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色粮仓”到“健康餐桌”“源头把关”水产品安全 ——且看00后端出的“科普大餐”!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可以追踪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确保食品安全。 #生活常识# #生活安全# #食品安全追溯#
3月28日,上海海洋大学“海洋青年说”第二期开讲,食品学院科普团队走进学生生活园区,通过鲜活案例揭示水产食品安全三重威胁。食品学院2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卢菊珍以热点事件为引,系统解构重金属、微塑料、致病菌从江河湖泊到餐桌的传递链条,为同学们端出“科普大餐”。
聚焦三大安全风险
浅析污染源至人体健康的关联链条
卢菊珍同学以“水产品安全”为切入点,结合大众关注的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深刻指出了核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及水产品的潜在危害,并着重阐述了重金属、微塑料和致病菌等污染物对水产品安全的影响。随后,她通过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的深入剖析,揭示了重金属污染物可通过工业废水排放、农业污染等途径进入水产品,并在食物链中逐级累积的具体路径。故而在购买水产品时,可通过正规渠道选购、查看产地溯源标签等方式,可有效降低重金属摄入风险。
针对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微塑料”问题,卢菊珍同学以2022年《国际环境》期刊发表的一项开创性研究,科学家首次在人体血液中检测到微塑料颗粒为例,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与深思。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卢菊珍同学介绍到塑料制品降解后形成的微颗粒可能会渗透至水产品体内,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然而,随着科学研究不断进步,公众对微塑料的认识加深,有助于推动减少塑料使用,减轻环境负担。
关于致病菌方面,卢菊珍同学重点介绍了水产品中的经典食源性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同时,她通过贴近日常生活的场景,生动形象地解析了副溶血性弧菌的基本情况:“它是一种海洋细菌,嗜盐,对酸敏感,食醋对其有极强杀伤力。”她进一步讲解到,高温烹煮、生熟分离等家庭防护措施对于有效预防此类食品安全风险至关重要。
从认知觉醒到行动践行
共筑食品安全防护网络
卢菊珍同学提出构建食品安全三重防护网的宝贵建议:一是倡导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选购产品,确保食品来源可靠;二是强调科学处理食材的重要性,以科学的烹饪方法保障食品安全;三是呼吁同学们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监督,通过社区科普宣传、违规行为举报等途径,携手社会各界共同推动食品安全治理。
在互动交流环节,面对2024级新生李一提出的"如何安全享用生腌美食"这一问题,卢菊珍作出专业解答:“建议消费者选择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饮机构,对于家庭自制生腌则需谨慎对待。生腌食品对原料品质、加工环境和操作规范都有严格要求,专业餐饮企业通过冷链运输、标准化加工和快速检测等手段,能更有效控制寄生虫及微生物污染风险,从而保障饮食安全。”
24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新生贾幸怡同学对“如何有效辨别市场上海水产品是否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的讨论印象深刻,她说道:“没想到在小区活动室里就可以了解认识到这么多贴近生活的水产品污染的相关知识,以后可以通过查看产地溯源标签、检测报告及产品外观特征等方式来规避潜在风险,这次的社区科普将专业检测技术转化为生活常识,让我掌握了贴近生活的食品安全知识,点赞!”
食品安全无小事
社会共治护民生安康
食品科普走进学生社区,同学们更加感受到,唯有每个人从“知风险”迈向“懂防护”,方能共同守护我们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的防线也将愈发坚固,为人们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往
期
回
顾
原标题:《从“蓝色粮仓”到“健康餐桌”“源头把关”水产品安全 ——且看00后端出的“科普大餐”!》
阅读原文
网址:从“蓝色粮仓”到“健康餐桌”“源头把关”水产品安全 ——且看00后端出的“科普大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54698
相关内容
节日“菜篮子”已被稳稳守护 从源头到餐桌安排得明明白白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格力冷冻冷藏护航健康生活
从田头到餐桌:绿色循环经济迎新突破
餐桌上的明白人:让家人吃出健康
从餐桌变化看中国健康观念
农垦垦区地:打造绿色有机食品超市平台,守护国民餐桌安全
本来生活网端午家庭餐桌消费观察:更看重营养健康 习惯计划性购买
从源头到餐桌:半天妖助力霞浦海带苗打造品质标杆
我们的餐桌”用质量保证健康
绿色食品目录:从绿色选择到健康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