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议事”赋能基层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5-11 01:38

餐厅格局上圆下方,象征团圆和财富。 #生活技巧# #家居布置建议# #家居风水布局#

“如今,社区回家的道路愈发宽敞平坦,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一座座新建的小广场为居民业余生活提供了多元的空间;从村组院落到房前屋后,社区环境绿意盎然、整洁有序、焕然一新。”谈及近年来社区发生的翻天覆地之变,新华社区居民陶师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新华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从社区老党员、企业家、教师等各个群体中选出25人作为议事代表,以“圆桌议事”为核心载体,以多元共治为实践路径,绘出基层治理幸福长卷。

齐心善治,携手织密“幸福网格”

“今天双方都在场,议事代表也在,大家就把这堵心的事捋顺。这块地之前一直是老张家在种,这条路也是他们一家用石子、砖块一板车一板车垫出来的……”今年4月,在新华社区祝庄组,左邻右舍为一条路产生矛盾。社区网格员俞发斌趁着周末双方都在家,喊上议事代表,趁热打铁解决问题。经过俞发斌的调解和议事代表的见证,群众堵心事最终顺利化解。

53岁的俞发斌主要负责社区邓庄、上王、下王、祝庄组网格工作,在他的“责任田”内,有近200户居民。“要主动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我会定时上门和居民拉家常、问需求,将群众对于社区治理的问题和建议记录下来。”俞发斌说,他大部分工作时间是在组里,每家每户每月上门一次,主动找问题、再解决,小问题经组里的“小圆桌”讨论,大问题交由社区的“大圆桌”商议,这样群众的事才能件件有回应!

去年底,由祝庄组“圆桌议事”提议的组内道路修缮项目落地,多年坑洼水泥路变成了崭新柏油路,原先困扰居民多年的出行难问题也得以解决。网格里像俞发斌这样的社区党员干部还有很多,他们奔波在社区的田间地头、左邻右舍,“蓝马甲”融入“圆桌议事”,将群众的“心上事”变成社区“上心事”。

精准施治,办好民生“关键小事”

过去,新华社区常常被贴上“人口多、房屋出租多、垃圾多等八多,人居环境差、基础设施差等三差,居民怨气大、矛盾大等三大”的标签,面对“八多、三差、三大”的治理问题,社区以“圆桌议事”为抓手,建立“提—议—决—办—评”闭环机制,停车场建设、道路修缮、路灯安装等民生实事持续推进。

“五西组作为新华社区的‘中心地带’,一到下班路边停的都是车,有时候还不小心挡道,邻里间常常因此产生矛盾,真希望有个解决的办法。”新华社区双城路两侧人口密度高,流动人员较多,居民反映停车困难。去年,通过“圆桌议事”代表提议,周边居民小组召开“组委会”,最终通过将废弃坑塘改造,双城路沿线进行环境整治,新建五西组700平方米便民停车场,极大缓解周边50余户居民停车难问题。

昔日废水沟“变身”便民停车场,美化了周边环境,消除了群众的烦心事。社区始终坚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不断把群众身边的“民生小事”办成“幸福大事”,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多元共治,拓宽圆桌“服务半径”

今年以来,在“双结对、双促进”行动中,新华社区与江北新区综合治理局建立“三张清单”机制,在党建共建、新风培育等6大领域形成21项具体任务,重点推进“区社‘小’圆桌,承载‘大’民生”项目。同时还通过数字治理平台整合“人、企、资、事、知、感”六大类数据,已累计解决服务事项32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除了正面反馈居民关心的民生实事问题,新华社区还运用信用体系反向激励,制定完成《新华社区村规民约信息采集办法》《新华社区村规民约激励办法》并正式启用,相关奖惩将于年底兑现,持续推动纠纷矛盾有效化解,不仅增强了社区自治力量,更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从“旁观者”到“主人翁”,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当“圆桌议事”议定事项100%落地,当信用体系让社区矛盾“大事化小”,一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幸福图景正在徐徐展开。未来,盘城街道新华社区将持续以“绣花”匠心,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不断增强社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刘悟新

网址:“圆桌议事”赋能基层治理新格局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52915

相关内容

人民城市 上海实践|全要素赋能“微格治理”, 解锁金山卫基层善治“新密码”
“345”工作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做实小区治理“微自治”,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
合肥:打造智慧社区 赋能基层治理
如东:“援法议事”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幸福感”
数字赋能 基层“治理”变“智理”
“大物业”赋能基层“微治理”
相城经开区深化运用“解题党建”思维,探索基层治理新格局
夯实基础 守护平安丨激活治保会动能 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商丘市梁园区东风街道:用好党建引领“三字诀” 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