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基层“治理”变“智理”
数字素养是数字生活智慧的基础,要善于获取和处理信息 #生活知识# #生活理念# #数字生活智慧#
清晨,东胜区诃额伦街道营盘壕社区的网格员杜海霞打开“根数据库”手机APP,系统自动推送一条提醒:“辖区78岁的独居老人任桂莲本月健康随访待完成。”杜海霞立刻拨通电话说:“任阿姨,今天社区医生上门给您量血压,方便吗?”电话那头传来老人爽朗的笑声,“方便!你们上午10点左右过来吧。”
这一情景,正是东胜区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东胜区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全域覆盖、动态更新的“根数据库”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治理”跃升,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群众得实惠。
从“纸质台账”到“智慧大脑”
“过去摸排居民信息,抱着一摞表格挨家挨户跑,还要熬夜录入,一条数据变动就得重新整理,费时又容易出错。”谈起变化,诃额伦街道营盘壕社区党支部书记赵浩宇感慨万千。如今,社区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辖区1385名居民的家庭结构、就业情况、服务需求等数据便清晰呈现。
这一转变源于东胜区打造的“人、房、事、物、情”五维根数据库,通过整合公安、民政、社保等12个部门数据,构建起统一标准的“数据池”,开发智能校验功能,确保信息准确率动态保持在100%。据统计,系统运行后,基层重复填报工作量减少85%,网格员人均日处理事务效率提升3倍。
在诃额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各类数据指标。“你看,蓝色代表正常,红色预警提示需紧急介入。”诃额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海霞指着屏幕介绍,“近期没有来认证的独居老人较多,通知网格员及时上门查看。”
从“大水漫灌”到“按需滴灌”
“失业后正发愁呢,社区就打来电话推荐免费技能培训。”居民赵海峰通过根数据库的“精准匹配”功能,顺利考取电工证并入职本地企业。
这样的案例在东胜区已成常态。
依托大数据分析,东胜区建立“红橙黄蓝”四级预警机制,对12类重点人群实施标签化管理。系统筛查出适龄青年后,自动推送征兵政策;识别出孕产妇群体,联动卫健部门发放补贴。截至目前,已开展精准服务100次,惠及群众1000余人次。
从“人工巡查”到“AI赋能”
如何确保海量数据“鲜活可用”?东胜区创新构建“1+3+N”运维体系:以社区数据中台为核心,通过网格员巡查、居民自主申报、部门协同核验三大渠道动态更新,开发党建、社保、安监等N个场景应用模块。
“消防通道堆放杂物,请立即处理。”诃额伦街道网格员高瑞巡查时发现隐患,随即拍照上传。5分钟后,物业人员赶到现场清理,全程处置时间较以往缩短83%。截至目前,系统已归集问题处置记录325条,实现“发现—交办—反馈”闭环管理。
“以前遇到政策难题不知道该怎么找文件,现在直接问AI。”社区工作人员演示着,随着语音提问“退役军人优待证如何办理”,屏幕即刻弹出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自动生成通知文稿。
从“治理”到“智理”
在东胜区,“变”是高频词,干部从“表哥表姐”变身为“服务管家”,群众从“跑断腿”到“动动手指”,治理从“被动应对”到“未诉先办”,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化变革,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城市更聪明、生活更温暖。
社区广场上,老人们伴随智能音响跳起安代舞;诃额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里,年轻人通过VR设备沉浸式学习……一幅科技与人文交融的社会基层治理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网址:数字赋能 基层“治理”变“智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36604
相关内容
数字化赋能社会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智慧街区”赋能基层治理,居民畅享“数智”新生活
从城市治理到智慧智理:数字时代的市域管理变革
合肥:打造智慧社区 赋能基层治理
以“智慧社区”为抓手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北京朝阳发布街道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AI小和”
“大物业”赋能基层“微治理”
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治理效能
“智能巡检机器人” 助力社区基层治理智能化
数智治理,为社区生活注入“智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