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发布时间:2025-05-15 19:41

清明节:清明果的制作,清新又健康 #生活知识# #饮食技巧# #节日美食制作#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我们迎来春季第五个节气——清明。正值“仲春”与“暮春”之间,莺飞草长,娇蕊争芳,入眼尽是春意盎然,处处给人清新明朗之感,“清明”也由此得名。

  清明节日之思

  清明节日祭扫活动的实质是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清明扫墓祭祖的各种仪式、活动的背后,体现了“寻根问祖”、“忠孝节义”、“报本感恩”和“继志述怀”等多重意义,蕴含着“孝道”理念下人们崇本尊亲的价值理念和慎终追远的文化精神。

  在清明,我们尽享天地清明,也将故人长留心间。万千思念如缕,是哀思,是缅怀,更是珍视和希冀。就让故人留心间,我们且行且坚定。

  清明习俗之韵

  1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温馨提示:提倡敬茶献花、栽种绿树、网上追思等文明祭扫方式,远离火灾危害和环境污染。

  2

  踏青春游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自古就有清明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

  3

  放风筝

  在我国古代,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病灾都写在风筝上,等风筝放高时,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晦气、疾病都让风筝带走了。

  4

  戴柳、插柳

  插柳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柳树得春气之先,每年冬春转换之际,当四野还是一片萧条时,总是它最先吐出新绿。每到清明,不论大江南北,家家户户都要折柳枝插在自家的门楣上。前往郊外扫墓的时候,人们也会在自己的衣物上插上柳枝。

  清明养生之道

  1

  吃:“两多一少”很重要

  多吃“柔肝”、“祛湿”的食物,慎吃“生发”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

  由于清明雨多湿气较重,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

  中医认为,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故不宜进食竹笋、咸菜、鸡、海鱼等“发物”。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

  2

  喝:两种养生茶可常喝

  黄芩茶:黄苓6克,绿茶3克,将黄芩用200毫升水煮沸,然后用它来冲泡绿茶,5~10分钟后即可饮用。具有清热燥湿、泻肺火、解毒、利尿、降压、镇静等功效。

  桂圆红枣茶:桂圆红束各5颗,用沸水冲泡,最好将红枣划开。具有补心脾、益气血、安神、润肺等功效,主治倦怠、无力、失眠健忘。

  3

  穿:宜宽袍大袖

  中医建议清明时节宜“被发缓形”。“被发”就是指该生发时就不要有约束。要做类似于不把头发扎起来,而随其披散着的事情,以此适应生发之机。“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穿着宽松的衣服。

  4

  住:夜卧早起

  春天重在生发,不能总睡觉来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尽量做到夜卧早起。当然,这里说的晚睡,并不是让人熬夜,早起也非“起得比鸡早”,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适当地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

  5

  行:多动少静

  清明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重点在养关键是要多“动”,切忌“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静太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另外,外出踏青,“动”宜适度。心脏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病不要逞强登山。

  清明既是节气,又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祭奠祖先、慎终追远、致敬英雄、感悟精神,在缅怀先辈的同时,我们更加珍视现在的生活也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

  综合自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中国教师报、首都中医

[责任编辑:张魏桔]

网址:清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75321

相关内容

清明≠扫墓 清明=孝+笑 专家还原清明节"文本"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清明=扫墓
清明文明祭扫倡议书
光明水池清洗公司{公明水池清洗}光明保洁公司
新时代文明实践丨环境卫生大扫除 让清明更“清明”
清明养生小常识——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清明
购物明细清单
清洁用品明细
清明的饮食风俗
清明养生小常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