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设计:营造有温度的建筑,是我们内心人性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5-05-16 01:50

城市绿化设计与建筑风格的融合是城市美学的体现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城市绿化设计#

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说过,“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一样,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筑时代’。”于此,便诞生了建筑的广义,即,人们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运用科学规律、美学法则等创造的人工环境。

时代发展至今,建筑已成为人与城市互动的载体。于城市,建筑以更新的方式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城市脉搏;于人,建筑则变成了生活的容器,通过建筑的外在去契合我们对生活的想象,通过建筑的内核来装载我们对生活的向往。而房地产企业作为建筑的实践者所承担的责任不言而喻。

绿城·杭州云栖玫瑰园

绿城,素来以匠人之心建筑,极具理想主义和人文情怀,成立二十余载,经典作品不遑枚举。在绿城的认知里,建筑作为呈现城市的视觉艺术,应该为城市留下新思想、为人们带来新文明,应该符合一个时代的趣味和审美。

在业内,绿城被称为“高品质物业营造专家”,积淀深厚。但绿城对理想人居的探索并未因此停止,仍时有创新,每一次都能引起新的学习风潮。近日,界面重庆楼市联系到了gad(绿城设计)重庆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吴瀚先生,寻找绿城背后的建筑逻辑。

或许,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能够通过建筑找到绿城始终立于行业前端的秘密。

吴瀚,gad(绿城设计)重庆公司合伙人、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界面:绿城创立之初,就以“创造城市的美丽”为己任,后期更经历了从“造房子”到“造生活”的转变。在这个过程里,绿城如何通过建筑营造理想家园,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

吴瀚:建筑是容纳人行为的容器,把建筑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城市;而建筑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但是,单凭一座精致的房子并不足以使人们获得更美好的生活。所以,绿城对理想家园的营造并不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有意识地往建筑的上下游延伸,将自有的物业、健康、医疗、教育等资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绿城自己的“环境营造体系”。某种程度上讲,选择了绿城的房子就等于选择了一个高品质的生活。

绿城·安吉桃花源

绿城对建筑也在不断进行升级、迭代。从绿城早期的桂花园系列、百合公寓系列只是单纯的注重居住环境品质;而在对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后,绿城开始营造居住环境,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当时的杭州绿园、杭州桃花源等都能体现这一理念;后来的西溪诚园、杭州籣园等则标志着绿城进入了资源整合阶段,体现了绿城的“园区生活服务体系”;近两年,绿城又开始转型“理想生活服务商”,进行了“四大名著”、“八大新品”、特色小镇等创新。我们可以看到,绿城一直在对以往的建筑经验进行总结和更新以形成成熟的建筑体系,用美丽的建筑提升城市面貌,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居住空间的需求,最终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

绿城·杭州武林壹号

界面:“130个强制性标准”、“157个营造细节”,业内将这些统称为“绿城标准”,但只能管中窥豹,难以见其全貌。所以“绿城标准”究竟是什么标准,由哪些要素构成?

吴瀚:我所理解的“绿城标准”应是绿城建筑功力的集合,它体现了绿城在建筑和景观的规划、设计、营造、验收等方面完整的建设体系和管理标准,是一条完整的“建筑链”,其内核是绿城对建筑高标准、高品质、高完成度的追求。所以,与其说是“绿城标准”,我更愿意称它为一种始终与建筑共生的“绿城精神”。

绿城·北京诚园

界面:绿城素来强调建筑不止是解决居住功能,更应该向人们传递情感、艺术方面的精神体验。那么,绿城如何通过建筑与其他元素的结合来实现这种“意境与营造”?

吴瀚:人要塑造建筑,建筑也要塑造人。绿城希望建筑的功能不仅是提供一个居住空间,还要把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文化、艺术等精神属性传递出来。所以,一个好的园区绝不只有钢筋水泥修建的房子,更要有生命的气息、生活的温度;甚至,一个好的园区还会对城市的生活方式、文明程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建筑的意境。

绿城·海南清水湾威斯汀度假酒店

那么如何去营造呢?其实可以理解为对意境的实践。绿城认为,建筑从来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而非独立的开发环节。我们将规划、建筑、景观、管理等环节进行深度糅合,由内向外、由外向内,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反复推敲,最终营造出理想的意境。以杭州桃花源十锦园为例,整体规划上效仿城市的内向式肌理,讲究“大街平直、街巷多变、直中带曲、曲中带直”,构建了园区主路-组团道路-入户道路三级系统,由此完成空间从开放到私密的过渡。内部则自成院落系统,正中求变,即中部方正、边界求变,形成园中有园、气脉相连、处处有景、面面生情的意境。

绿城,海南蓝湾小镇(澄庐别墅)

界面: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曾提出理想居住的四个必备条件:亲近自然,感知世界,自然采风和空间通透,确保私密又不妨碍邻里之间的交流。前三个条件绿城可以通过“意境与营造”解决,但第四个“确保私密又不妨碍邻里之间的交流”又如何用建筑解决呢?

吴瀚:私密性和空间性看似矛盾,实际上是可以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有效的景观布置等建筑手法去平衡的。对于洋房的首层住户,我们会对首层公共区域里行人可走的空间做界定,然后通过绿植进行视线遮挡,引导行人走固定的“归家路线”,避免与首层住户直接对视。对于别墅,绿城通过从排屋到合院的产品迭代来平衡私密性与公共性。以往的排屋因并排设置私家院子,住户活动时会相互干扰,私密性不佳。后来的合院则将建筑空间围合,住户可在自家小院独享一片天地,私密性非常好;出门即为公共的街巷空间,保证了邻里间的交流。二者平衡,居住体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绿城·慈溪玫瑰园

界面:2017年,重庆市场上出现了众多中式别墅,而绿城已经有了云栖玫瑰园、杭州江南里、临安桃李春风等项目珠玉在前,对“中式”积淀已久。那么,绿城认为“中式别墅”的精髓在哪里,应当注重哪些方面的打造?

吴瀚:中式建筑博大精深,与诗画艺术有着深厚的渊源,建筑形态自由、精致、宅院合一,讲求诗情画意的意境和人文合一的精神境界。这种对自然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正是中式建筑要表达和展现的精髓。同时,中式的建筑韵味应是“门堂求正、廊轩求变、亭榭求趣、纹饰求巧”,建筑格局应是多重院落错落有致,运用外墙、水系壕沟、林木花架等在搭起屏障,让空间彼此相连又互不干扰。而中式园林则讲究“虽由人筑,宛若天造”的自然感;居住功能上更强调生活场所与心灵需求之间的关联性,为住户提供艺术化的生活场景。

绿城·杭州江南里

近年来,绿城成功开发一系列中式建筑,引领了业内中式建筑风潮和对传统文化审美的回归。在这个过程里,从高端的苏州桃花源、中端的十里风荷、入门级的桃李春风等,绿城形成了完整的中式建筑产品线。以桃李春风为例,规划上,强调建筑布局的聚落感,营造丰富的公共空间,塑造邻里亲睦、动静自在的居住体验;产品上,单户约1:1的庭院面积配比,让通透的空间布局与丰富而私密的庭院布局相辅相成,即便83㎡小别墅也会有多个庭院设计,力求每个房间都有景、每种景色都不同,形成“林中有墅、墅中有园”的居住形制。

绿城·杭州江南里

界面:现在,别墅、洋房、高层都要讲究“仪式感”,但这并不容易达到。同时,我们了解过,绿城从多层公寓等产品系开始就已对“一个富有秩序感的环境”进行过实践。因此,可否谈一下,绿城如何通过建筑兑现“仪式感”?

吴瀚:仪式感是人们通过对环境的感知而获得一种体验。对于绿城而言,仪式感是我们要尊重住在建筑里的人,给他一种由心而生的自豪感。仅靠建筑材料和细节的简单堆砌是无法实现仪式感的,它一定是依靠建筑的整体营造来兑现。大的方面,要考虑园区的规划、组团的布局、聚落的围合、景观的层次、材质的运用等;小的方面,空间轴线怎么走、一平米种多少棵树、哪个地方该出现喷泉、某个部分该用什么材料,甚至小到一块木头、一块墙砖等都是有讲究的。

绿城·乌镇雅园

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建筑类型所对应的营造仪式感的手法也不相同。比如,法式的建筑排布工整有序、建筑线条多呈几何形,通常用对称的中轴线、“景观和建筑一体化”诠释法式的优雅秩序。中式的建筑形制就比较自由,注重空间的围合感和私密性,偏向于打造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景观体验,更讲究余味无穷的精神感受。

绿城·杭州桃李春风

界面:高层是更普遍的建筑形式,是大多数人的居住选择,也是绿城主要的产品线,绿城也提出高层建筑的关键是“整体性的规划与建造”。何为高层“整体性的规划与建造”,如何体现的?

吴瀚:“整体性的规划与营造”是绿城在打造二代高层产品时提出的一个理念,它是绿城对以往高层建筑及其他产品营造经验的一次整合。具体而言,即以“整体设计、整体营造”为理念,从各个层面对项目进行系统考察,将规划、建筑、景观、室内、物管等环节相互融合、适当前置,对各种生活场景进行前瞻性的完整思考。同时,强化对城市资源、社会资源的利用,将单一的园区融入城市的生态之中,西溪诚园、籣园、蓝色钱江等作品都是绿城这一理念的体现。

绿城·杭州武林壹号

界面:除去“整体性”,绿城还提倡对高层进行“精细化管理”、“深层次挖掘居住空间”等。那么,绿城如何深层次挖掘高层的居住空间,精细化管理又体现在哪些地方?

吴瀚:精细化管理和深层次挖掘居住空间其实是相通的,同属于绿城的环境营造体系,体现在园区的每一个细节中。因为,从项目定位开始,绿城物管就会介入,从业主使用角度对规划、建筑、户型、景观等环节提出建议,统一社区的经营和服务,确保开发初衷的完成度和延续性。而这些都是由设计和营造去统筹实现的,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绿城·杭州籣园

在绿城的高层园区里,不仅设计人车分流,各交通环节大多也会设置无障碍通道,确保小孩、老人、病人等推车的自由通达。除此以外,大部分楼栋底层边套都采用局部架空处理,保持园区内部的采光和通风,让园区景观空间互为融合,园区氛围更加通透明朗。甚至,园区的景观覆土都是按照种植大型乔木预留了较厚的土壤,为园区植被的可持续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

在地下车库的设计上,绿城也充分考虑了生态因素。例如,地下车库会设置下沉式庭院,引入自然通风和采光;同时,结合下沉式庭院设置景观通道,种植乔木、花草等,让地下车库与中心园区紧密相连,形成更丰富的互动关系。此外,地下车库内还划分了人行道,设置了人行斑马线,单元门厅门口亦有缓冲区,利用多种措施保证住户的归家安全。

绿城·温州鹿城广场

界面:绿城发源于杭州,而杭州和重庆的城市气质截然不同,一个含蓄雅致,一个粗犷豪迈;我们也了解到,绿城重庆冉家坝项目将于今年面市。因此,我们很好奇,绿城对冉家坝项目的建筑有哪些思考,是为重庆融入“江南风情”,还是贴合重庆的大山大水?

吴瀚:冉家坝项目由gad重庆公司执笔设计,是绿城在重庆的开篇之作,意义非凡。首先,我们认为不论在哪个城市,人们对高品质建筑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致的,所以冉家坝项目势必会延续绿城建筑一贯的精致和高品质。其次,绿城产品体系在重庆的地域化再创作,是我们的重要课题。基于对重庆本土人文、气候、生活习惯、产品认知等多种因素的研究和挖掘,我们按照绿城经典的规划设计手法和成熟产品体系,做了多种规划形态的比较,经过多轮推敲和修改后,最终形成了吸纳重庆“大山大水”气质的规划格局,建筑手法大开大合,符合重庆的生活习惯和认知。而在建筑的品质和细节上我们延续了绿城产品一贯的精致和典雅,让“江南风情”和“大山大水”相得益彰。

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冉家坝项目以及未来更多绿城项目在重庆的落地,把美好的生活理念融入重庆,让更多的人享受高品质的城市居住空间。

网址:绿城设计:营造有温度的建筑,是我们内心人性的体现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76712

相关内容

高密度城区建筑设计的绿色探索
建筑室内人性化设计.pptx
谈城市绿色建筑中节能与环保设计体现.doc
我们身边的绿色建筑
媒体看绿城丨绿城营造的人性化细节
绿色建筑设计概念下室内环境优化设计的探讨
现代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概述
室内绿化设计与绿色建筑理念
现代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

随便看看