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养生指南
园艺博客推荐:春季花卉养护指南 #生活技巧# #园艺技巧# #园艺博客#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此时,无论是“打工族”还是“学生党”都能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中歇一歇,很多人就开始在饮食和作息上 “放纵” 起来,但是身体却未必能吃得消。这些“放纵”结果是在年后上班时出现“节后综合症”,如变胖了、胃口差了、睡不着了、放长假后反而更累了等等。
而我们的传统医著《黄帝内经》曾提出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养生理论,无疑为我们的春节生活提供了可靠准则,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平衡的状态,让身心达到和谐与安宁。
春节饮食养生有讲究
图片来源:Freepik
春节期间,饮食丰富多样,但要遵循 “食饮有节” 原则,做到合理搭配、适量摄入,才能吃出健康。既要享受美味,又要注重健康。如年夜饭多荤菜,多数都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易导致脂肪、盐分、嘌呤等超标。应荤素搭配,多吃素;烹饪多清蒸,少红烧;控油盐糖,少油炸烧烤,忌夜宵,可多食蔬菜、水果、谷物类,注意营养均衡。立春节气阳气生发,饮食有别冬季,像当归生姜羊肉可换萝卜羊肉煲。
此外,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采购食品选正规市场、超市,查看食品标签,不买 “三无”、过期、变质食品;外出就餐选卫生条件好、信誉佳的餐厅;家庭烹饪生熟分开,食物烧熟煮透,现做现吃,剩余食物及时冷藏,再次食用彻底加热。
运动养生助你活力满满
图片来源:Freepik
春节时运动对健康极为关键,此时阳气上升,新陈代谢加快,适当运动可助阳气生发、增强抵抗力。可选择散步、瑜伽、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但是运动前注意热身,运动量不宜过大,微微汗出即可,且避免饭后、酒立即运动。
情志调养,过个舒心年
图片来源:Freepik
《黄帝内经》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调养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春节期间,人们忙着走亲访友、家庭团聚,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回忆起过往的点点滴滴,情绪也随之容易产生波动。不良情绪长时间累积,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为保持情志舒畅,可多关注美好事物,春节可与家人看喜剧节目、分享趣事,让欢乐氛围感染心情。或与亲朋好友倾诉,分享感受,获得支持鼓励,减轻心理负担。
起居有序,顺应天时
图片来源:Freepik
春节处于冬末春初,此时阳气渐生,应早睡晚起。早睡可助阳气潜藏、滋养脏腑。晚起要待日出,顺应阳气升发。节假日里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会扰乱人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节奏和运转,进而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 “节日病” 纷至沓来。因此,我们应当保持规律的作息,比如在睡前半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同时可以通过泡脚、听音乐等方式辅助睡眠。
春节期间,保暖也极为关键,出门要添衣保暖,尤其头、颈、脚部,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必要时可使用加湿器,以免房间过于干燥。
中医养生,为健康加分
图片来源:Freepik
艾灸--立春前后,人体阳气开始上升,此时艾灸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可激发阳气、增强免疫力。但要注意,艾灸需在通风良好处进行,避免烫伤,孕妇、高热、阴虚火旺者不宜艾灸。
穴位按摩--春节熬夜、用眼多,按摩睛明穴、攒竹穴、太阳穴,各按揉 1-2 分钟,能缓解眼疲劳、改善视力。感到困倦、精神不振时,按摩百会穴、神庭穴,提神醒脑。
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改善睡眠。春节忙碌,睡前用热水泡脚 15-30 分钟,水位没过三阴交穴效果更佳。还可根据体质加适合的中药,但皮肤破损者泡脚需谨慎,水温不宜过高。
春节养生禁忌要牢记
图片来源:Freepik
暴饮暴食是大忌--春节美食丰富,易使人失控,短时间大量进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引发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甚至急性胰腺炎、肠胃炎等疾病。
过量饮酒危害多--亲友相聚,酒常用来增添欢乐,但过量饮酒伤肝。酒精还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炎、胃溃疡,影响心血管系统,升高血压、诱发心脏病。
久坐不动不可取--春节假期,很多人看电视、打牌、玩游戏一坐就是几小时,这对健康不利。久坐易使血液循环变慢,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形成血栓。
春防病瘟 --春季的 “瘟病” 涵盖了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流行性脑炎等发热性疾病及其相关症状。在中医理论里,春令时节阳气上升,体内潜伏的邪气受到触动,或复有外感,外感之气与伏邪同气相求,伏热受其感应,而后其所化之热,进而陡然引发“瘟病”。
网址:春节养生指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67796
相关内容
二十四节气丨春色正中分 养生正当时——春分节气养生指南立春饮食养生指南
春季门窗保养指南
春节购物神器指南
春节长假生活指南
春季饮食养生指南
春季养生保健知识汇总指南
24节气养生指南
春节出行指南
这份春季养生指南请收好——诸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