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内在的平静和充实最有效的方法
静心禅修是培养内心平静和智慧的有效方法 #生活乐趣# #休闲生活方式# #静心禅修#
杂感一束
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像鱼那样游泳
游泳的时候,我把自己想象成一条鱼,从来都生活在水中,并将永远生活在水中,水就是我的生存环境,于是感到从容而愉快。相反,如果总记着自己是一个人,现在是在锻炼身体,必须游完多少米,游泳就成为一件艰苦而无趣的事了。
谦和与高傲
我是谦和的——面对一切普通人,因为我也是一个普通人。我又是高傲的——面对那些卑劣的灵魂,因为在人性的水准上,他们无比地低于普通人,理应遭到一切普通人的蔑视,也遭到我的蔑视。世上真有如此卑劣的人,使你感到平等的普世价值对他们是不适用的。
人生的两大快乐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生命的快乐,例如健康、亲情、与自然的交融,这是生命本身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另一是精神的快乐,包括智性、情感和信仰的快乐,这是人的高级属性得到满足的快乐。物欲是社会刺激出来的,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其满足诚然也是一种快乐,但是,与生命的快乐比,它太浅,与精神的快乐比,它太低。
顺其自然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运气和机会,舆论和毁誉,那就不去管它们,顺其自然吧。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兴趣和志向,处世和做人,那就在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顺其自然吧。
弱点和缺憾
人皆有弱点,有弱点才是真实的人性。那种自己认为没有弱点的人,一定是浅薄的人。那种众人认为没有弱点的人,多半是虚伪的人。
人生皆有缺憾,有缺憾才是真实的人生。那种看不见人生缺憾的人,或者是幼稚的,或者是麻木的,或者是自欺的。
正是在弱点和缺憾中,在对弱点的宽容和对缺憾的接受中,人幸福地生活着。
遭遇不义
那人对你做了一件不义的事,你为此痛苦了。这完全可以理解,但请适可而止。你想一想,世上有不义的人,这是你无法改变的,为你不能支配的别人的品德而痛苦是不理智的。你还想一想,不义的人一定会做不义的事,只是这件不义的事碰巧落在你头上罢了。你这样想,就会超越个人恩怨,把你的遭遇当作认识人性和社会的材料,在与不义作斗争时心境也会光明磊落得多。
对忙的警惕
在今天的世界上,大家都很忙,我似乎也不例外。但是,对于忙,我始终有一种警惕。我确立了两个界限,第一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也不让自己忙昏了头。其实,正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应该从容,心灵是清明而活泼的,才会把事情做好,也才能享受做事的快乐。
人生道路的内和外
人生的道路分内外两个方面。外在方面是一个人的外部经历,它是有形的,可以简化为一张履历表,标示出了曾经的职业、地位、荣誉等等。内在方面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它是无形的,生命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理想的追求,这些都是履历表反映不了的。
我的看法是,尽管如此,内在方面比外在方面重要得多,它是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的本质部分。我还认为,外在方面往往由命运、时代、环境、机遇决定,自己没有多少选择的主动权,在尽力而为之后,不妨顺其自然,而把主要努力投注于自己可以支配的内在方面。
爱和尊重
健全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靠的是尊重,而不是爱。道理很简单:你只能爱少数的人,但你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还有博爱吗?不错,但是,第一,无论作为宗教,还是作为人道,博爱都更是一种信念,在性质上不同于对具体的人的具体的爱;第二,不能要求社会所有成员都接受这个信念。
爱你的仇人——太矫情了吧。尊重你的仇人——这是可以做到的。孔子很懂这个道理,他反对以德报怨,主张以直报怨。
为什么要想大问题
人为什么活?人应该怎么活?人有没有灵魂?诸如此类,人生中的这些大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但是,一个人唯有思考这些大问题,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准则,从而对生活中的小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航海者根据天上的星座来辨别和确定航向。他永远不会知道那些星座的成分和构造,可是,如果他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就会迷失方向,不能解决具体的航行任务。
判断一个人有无灵魂的好机会
雨天,你打着伞,在一条狭窄的街道上行走。路上有积水,你尽量靠边,小心翼翼,怕汽车驶过时水溅在你身上。你看不清驾车人的面孔,但这时你能格外分明地看清他的灵魂,或者说,看清他有没有灵魂。有灵魂的驾车人一定会减速,生怕溅起水来。相反,一辆车呼啸而过,溅你一身水,你可以有把握地断定,里面坐着一个没有灵魂的人。
有做人尊严的人,一定也尊重他人。同样,不把别人当人的人,暴露了首先不把自己当人。
人生需要妥协
我们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职业,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谊,等等。但是,能否得到最好,取决于许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因此,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们也应该坦然地接受。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协。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是对人生的无知。
换一个眼光看发怒者
先生事业不顺,心情不佳,易发脾气。太太一肚子委屈,恶语相向。我劝这位太太道:你何不换一个眼光看先生,把他当作病人?太太若有所悟,面露微笑。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至少在某个时刻,例如在发怒时,都是一个病人。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去看别人,尤其是自己的亲人,许多冲突都可化解。
从太想要的东西中跳出来
一样东西,如果你太想要,就会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个世界,占据了你的全部心思。一个人一心争利益,或者一心创事业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我的劝告是,最后无论你是否如愿以偿,都要及时从中跳出来,如实地看清它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亦即它在无限时空中的微不足道。这样,你得到了不会忘乎所以,没有得到也不会痛不欲生。
做事的境界
做事有两种境界。一是功利的境界,事情及相关的利益是唯一的目的,于是做事时必定会充满焦虑和算计。另一是道德的境界,无论做什么事,都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更重要,做事只是灵魂修炼和完善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做人。正因为如此,做事时反而有了一种从容的心态和博大的气象。
从长远看,做事的结果终将随风飘散,做人的收获却能历久弥新。如果有上帝,他看到的只是你如何做人,不会问你做成了什么事,在他眼中,你在人世间做成的任何事都太渺小了。
站得正和跳得出
人生在世,既能站得正,又能跳得出,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在一定意义上,跳得出是站得正的前提,唯有看轻沉浮荣枯,才能不计利害得失,堂堂正正做人。
如果说站得正是做人的道德,那么,跳得出就是人生的智慧。人为什么会堕落?往往是因为陷在尘世一个狭窄的角落里,心不明,眼不亮,不能抵挡近在眼前的诱惑。佛教说 ' 无明 ' 是罪恶的根源,基督教说堕落的人生活在黑暗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相反,一个人倘若经常跳出来看一看人生的全景,真正看清事物的大小和价值的主次,就不太会被那些渺小的事物和次要的价值绊倒了。
朗读者:高昂,网名 go on,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言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西广播电视台职业播音 20 余年,专注于纪录片解说。听到他更多声音,公众号:声境界,ID:tyreader 插画来源: 画家 Aimee Erickson 绘画作品
网址:获得内在的平静和充实最有效的方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49862
相关内容
获得平静心态的10种有效方法怎么获得内心的平静,寻求内心平静的四种方法
获得内在的自信和宁静的秘诀
如何获得内心的平静
如何获得内心的平静清明.doc
我们如何在喧闹的世界中获得内心的平静?
用 App 辅助冥想和写日记,在焦虑生活中获得平静的内心
调整内心,获得安稳与平静的关键
获得平静的几个方法
寻找平静:在忙碌的世界中实现和保持内心平静的 5 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