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整治重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习惯(社论)

发布时间:2025-05-15 02:53

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 #生活知识#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习惯# #儿童教育习惯养成#

人居环境整治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我县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广大帮扶干部要积极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改变落后思想观念,树立良好卫生习惯,让群众在思想和习惯上实现“脱贫”,真正过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幸福小康生活,助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引导群众改变落后思想观念,实现思想观念“脱贫”。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脱贫攻坚既是群众摆脱贫穷的过程,也是精神面貌、乡风民俗、生活习惯不断更新的过程。我县属于老少边穷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边远,部分群众在思想和生活习惯上还存在着一些陈规陋习。广大帮扶干部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县贫困落后面貌,不仅要注重做好物质上的帮扶,更要注重在思想认识层面上用心用情做好精神上的扶志。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和感情上与群众搭建“连心桥”,以情感纽带为抓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同时要立足县情实际,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除陋习育新风,实现思想观念“脱贫”,让贫困群众真正过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幸福小康生活。

要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习惯,实现生活习惯“脱贫”。“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是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不能“外光里毛糙”。只有家里整洁了,精气神提上去了,才会更加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欲望。广大帮扶干部要深刻认识人居环境整治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性,要通过入户走访、与群众唠家常的形式加强对扶贫政策和环境卫生宣传,引导贫困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要张贴宣传标语,时刻提醒贫困群众养成并保持良好的文明健康习惯,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改变旧习陋习观念,认识到保持卫生整洁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通过组织召开动员会、院坝会、堂屋会等方式,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一对一对贫困户进行文明知识培训,指导帮助贫困户打扫庭院、清运垃圾、整治室内卫生,达到整治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让群众从人居环境整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益处,收获越来越多的实惠,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才会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来,实现生活习惯“脱贫”,让贫困群众真正过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幸福小康生活。

要引导群众树立良好卫生习惯,实现卫生习惯“脱贫”。当前,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全面提档的攻坚时期,在脱贫攻坚中,既要改善落后的村容村貌,也要改变贫困户家中脏乱差的生活环境,达到“内外兼修”,“里外”和谐统一。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根本力量,也是深入持久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根本基础。广大帮扶干部要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因地制宜制订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习惯。要开展重点整治,定期开展卫生评比活动,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要加强宣传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发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抓住群众的“面子观”加强检查评比,培树先进典型,倡导文明新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同时,要积极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既要注重“面子”,也要抓好“里子”,让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产生“蝴蝶效应”,切实让乡村“颜值”与“气质”相得益彰,使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实现卫生习惯“脱贫”,让贫困群众真正过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幸福小康生活。

网址:人居环境整治重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习惯(社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71522

相关内容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 促进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
帮扶人入户开展环境整治,促进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
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同样有助疫情防控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共创健康生活环境——上溪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系列(五)
【大干90天进行时】阿勒泰市:干部带头、居民跟上,人居环境整治“整出”好习惯
人居环境整治 让生活更美好
我区着力引导群众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从“吃饱吃好”到“吃绿色”“吃健康”
整治人居环境增进群众福祉
环境整治“常态化” 人居环境更优美
如何在幼儿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研究.doc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