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教育建筑学中,教室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空间,更是学习者探索、交流和成长的综合场域。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室作为学校环境中与学生互动最密切的空间,其设计理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近期,东北师大附小通过对教室的重新设计,探索出了一条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们拒绝了传统的教室设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融合了物质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的多元化空间体验。这样的改变,无疑为学生创造了更为舒适、快乐的学习环境。
一个更大的空间:宽敞而明亮的教室
宽敞的教室空间,为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的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东北师大附小每间教室的面积从90平方米到150平方米不等,且所有教室均设在阳面,充足的自然光照使学习的氛围更加轻松愉悦。空间的拓展令教育的形式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随时调整座位安排,学生则不再感到拥挤与压迫。
走廊也能“说话”
东北师大附小对走廊的重新规划同样惊艳,他们打破传统理念,将走廊设计为“开放空间”,不仅仅起到行走和疏散的功能,更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汇报、休闲的场所。走廊的宽度达到8米,纵向贯通,每个教室都与此空间相连,推动了小学阶段学习形式的多样化。
展开剩余 57 %
教室与空间的融合,让学习更自由
教室与开放空间的边界逐渐模糊,这也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通过设计“有无门窗”的开口形式,教室与开放空间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空间的连贯性与开放性。墙壁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成为展示学生动态学习成果的“会说话的墙壁”,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在无形中鼓励了彼此的学习。
多功能的学习空间:满足个性化需求
现代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教室则被视为个性化、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场所。在通过洞洞板和磁吸板引入开放式展示后,每位学生都能够展现自己的成就,从而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灵感。此外,学校还设立了多个专业化教室,从科学到音乐,美术等领域,总共二十多个教室为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专为学生设计的人性化空间
满足学生生活需求的教室设计,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关怀。东北师大附小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实木鞋柜和专属衣物储存柜,关注到学生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助力他们在校园生活中感受温暖、快乐。
提升班级社交与文化的空间
东北师大附小还巧妙地设计了班级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交往、合作机会,营造友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多元化的文化设计让教室不仅仅是学习的环境,更是社交与情感交流的温床,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归属感。这种变革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社交能力,也让每间教室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通过对东北师大附小教室的再定义,我们看到了教育空间设计的巨大潜力。未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创造力的培育。教室不再是单调的空间,而是生动活泼的学习之地。让我们期待更多学校在教育空间上的探索与创新,为学生营造更加丰盈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