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澄清:从自主选择到自我维护
价值观澄清:明确自己的人生信念 #生活技巧# #自我提升技巧# #自我认知技巧#
贺荟中
当今大学生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外部事物是否可以满足主体精神需求以及满足程度如何的基本判断。它具有多方面特征:1、是一种观念或信念;2、是超越情境性的,不因外部环境的偶然变化而变更;3、包括对生活目的和达成目的的方式两个方面的认识;4、对行为具有导向作用;5、因对个人或群体的重要性不同而存在先后次序;6、是价值目标、价值手段和价值评价标准的统一。当今大学生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调查显示,94%的大学生支持以“社会和谐”作为标志性价值观念。
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一)注重现实利益,相信实用主义。大学生从思想先锋转为时尚先锋,更看重与自身现实利益直接相关的东西。如大学生在择业方面考虑更多的是福利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地位,把这三方面放在第一位的分别占36.6%、27.1%、23.4%。关注自身利益,在价值观层面体现为崇尚实用主义。在“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上,认为只有实现个人价值才能实现社会价值。在学习、入党、社交等方面采取实用主义态度,真实、有用、现实、实惠是立身处世原则。
(二)价值观取向多元化。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特征明显。一项涵盖本科一年级到博士二年级的价值观调查显示,本科生和研究生都不认同带有明显保守、过时思想的传统价值;学生对现代价值基本肯定,但有一定保留;都比较认同后现代价值语句;对善恶有大体正确的判定和取舍,但部分学生存在明显的价值观倾向问题,如对于“为了自己想干的事,破坏规矩也是没法子的事”,选择“不同意”的为46.6%,不足一半;更加宽容,在一项对“80后”大学生的调查中,对于“如果你认识的人缺乏社会公道,你会怎么样?”的题目,56.27%选择“提醒他”,而不是“责备他”。同时,自身价值观冲突较为明显强烈。主要表现是知行不一,对一些价值观从认知层面是认同的、肯定的,但却难以践行,知行脱节、相互矛盾。
导致价值观多元变迁的主要因素
建国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共分为五个时期。一是建国后到文革前,价值观高度一元;二是上世纪80年代上半期,主体意识觉醒;三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部分大学生对政治民主等产生了兴趣;四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点是价值取向的自我化与价值标准的实用化;五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价值观多元化是最显著特色。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走了一条由集体到个体、由一元到多元的变迁之路。
导致这种变迁的直接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价值观念的世俗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意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趋于世俗,更加关注自身现实利益。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第一位是“谋求自己美好的生活”,占44%;第二位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第三位是“报效国家”。二是自我意识凸显和增强。“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大学生的思维起点和努力归宿,而实现的途径主要是依靠自我。在实现人生价值所应采取的手段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诚实守信、拼搏进取、自我控制”,排在最后一位的是“互利合作”。对于参与志愿者活动,76.2%的青年参与公益活动是因为“能帮助别人心里高兴”,40.9%是因为 “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24.3%的人认为公益活动是“一种休息方式”。三是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观念大量涌入,部分大学生对一些所谓核心命题的理解支离破碎,甚至望文生义。如对于存在主义,就抓住一条“他人就是地狱”;“经济人”就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实用主义”就是只看对自己有没有现实用处;自由就是不受任何约束,等等。一些大学生把这些道听途说的 “现代观念”奉为真理,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高校思政课不妨引入价值澄清法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但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度还有待提高。还有一些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意义认识不足,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和不信任感。
一种教育要取得成功,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科学的内容,二是恰当的方法,三是合适的时机。一些高校思想政治课之所以效果欠佳,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予以理解。内容上,理想化的要求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实际存在着脱节;方法上,仍把价值观教育看作是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时机上,以排定的课时为固定教育载体,缺乏对外界环境的及时回应。笔者建议,应更多采取价值澄清法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价值澄清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批判只注重灌输和规劝的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吸收了生活经验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思想创立。价值澄清理论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过程,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它强调通过一系列价值澄清策略,教给学生澄清自己价值的技巧和自我评价、自我指导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转化为行为,帮助学生减少价值观混乱,确定个人珍视而又愿意维护的价值观。价值澄清法共有七个步骤:1、完全自由地选择;2、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选择;3、对每一个选择途径的结果加以充分考虑后进行选择;4、喜爱作出的选择并感到满足;5、乐于公布自己的选择;6、按作出的选择行事;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1、2、3步是解释如何选择自己价值观的问题,4、5两步是对自我价值观的评价,6、7两步是根据价值作出行动。
价值澄清方法具有四大要素:1、以生活为中心。价值澄清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解决与生活有关的问题上,特别是使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2、接受现实。要澄清价值,需要不偏不倚地接受他人的立场,这种接受意味着与他人真诚相处。3、鼓励进一步思考。鼓励学生更加全面地思考价值问题,更加了解所珍爱和珍视的是什么。4、培养个人能力。不仅能够反省和思考价值问题,而且能更好地将选择和珍视整合到日常行为中去,并表现如一。
由此可见,价值澄清法诞生的背景与当前我们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遇到的情况类似,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也近似。运用价值澄清法的出发点在于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当今大学生价值观的世俗化特质相契合。价值澄清法不向学生机械灌输某种价值观,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判断选择,适应了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的需求,对于多元化的价值观能更好地包容。价值澄清法保证了每个交流者具有平等对话的地位,但同时要求每个对话者“不偏不倚地接受他人的立场”,为教师的教育引导提供了切入点。价值澄清法具有充分的实践性,有助于大学生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获得更好的生活,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澄清法通常采取的手段有澄清应答法、书面评价法、班组讨论法、价值表填写法等,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不向学生机械灌输某种价值观,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判断选择,适应了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的需求,对于多元化的价值观能更好地包容。价值澄清法保证了每个交流者具有平等对话的地位,但同时要求每个对话者 “不偏不倚地接受他人的立场”,为教育引导提供了切入点
(来源:解放日报)
网址:价值澄清:从自主选择到自我维护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53967
相关内容
自动洗衣机清洗维护全攻略(从选择到保养)如何选择AI项目:从任务自动化到社会价值的全面考虑
设备维修自我评价(精选5篇)
智慧生活:从自身出发,实现自我价值
《打理家务.调整自我:日常生活中的身心澄净术》【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维修工自我评价
汽车维修工自我评价
群像|自我价值实现与多元的自我
汽车维修自我评价
选择自主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