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模式”如何引导城市走向“低碳交通”?|聚焦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
城市足球赛通常会吸引大批球迷,成为邻里间互动交流的社交场合。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城市运动赛事#
+关注
9月17日是“世界骑行日”。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与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当日发布的《共享骑行减污降碳报告》,广州骑行高峰集中在7点至9点及17点至19点,骑行上下班通勤,既减污降碳,还能健身,节省了出行时间与花费,一举多得。
即使到了夜间,共享骑行仍然是广州低碳用户的首选。广州因21点至凌晨3点骑行热度不减而被称为“不夜城”。数据显示,一家共享单车品牌的广州用户在早上8点达到骑行高峰,其中“90后”用户近半数,是广州低碳出行的主力。
发展城市“低碳交通”既让公众出行更加便利,也让城市更为绿色美观。早在2010年,广州就启动了全市范围的绿道网建设工作,截至2019年,广州绿道里程已达到3500公里,占全省绿道总里程近20%,位居全省首位。
无论是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市区,还是在山环水绕、幽静闲适的乡村,绿道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景区中建绿道,通过绿道建设景区”,一批又一批的绿道精品线路吸引着市民走到户外,享受生活。
近年来,广州积极推进可持续交通建设。2010年,广州BRT(快速公交系统)投入运营。广州BRT呈东西走向,穿越广州最繁忙的中心城区,起止为黄埔夏园至天河体育中心,全长22.9公里,设站26对,共有31条系统线路,车辆989台,十一年来共服务市民超34.9亿人次,助力广州交通迈向新时代的新速度。
广州BRT获得国内外关注,先后获得“2011年国际可持续交通发展奖”“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奖”“联合国2012年应对气候变化灯塔奖”“2013年BRT系统金牌标准奖”4个国际大奖,以及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奖、广东省文明窗口等国内奖项。广州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可持续交通奖项的城市。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此前表示,广州中山大道BRT系统之所以能够获得奖项,得益于其独特的“广州特色”系统模式:快速通道+灵活线路。这一创新的系统模式保证了BRT运营与客流需求的匹配,充分体现了广州特色。全线设计采用路中型BRT专用道,在道路中央设置双向2条专用车道。
此外,中山大道BRT的配套设施也十分完善,提供了高效的车站服务,它在停靠处设置超车道,方便快车通过;提供泊位数可以调整的模数化停靠站,走廊内BRT线路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地进行调整;实现了同站免费换乘的服务方式,使得BRT走廊成为了一条全市的公交换乘枢纽通道,乘客在BRT走廊内可以灵活选择换乘站点。这些细节的精细处理,也为BRT获奖加分不少。
【记者】周倩欣 泠汐
【作者】 周倩欣;泠汐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广州模式”如何引导城市走向“低碳交通”?|聚焦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42320
相关内容
交通运输如何走绿色低碳之路?可持续交通:构建低碳出行的未来
城市交通规划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策略
【聚焦】立邦:探索全价值链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知识回顾 | 城市交通与低碳社区篇:双碳目标下的交通出行
智能交通系统如何塑造可持续的智慧城市战略
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简论
加快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建设 ——南宁市多举措助力交通可持续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重塑可持续智慧城市战略
广州新一轮交通体系规划:与大湾区城市60分钟互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