。 4. 我们所做的事不会让我们变得简朴,但会引导我们领受简朴的恩典,也使神有机会在我们生命里赐下简朴的恩典。那是一种极重要的准备,一种松土的功夫,正如保罗所说的“顺着圣灵撒种”。 5. 福音的真谛纯粹借恩典临到我们,但又具属灵操练的记号。 6. 简朴的外在表现必须源于内在真实的生命。学习顺从圣灵而行,方能建立清洁、统一、满有恩慈的生活。 7. 简朴的意思是,当所有的概念都被人搅乱了、歪曲了、倒置了时,我们的眼睛仍专一地注视神纯全的真理。朋霍费尔在死于纳粹之手的前夕曾这样说到。 8. 简朴的心只能在信靠的沃土上蓬勃生长。 9. 简朴意味着重新仰赖神。像小孩子一样,我们在信靠中过活。 10. 一旦物质居先,彻底顺服便无可能。 11.顺服较深的本质,乃是在我们里面所产生的精神。这种精神会把贪得无厌的欲望钉在十字架上治死。 11.圣经极力强调简朴的内在本质——圣洁的顺服,那就是一切应许的福气的前提。而那顺服的关键要点乃是,对贫穷和有缺乏的人提供仁慈的援助。 (查看原文) 不要选择最能赚钱或者在世上最受人尊敬的职业,而要选择你在其中能够做最多好事、最能逃避试探的职业。 (查看原文) “简朴的意思是,当所有的概念都被人搅乱了、歪曲了、倒置了时,我们的眼睛仍专一地注视神纯全的真理。”这种专一使人变得果断,能够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解决人生的难题。 (查看原文) 我在上文说过,神居于我生命的边缘,实际上,比较正确的说法是,我居于神生命的边缘。需要进入这中心或者核心的,乃是我自己。让神进入我们里面是一回事(而且是极需要的事),让我们进入神里面又是迥然不同的另一回事。在前者中我们仍旧是注意力的中心,后者神才是焦点。当神进入我们里面时,我们仍有点自主权;但当我们进入神里面时,我们却是在“里面”了。他是在一切之中,贯乎一切,又超乎一切之上。这不是幼稚的泛神主义,仿佛神会局限于他的造物之中,而是卓越庄严的一神主义—一宇宙间只有一位神,众生的存在都因他得以维系。那是发自神圣中心的生命。 当我们把事情的顺序从神进入我们里面转变为我们进入神里面时,基督徒简朴的焦点变得更清楚。 (查看原文) 静默: 我们惧怕,只是因为不习惯。(Wayne Oates)的《喧嚣的心中培养静默》(Nurturing Silence in a Noisy Heart)一书中说:“静默不是我的世界中原有的,静默对你而言多半也是陌生的。如果你我要令喧嚣的心真的得到静默,就必须培植它。…如果你看重它、珍惜它,并且乐于去浇灌它,你一定能够在喧嚣的心中培植静默。” 是的,我们的内心会得到神圣的静默,但必须培养它。当我们这样做,奇迹便会发生。受试探、攻击的时候,我们只需安静自己,进入神的能力中,静观善良兴起、邪恶消逝。能在神里面安歇,在疯狂的活动中有安静,能先寻求他的国,是很美妙的事。 有时候,我们必须找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去培养静默,开始的时候尤其是这样。当我只有十多岁的时候,我常走到车房后面,坐在墙头,脚踏在垃圾桶上。那是一个安静的圣所,我在那儿学习与父交通。劳柏在日记上写道:“今天很丰富,但很吃力,因此我爬上屋后的信号山,一路上对神说话,也聆听他的话。回家的路上也如此,在山顶上那可爱的半小时也如此。”有些人在清晨重新出现的静默中亲近神,有人则在黑夜深沉的宁静中最能安静下来,又有人在白天的喧闹中退隐片刻,专心安静地聆听。我们必须有一段时间,停止那无休止的搅动,把不安的情绪平静下来,默想那住在我们心中的全能神。 (查看原文) 了解情绪的限度: 达到简朴的另一个步骤,是拒绝过分消耗我们的情绪。 在这个忙碌的文化中,我们必须了解我们情绪的界限。胃溃疡、偏头痛、神经紧张,以及另外十多种病症,都是我们心理负担过重的表征。我们既然要在经济上量入为出,那么在情绪方面,为什么不可以呢?让我们弃绝现代成功人士“忙个不停”、一个人当两个人用的形象吧。让我们拒绝那伟大不凡的幻觉,不要再以为唯有我们才能拯救世界吧。我们必须了解我们情绪的限度,而不横加干预。我们的孩子和配偶会因此更爱我们。 删除不重要的事: 还有什么能做的吗?当然有!而且多得很呢!我们可以把一个月的所有活动记录下来,然后按照下列的方法把它们分类:1。绝对必要的;2。重要但非必要的;3。有益但非必需的:4。并不重要的。然后,毫不留恋地把后两类活动全部删除,再把前两类的删去20%。我们太忙,只是因为我们想忙。取消许多活动也不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效率。 培养反省的生活方式: 我们也可以立意培养反省的生活方式。不仅听新闻、读报纸,还应思想那些新闻的意义,让我们从比较广阔的视角去看待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事,然后衡量它们。我们这个代真正的先知,能够参透现代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看出这些事会把我们带向何方。 忠诚奉行以往定立的规则: 如一年只做公众演讲多少次。 (查看原文) 生命周期中的隐藏(休养): 开发内在简朴之道的另一要素,是与神所定的生命周期调和。生命中有进食的周期,有睡觉的周期,有工作的周期,有游戏的周期。当神所定的周期被打断时,痛苦便随之而生。我的学生经常因不顾正常的睡眠周期而吃苦。有很多美国人因为没有正确地按时进食,而招致严重的头痛和胃痛。力量也有一个周期,人会渐渐老去。我们竭尽心力、企图保留青春,结果却给自己和别人加上沉重的担子。当然,小孩子在另一端极力挣扎,想要快点成年自立。有人非常痛苦,因为他们还不满21岁;又有人十分痛苦,因为他们过了21岁!结果我们中多数的人,在多数的时候,都活在痛苦之中。 许多人因发现了自己的活动和安静的周期,便获得极大的慰藉。例如,我在“活动频繁”与“比较空闲”这两段时间的其间,精神最好。当我了解这一点时,便能够按照自己的情况调整、安排生活。在一段沉浸于公众生活的时期后,我开始感到油尽灯枯,而我注意到,远在我外表上筋疲力尽之前,我的内心早已枯竭。因此我必须小心,不要变得狂乱、空洞,在人们面前忙碌,但缺乏生命。我必须学会退隐,像耶稣一样,并且体验到神重新创造的能力。圣经告诉我们,彼得在约帕一位硝皮匠西门的家中逗留多日(徒9:43)。在我们的旅程中,也需要发现无数的“逗留地”,好在那儿领受属天的吗哪。 得到了这知识是一种奇妙的自由。当我在人群中过若紧张活动的日子时,不再责备自己没有拨出充分的时间去研究、默想。我也不再为安静反省或者休假的时间诋毁自己,认为自己是没出息的懒人。我能够了解并珍惜一个事实,即神借那隐藏的时间供应他的众仆人。当我需要隐藏时,我不再渴想公众的注视。 (查看原文) 从四面八方来的信息都一样:毫无约束的消耗必须停止。如果我们继续狼吞虎咽地消耗资源,完全不顾我们的管家职责,并且把那些致命的废料倾吐在地上、海中以及空气里面,那么我们很可能在自掘坟墓、自敲丧钟。 我必须加上一个理由,说明我们为何必须抑制贪得无厌的消耗。基督徒应该十分严肃地考虑这个理由。过分消耗是“一种癌症,渐渐吞噬我们的属灵活力”。它使我们丧失同情心,与那些家庭支离破碎、受伤流血的人远远分离。它使我们成为物质主义者。 我们愈来愈无力问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比如,单单由于我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购买大量的石油,是不是就说明我们有权这样做呢?印度穷苦的农夫买不起一加仑汽油去发动抽水机,因为世界对石油的需求已令石油贵到他买不起的地步,这情形究竟该由谁负责呢? (查看原文) 从“无形的手”的理论中产生了扩张主义的经济制度,为世界订了四个基本假设。第一,追求个体利益最终必然对社会也有利。一切目的和价值应以经济增长的观点去界定。第二,自然资源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经济的气球不断膨胀,这个美好的大地也会继续不断地提供所需要的新资源,使经济可以继续发展。第三,追求经济上的个体利益和享受,主要关注的是活着的人,而不是为还未出生的后代打算。而且,如果经济的扩张在本质上是好的,那么后代也会因我们继续的增长而受惠。第四,经济上不断扩张在本质上既然是好的,那么任何消极方面的影响,就不过是表面的。严重的工业污染只是令人不愉快的副作用,不应该因此对经济学理论本身产生怀疑。 这一切的后果是,大家都以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为成功的标志,对任何令增长阻滞的事情都给予消极的反应。这观念也使我们有了偏见,对任何能够刺激增长的东西都大加赞赏。比方说,有计划地推陈出新已成为美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因为它能促进经济增长。我们的文化是“用完就扔掉”。工业设计家史蒂文斯(Brooks Stevens)说: “我们的全部经济发展都建立在定时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帕卡德所著《废物制造家》一书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有意的、有计划的浪费是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一部分! (查看原文) 我们必须记住的东西并不多一事实上只有一件,就是要留心听那位真牧人的声音。我们必须作的决定也不很多一事实上只有一个,就是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也不很多—事实上只有一件,就是在一切事上顺从他。正如克尔凯郭尔清楚了解的那样,我们最后只剩一件事,就是简朴中的简朴。对神圣中心怀着圣洁的顺服之心,这就是简朴的实质。 如果没有那实质,简朴的复杂性便会从中作梗,使我们变得非常沮丧。有了那内在的实质,生命便井然有序,而且满有和平。我们必须做的唯一一件事,乃是每时每刻都留心听命于这位天上的监督。如果我们这样做,神圣指引的微声便会涌起,使生命变得光辉灿烂的爱也会涌现。 耶稣邀请人负他的轭,并且加上一句话说,他的轭是容易的,他的担子是轻省的。牛受训耕作时,是与另一头已经受过训练的牛共负一轭。开始时,那头未受过训练的牲口可能会被轭擦伤,因此会企图挣脱逃走,这时那轭的确是十分沉重的担子。然而,当它学会了与那头受过训练的牛步步同行时,便能够从容自在地前行。我们也与受过训练的主耶稣同负一轭。我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与他并肩齐步,由他选择方向、带领道路。当我们与他步步同行时,很快便会发觉,我们已经摆脱了那紧压着的重担,就是那需要照顾自己、按照自已的意思而行的重担。我们也发觉,主的担子实在是轻省。我们已进入了愉快而简单、只需聆听和顺服的生活中。 (查看原文) 圣洁的顺服: 我们常常意识到神,这光辉灿烂的领会释放我们,使我们脱离自我意识的束缚,得到自由,得到喜乐,得到生命。 我无论怎样强调这品格对真正的简朴生活有何等重要都不过分。唯有这品格才能够使我们把别人的利益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救我们脱离自怜,卸下我们要力求保持正当形象的重担,释放我们,让我们不再被别人的意见左右。 论到无我与简朴之间的关联,没有人比17世纪康布雷的大主教费奈隆写得更有力、更深刻。在那本观点敏锐的小书 《基督徒的完全》中,他指出了三个阶段,是我们操练无视自我的简朴时会经历的。 第一个阶段是我们不再被物质或外表的东西迷醉,只对属灵的东西保持敏锐的感受,特别是我们内在的生命。我们不再被外表以及肤浅的东西弄得眼花缭乱,面对堂皇的大厦、巨额的预算、浮华的计划,我们只会无动于衷。为了完成神的事工,我们可以放弃一切外表属人的体制。我们的注意力受了比较内在的圣灵的工作吸引,全神贯注在神的事工中。这一步是良好健康的,但仍旧深深地以自我为中心,离真正的简朴甚远。“那是明智的自爱,要从对外在事物的沉醉中跳出来。” (查看原文) 在第二阶段,我们不再全神贯注于自己以及我们永远的命运,进而以敬畏神为中心。那是再进一步,不过,费奈隆说,那只是“真智慧的软弱起点”,因为我们“仍旧被自我包围着”。在这阶段中,单是敬畏神还不足够,还必须要确确实实知道是在敬畏他,惧怕自己对神没有敬畏的心。我行很有冲劲,决心顺服神,不断省察自己的行为,看看还有没有任何骄傲、贪婪的渣滓。我们迫切渴望谦卑,尽力要达到这地步。我们的内心对罪十分敏锐,非常认同保罗的感受,不管别人做了什么,总从心灵深处觉得,在罪人中,我是个 “罪魁”(提前1:15)。 这个阶段是极坦白真诚的阶段,但远不是真正的简朴。费奈隆说“真诚是低于简朴的美德”,原因显而易见。真诚之人十分重视诚实和真理,正直、忠贞、尽责、无过,都是真诚的记号。虽然这些全是伟大的美德,但总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一关心自己所做、所思、所表现的是否正确。费奈降说那些真诚的人“时常研究自己,审查自己所有说过的话及切的思想,又常常回顾所做过的一切事,诚恐说得太多、做得太多”。 真诚之人还不够简朴。他们有种人为的活力,使我们觉得不舒服,虽然又不能说这种美德不好。他们使我们紧张、坐立不安,他们似乎那么属灵,那么决心要认识神,不禁令我们想:我们不安是否因为我们抗拒神和他的道?然而实际上,我们感到不安是因为这些深深献身之人过于努力了。他们缺少真正内在简朴的记号,就是安舒、自由、自然。我们宁可他们不那么完美,只是舒舒服服地做回自己。 我们决不可轻视这灵程,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我们进到神面前的必经之路。基督徒的团契必须有足够的雅品与宽容度,让弟兄姐妹自己可以体验这些经历,我们也不可催促人快快经过这个阶段:人们一旦发现从简朴的爱中可得到和平自由,就常会在还未准备好的时候,强迫自已(以及其他人)进入其中。这是个严重的错误。正如《传道书》中那位智慧的传道者所说,凡事都有定期,万务都有定时,因此内在的挣扎与悔... (查看原文) 当我们继续前进,神会引导我们进入第三阶段。在那儿,我们的注意力会越来越集中于那神圣的中心,“更多思想神,过于思想自己,而且不知不觉开始忘记自己,以不计自己利益的爱更多关心神”。请了解,这不是自我毁灭,或者在某种“宇宙意识”中丧失个体。这是发现自己,是借着集中注意那位创造自己的主而达到的。因为舍弃自己便得着自己,只有这样做,才能使真正的自己成长。 第三阶段美妙卓越,是崇高壮丽的美德,将简朴的自然可爱性质,以毫不矫饰的丰富喜乐流露出来。我们软羡行在这道上的人,喜欢与他们做伴。一切侨饰的行为以及纠维不清的正义,都一去无踪。 你晓得这种简朴带来了怎样奇妙崭新的自由吗?以往,我们心思里翻来覆去的都是自己,几乎令我们室息,如今却得到新的释放恩典,可以深深关怀别人的需要。最奇妙的是,以往别人的意见会把我们压垮,如今那个重担也可以放下了。费奈隆见证说:“有了这种内心的清洁,别人对我们有怎样的看法都不会困扰我们,只是出于爱,我们会避免令他们跌倒而已。”我们并非一定要得人的喜欢,也并非一定要成功。我们享受寂寂无闻的生活,就如享受声名远播一样容易。 同时,我们也会有奇异的自由去谈论自己,不是过分讲论,只是自然地说起。我说“奇异”,因为多数人都假定,真正没有自我意识的人是永不会讲论自己的。这种见解适用于较早一个阶段,那时,出于虚假的谦卑,我们设法压抑任何会引起骄傲的事。我们诚恐会说得太多,只在谈话中悄然插入一个自己的例子,或一两句论到自己的话,立即又担心这是出于虚荣心。我们决意从此不再讲论自己,既不提起自己的成就,也不讲论自己的失败,免得自己成为注意的中心。这心意不错,但只是一种很拘谨的谦卑,而且与简朴精神相违。然而,时候到了,我们开始放松,于是能够以谈论别人时的坦诚讲论自己。费奈隆说:“简朴不包含任何错谬的羞愧,或者虚伪的谦卑。” 使徒保罗懂得这种自由,而且他的理解深刻得令人惊讶。有需... (查看原文) 上述一切会让人误以为,人可以不断前进,不再转回。我的经验是变动大得多,时而温良顺服,时而强硬叛逆,变化的速度奇快。而我发觉,许多灵修大师也记录了类似的经验。这些阶段并非硬性不变、稳立不摇的,其间有大量的上上下下、来来回回的波动。 不过这也不是属灵的过山车,以极高速度上冲下降,因为经过这一切的波动,我们仍可感受到进步。以往间歇性的交流开始变为比较持续的契合感。在此之前,寻求神的面是艰难的事,可是我们会愈来愈觉得,艰难的是禁止自己不去寻求他的面。认识神对我们来说,开始慢慢而又坚定地从一件任务变成一件愉快的事,虽然中间会有许多逆转。我们常常不注意那圣洁的微声,但正在愈来愈注意它。我们虽有许多时候在旷野漂流,但渐渐不会觉得灰心,因为尝过了应许之地的滋味,就愈来愈渴慕它。 我们也许不时还过着心怀二意的生活,可是我们的真爱乃是专一的心志,而它也愈来愈抓住我们的心。当我们读到良师费奈隆动人的话语时,禁不住会对这种生活方式心向往之。他说:“当我们真正活在这内在的简朴中,整个外表都变得更坦率,更自然。这种真正的简朴…使我们意识到开放、温柔、天真、欢愉、静谧。当我们用清洁的眼睛去观察它,并继续看它时,它便变得十分可爱迷人。” (查看原文) 关注细节而非教条主义; 变通但不与世界妥协; 自愿守贫(但这只是蒙恩的管道),试着赠送自己心爱的东西; 有计划地消费(计算、预算、使用、奉献); 脱离浪费: 反对现代消费式的宣传; 花钱前试试看能否不必花这笔钱,比如问问有谁有这样东西吗; 强调生活重质而非量: 培养独处与静默的习惯,聆听神; 与朋友长谈; 珍惜好的音乐、艺术、书籍; 提高生活品质自然会减低对物质的欲望; 让你的灵魂时常想的不是要更多,而是更少; 转脸不顾高压的局面,不是争抢进入世界的漩涡,那不是圣灵的果子; 也不是追求快乐,那只是一生侍奉的副产品,不是人生目标。 发觉一些健康快乐又无需装备的娱乐,如跑步散步游泳;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断电子产品,每周禁食一天并把省下的钱分给穷人,种菜; 购物注重实用而非身份和时髦; 分辨有意义的旅行,不仅去观光区也去贫民区,与当地人交谈和生活。 (查看原文) 施予的恩赐:捐赠; 服侍的恩赐:在最小的事上服侍邻舍; 牺牲的恩赐:单身、禁食; 与穷人认同:有意地帮助穷人和被忽视的人;也可以与他们一同生活、受苦、祷告; 日常的抓手:直截了当说诚实话,比如不要说“我要饿死了”这样的话,会让人搞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饿死,要保持精准与诚实; 创意性地与大地接触:欣赏植物花草,听鸟儿的歌声; 学习享受各种事物而无需占有他们; 培养各种简单有趣的“活动庆典”,如听人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大声轮流朗读好书,邀请邻居和孤单的人一起参加; 压制每项从贪爱钱财之心而来的行动建议,但是当节俭与慷慨携手,把消减的支出给到有缺乏之人。 (查看原文) 劳柏曾说到他的“分秒游戏”。这个游戏的要点是,一天划出一个钟头,试看你在那一个小时内有几分钟能够意识到神的同在。起初你会发觉这样做很不容易,你的“积分,会很低,但不要紧,你在培植新的属灵力量,经过练习后,会形成习惯。你第一次的尝试可以定在崇拜聚会中,希望那会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将来你可以把实验扩展到整天。 我最初阅读劳柏的日记时,对每天日记上所写的符号感到迷惘:“意识到50%…意识到25%…意识到80%”。他并没有任何解释。我不禁想:“意识到什么?”最后我才领悟到,他是在玩他的小小分秒游戏,记录下他每天有多少时间体会到神的同在。 我对他称这为“游戏”感到高兴,因为那是一个很有趣的灵性练习。再者,我们需要以欢愉的、无忧无虑的精神去对待这项操练,否则我们会变得过分认真,事情也会非常枯燥烦闷。埃克哈特(Meister Eckhart)曾说过:“如果神向灵魂发笑,灵魂回笑,那么灵魂会带出那个真人。”我们做的不是履行冷酷的责任,而是行使令人欢乐的权利,我们投入一场欢愉的冒险,不是灰头士脸地悔罪。在这个小小的练习中,我们活泼地来到神面前。对手那些懂得他的话语之人,每个人、每棵树、每杂花,每种颜色,在神面前都是活的。贺川丰彦曾说,每本有关科学的书都是神写来的信,告诉我们,他如何管理他的字宙。 这种实验的光辉之处在于,当我们集中精神在他人身上而不在自己身上时,它最有果效。假如我们每隔片刻便去衡量我们的属灵温度,看看自己是否足够集中精力注目于神,那便没有把握住要点。 假如我们在每一时刻都试着把神送出去给其他人,实在会好得多。 我们踏进一个小学的运动场时,便在心中把每个小孩子提升到基督的膀臂中,那实在是一件美妙的事。或者,当我们坐在公共汽车后排时,可以邀请基督来问候车上的每个人。木匠、水管工、电器技工可以在工作的房子中为这家的每个人祷告,使那家充满基督的光辉一如果那是一座新居,也可以... (查看原文)网址:简朴生活真谛 原文摘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32324
相关内容
简朴生活真谛 原文摘录简朴生活真谛
《简朴生活真谛》【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初中语文文摘生活简朴的生活
极简生活 原文摘录
简朴生活真谛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简朴生活真谛的笔记(36)
生活的真谛就是简朴,简朴生活,才懂得真正生活 ← 感受生活 ← 智慧身心健康网
生活之道 原文摘录
简单的生活真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